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储备二十五

孟子仁政思想的两个来源

人类的思想既来自远古,也来自现实。所以,我认为孟子思想一方面继承自孔子的仁政学说,同时也是现实社会政治与经济现象的反动。思想家不满意于现实,所以就制造种种学说来试图改造它。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储备二十五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孔子以复兴周道为目标,提出了“仁”的学说。它继承了西周时代“敬德保民”的思想,提倡德政。所谓德政孟子对整个儒家思想发展史的贡献,其实质是要求贵族统治者对老百姓实行怀柔的政策,适当给以恩惠,并加强仁义道德的教化,反对滥用刑罚。孔子讲:“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思想直接继承自孔子这种德政思想,并将它发展为更为系统的“仁政”理论。

孟子生活战国时代,那是以实力竞争的时代。群雄逐鹿,各国皆谋求富强之道,求贤养士之风大盛。兼并战争的规模日益扩大,杀人越来越多,一次大的战役杀人数万甚至数十万。战争频繁,人物物力极大的消耗,统治者不得不加强对人民的剥削。西周的井田制逐渐破坏,税亩制代之而起。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本就很低,大批青壮劳力被赶到战场上,农业生产秩序遭到破坏,统治者横征暴敛又不放松,导致农民破产,百姓流离失所。

《史记》记载孟子时代的社会情景。曰:

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先。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二 孟子仁政思想的经济政策

孟子的仁政思想,直接继承自孔子的德政思想。其核心内容包括惠民与道德教化两个方面。给予农民一定数量的土地,使他们安居乐业。孟子称之为“制民之产”。在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上,施以道德的教化,使百姓遵守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主要是指,亲亲、敬长、忠君、仁孝。仁政思想的主要目标是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孟子讲:“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亲亲敬长,自觉遵守封建伦理道德,就能实现天下太平的目标了。

从理论上讲,如果这个假设能成为现实,那么社会一定是和谐太平的。但是,这个假设建立在社会是由有感情和亲情的人组成的另一假设的基础上。父子兄弟的亲亲之情,是维系社会组织稳定的有效纽带。如果人们又能将这些道德原则推广到所有社会成员,自然就能实现全天下和谐太平的目标了。但是组成社会的人,还具有种种欲望和自私自利的本性。情感与道德不能成为连接社会组织的核心纽带。而孟子的性善论却忽视人性的这些部分。

诸侯横征暴敛,百姓流离失所,面对现实,孟子一面激烈地批判社会的不公,一面寻求解决之道。他批评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孚,此率兽而食人也。”他还说:“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如何解决百姓痛苦呢?他认为侯王要实行仁政,为民制产。他说,民无恒产,则无恒心。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你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意思是说,统治者要分配农民一定量的土地,使土地的产出足够一家人够吃够穿够用度。保持小农经济生产的稳定。

如何为百姓分配土地呢?孟子想到的方案是周代的井田制。他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后人,评价这是托古改制。战国时代,井田制已经废除,税亩制已是历史的主流。而孟子偏偏要让社会秩序恢复到井田制中。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储备二十五

孟子选择井田制是因为他认为,能使谷禄平,限制统治者对于百姓的过度剥削。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井田制是力役地租,而履亩收税是定额实物地租。孟子认为,定额的实物地租不以年成丰歉为依据,当遭遇到歉收时,农民收成不足,交税后便无法正常生活了。而力役地租,视年成丰歉而有所区别。所以,孟子反对税亩制代替井田制的旧章。

在这个问题上,他是逆着历史潮流的。但也有看似成理处,而实质上是极力美化古代思想的体现。所谓“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有过者,未之有也”,孟子“言必称尧舜”。

制民之产,正经界,分田制禄,只是仁政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制定薄税敛的政策,限制过分剥削,“取于民有制”。他说:“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储备二十五

何种比例的税收才是合理的呢?孟子还是选择了古法古制为标准。“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意思是取古法的十一税。在现实的政治下,当时已有多种形式的赋税,孟子主张薄税敛。他说:“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统治者役使百姓,还要注意无违农时,影响他们的生产。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是反对竭泽而渔式的剥削。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储备二十五

仁政的最终目标是争取人心,获得老百姓对贵族政权的拥护。要争取民心,就要与民同乐。齐宣王抱怨说他的园囿没有文王的园囿大,可是老百姓却还是嫌它太大。而孟子却回答说,文王的园囿与民同乐,所以百姓不以它为大。而大王你的园囿不仅不与民同乐,还妨害百姓,所以老百姓就嫌它太大。

齐宣王说他好货、好色,孟子却说这也无妨,只要你与百姓同之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储备二十五,使百姓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生活富足,这就叫推恩于百姓。“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他还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储备二十五

分配农民定额的土地。采用助法,废弃贡法,恢复井田制。反对过度剥削,实施取民有制的赋税制度。劳役百姓,不违农时,关心百姓疾苦,还要与民同乐。这是孟子为解决现实问题所采取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核心内容就是保民惠民,省刑罚,薄赋敛。

制民之产,使百姓安居乐业,解决了百姓的生活问题。就要设立教育机关,对百姓施以仁义道德教化,使人人都能遵守亲亲、敬长的伦理规范。他说:“设以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这也是继承孔子 “富之教之”的思想。设立学校教育道德,也是先王古法也。

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孔子和孟子都是从古代的制度中寻找解决方案。这是儒家学派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 孟子仁政思想的政治政策

战国时代,各国均务求富强,努力于耕战。所以,特别重视人才,形成了养士的风气。尚贤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主张。孟子说:“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他还说:“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

孟子认为,尚贤可以强国,可以得天下。他说:“不信仁贤,则国空虚。”他还说:“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以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这是说,统治者要想有所作为,如果没有礼贤下士与尊贤者为师的精神孟子对整个儒家思想发展史的贡献,不可能会成功。

孟子尚贤的思想也是继承自孔子,但又孔子忠君思想有不同。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这个看法,超出孔子“君使臣以礼孟子对整个儒家思想发展史的贡献,臣事君以忠”的观念。君与臣具有平等的地位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储备二十五,他们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无论君主怎样,臣都必须忠于君。君主有过,臣子还要为尊者讳。

孟子主张,君主有过错,作为臣子有批评并敦促其改正的责任。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之。”“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这些激烈的言论都是鼓励臣子犯颜直谏。

孟子认为,政治上的至尊之位,应当由大德大贤之人居之。天子必是圣人才能为。他理想的政治制度是,天子之位由圣人居之。这圣人已老,就要事先选择另一个贤人或圣人来接替自己的位置。所以,尧舜禅让成了孟子最为理想的政治了。

四 总结

孟子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他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他继承孔子德政惠民保民的思想,发展成为系统的仁政学说。他充实了孔子思想的内涵,并有许多革新因素。面对现实政治的不足,孟子从孔子的学说与先王旧章中找寻解决方案。

他的思想中有保守与反对变革的一面。但他关心百姓的疾苦,以悲悯的情怀,控诉社会的不公,揭露统治者残酷的剥削。他所制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皆是为改善民众的生活境遇而设计的。他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观点,注意民心向背,要求统治者对人民实行保民惠民的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争取民心。他说:“得民心者得天上下。”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储备二十五

理想化了的井田制和尧舜时代的禅让制是孟子心目中最为理想的社会制度。孟子的理想的社会制度,一方面来自对现实政治制度不满意而引起的反动,一方面是来自对孔子思想和古代旧章的吸收和改进。

参考资料:

《中国哲学史》第一册 任继愈主编

《任继愈谈孔子、孟子、韩非》任继愈 著

《中国思想简史》 武内义雄 著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