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凡夫众生我执比较深重,没有突破自我,无法认识到佛法的实质精神。因为佛法是为众生服务的,离不开世间。而我们是佛教徒,有佛教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事的标准与方式方法。我们佛教徒,境界应该比一般人更高一些,因为我们心中装的是佛的...

六祖能大师,也明确做了解释,“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比喻脱离人世间,离开做人这个前提,是不可能证得佛法真谛的。佛经,因为是佛的知见和智慧的体现,故,就文字而言,都是般若,都是圆融。

这里的自身,不是世俗的自身,而是充斥佛法佛性的自身。所谓佛身欢乐,就是宏扬佛法、利益众生。后随佛陀出家,修习佛法,成为佛弟子。佛祖鉴知尊者在未来世将获得佛的果味,能使佛法流传世间。其父出家为僧,功德无量,潜心修行,得道成...

浅谈中国诗歌与佛教关键词:佛教、诗歌、文化、创作艺作品包含着佛教思想。有不少诗人对佛教有所研究,能较好地以佛教语言、典故、禅理入诗。佛典入诗,一方面反映了诗人的文学和佛学造诣,另苏轼的母亲也笃信佛教。苏轼涉及佛教的诗歌主...

修道有成的人,脑子是非常清明空灵的。佛法的基本道理只有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世间法就是佛法,任何学问,任何事情,都是佛法,这一点要特别了解,千万不要认为般若波罗密有一个特殊的智慧,会一下蹦出来开悟,很多人都有这...

佛家文化——奉献文化。道家文化——道法自然儒家讲天理、道家讲论道、佛家讲如法儒家讲天命、道家讲自然、佛家讲解脱。儒家求君子、道家求逍遥、佛家求自在。儒家弃小人、道家弃造作、佛家弃烦恼。儒家表现于礼、道家表现于真、佛家表现...

一、佛法如何宣讲“具有缘分”1.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佛法讲因缘,讲缘分,佛经中经常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二、儒家、道家如何宣讲“具有缘分”实际上,佛法中讲的这些因...

“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便道尽佛教盛景,但是在南北朝时期也发生过两次灭佛事件,这其中更多的体现了佛教与道教,儒家等本土文化的冲突与矛盾。周武帝灭佛——佛教与儒家的冲突在北朝佛教刚刚兴起的时候,高僧们还将佛教类比于儒教,但是...

佛经是佛教信徒们和僧人们日常吟诵的经书,但在最初,佛经没有统一的形式,大多为佛陀讲经是的记录,内容没有章法也不统一。才有了后世流传诵读的佛经。【知享】2册一次完全读懂佛经佛教基础知识佛家经典书籍

戒定慧,并不是佛法的全部,但他是佛法的精髓,就这三个字,只要能理解这三个字,你可以不用看任何关于佛教的理论经典什么的。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