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西游记》中的俗务人情

西游记从始至终就是一本讽刺小说,佛法云云都只是外壳,所谈皆是俗务人情。从这本书里,悟出满满的佛理禅机,然后心灵净化、精神升华,倍感戚戚焉,人生又有意义了,又能愉快地活下去了。。以上等等,都是脑洞开大了的行为。。可惜了你们的感动啊。

要正确地认识这本书,首先要摒除的就是为了把书中的情节往自己的认识靠拢,乱升华乱解释,动不动就挖掘所谓背后的玄机、深层的哲理之类的恶习。

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扯些其他有的没的那叫脑补。索贿就是索贿,执行公务之前先伸手要钱,仅此而已。

可某些人首先想的却是,佛祖是多么伟大的一人啊,怎么会纵容索贿呢,西方净土是多么纯洁的地方啊,怎么会有腐败呢,所以一定有玄机。然后佛家阿难喜欢一个女子的故事,【考察手段】,【测试境界】等等奇怪的解释就来了。解释完了,自己还特满意,你看,这么一来佛祖不又伟大了一点了嘛。

其实,真正想想,这些解释该有多奇怪:

唐僧一行历经千辛万苦方得真经,若是这些劫难都不能使唐僧取回真经后懂得珍惜和承受,那么难道多付一个紫金钵盂就能让他们认识到真经的可贵?这不搞笑嘛。除非唐僧等人都是财迷,视付钱如同割肉,扔一个钵盂比经九九八十一难还痛苦,这种教育方式倒还有用。

至于考察境界这种解释更是无稽,本来照如来的说法那些真经的作用就是普度东土愚昧卑鄙的世人,又不是用来普度唐僧的,你扔一无字的玩意儿,就算唐僧诸人境界够,能所谓的“开悟”,你让唐僧等人开开心心拎着一堆白纸回去,这取经还有何意义?本来取经的原因就是世人愚昧,要都已经“开悟”到连无字真经都能悟出字来的地步,也就不需要唐僧跋山涉水来取经了。所以,既然佛祖是大慈大悲的,那么他何苦仅仅为了考察唐僧的境界而甘心担着让众生多受愚昧之苦几十载的风险?这么大的风险值得冒吗?如果只是考察境界,和唐僧当面打打禅机不就完了嘛。实在不行,你拈支花啊,看看唐僧笑不笑嘛。

所以,用这些千奇百怪的理由勉强解释索贿的行为然后留下一堆不合情理的地方圆不了倒还不如直接相信我们所看到的算了。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那两个和尚索贿手法纯熟,要钱时毫无心理负担,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明显是个有所倚仗的贪腐惯犯。他们是佛祖爱徒,所以保护伞很显然是佛祖。因此,这件事其实就是,两个贪腐分子在佛祖的默许和保护下,一贯靠着把持真经授予工作这个肥差来索贿要钱。以前大部分取经人人情练达,知道什么时候该孝敬些什么,所以双方都很开心,相安无事。但谁知这次唐僧是个书呆子,三个徒弟是乡野村夫,根本不懂这些,反而把他们弄得灰头土脸。因此,他们要钱不成,心生怨念,所以挟私报复,传了一堆白纸。这本来就是一件性质极其恶劣的徇私弄权的行为。但是,两个贪腐分子胆敢玩这么大(深度好文)《西游记》中的俗务人情,说明根本不怕出事,天塌了有如来顶着。果不其然,等唐僧诸人回来当面对质的时候,如来充分发挥了其贪腐分子出色保护伞的作用,给了一堆三观不正天方夜谭的歪理,诸如无字真经啊、我们也不能饿死啊之类的,逼得唐僧乖乖地交了钱。一件贪腐分子在保护伞呵护下成功索贿的案例就此完结。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回到原问题,这样写有什么意义。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字,黑。西游记作为一本出色的讽刺小说,主要使命就是黑。拼命黑,玩命黑,往死里黑。从一开始的天庭,到取经路上的诸天神佛菩萨的坐骑怪兽,到最后的西天,都被黑了个底掉儿。这些看起来在说的是神仙们的那点事儿,其实都是在影射人间。天庭奢靡淫乐,平庸无能,尸位素餐,充满不公折射的是人间朝廷;取经路上佛家阿难喜欢一个女子的故事,神佛菩萨的坐骑怪兽各占山头,横行一方,欺男霸女,大肆吃人折射的是权贵家仆。西天当然也不过是一个满口仁义道德的藏污纳垢之所。

索贿这件事,其实极其直接的对应着现实生活。阿难迦叶不过就是手持些小权柄的京城小吏或天子家奴,每日所行就是利用公务向来京的外地官员或是富商大贾要些冰敬炭敬。他们把勒索旁人视作天经地义,倘若有些硬脖者就是不给,便立马送上小鞋,教你难受得生不如死,甚至毁你一生。这些难缠小鬼却往往异常安全,稍有不满者向上提告,上峰便立刻护短,告之,此乃潜规则,你就受了吧。阎王护小鬼,小鬼敲竹杠,由此官场风气便一日坏过一日。这些都是当时的现实,西游记也不过是把这些现实换了张表皮,写进了书里而已。你要把这些解释成佛理禅机,该有多可笑。

西游记这本书从始至终就无涉宗教,佛也好道也好,只是作者手里的道具而已,就像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作者自己也不可能信佛,不然他断不敢这样编排佛祖。最后那个桥段是开了佛祖一个玩笑。作者乐一乐,读者笑一笑,嘲讽嘲讽现实,我想当初吴承恩也就这个心思。但,很显然他没有想到几百年以后这个段子居然钓起了一串鱼。那些看什么都有佛理禅机的佛教爱好者们悟了大半本书的所谓的【禅机】,本来正乐在其中,刚准备把西游记作为【佛理经典】裱起来挂在墙上,没想到却在最后被很抽了一嘴巴子。什么,佛祖居然纵容索贿!!!他们不肯承认自己之前那些【开悟】的肤浅和虚假,所以只能憋足了劲圆这件事。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这些好笑的解释:【测试境界】啊,【考察手段】啊,【智慧无价】啊,【教你懂得珍惜】啊,等等。唉,你们挥一挥衣袖,带走了满满的禅机,却不带走一地的鸡毛。

正文完。

Ps. 我越来越觉得我有些刻薄了。。看来得多看看佛经。。

----------------------------------------------------------------------------------------------------

我来接招。

如来的逻辑:菩提智慧无价,不是要贩卖兜售的东西,岂能轻传?你懂得珍惜么?你知道怎么承受么?

第一次回答的原话如此。我理一遍:【菩提的智慧无价,不能轻易传授,不然你们就不懂得珍惜,不知道承受】。把反问句理顺应该就是这个意思,没错吧。假设这种理解是对的,那么佛祖的做法就相当可笑:智慧无价,所以至少要卖一个紫金钵盂的价啊。这是佛祖在打自己脸吗?

其实习惯于云里来雾里去,开口玄学,闭口开悟的人最缺的东西叫做逻辑。有些结论张嘴就来,完全无论证无推理。如果你想说,佛祖卖经是为了判断唐僧懂不懂得珍惜,知不知道承受。你就需要解释佛祖的这个行为是怎么样实现这个目的的。

唐僧师徒面对索贿的选择有两种,一种是给钱,一种是不给钱。如果这是个测试,那么给钱就通过了测试,不给钱就没通过这个测试。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给钱唐僧师徒就懂得了珍惜和承受,不给钱就是不懂得珍惜和承受?碰到索贿就给钱,我只能看到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唐僧师徒不财迷不在乎这点钱,第二种唐僧师徒胆小怕事不敢得罪佛祖高徒。这两个解释是怎么和唐僧师徒懂得承受和珍惜联系起来的?而唐僧师徒不给钱,充其量说明他们刚正不阿,不对魑魅魍魉低头,又怎么看出唐僧师徒不懂得承受和珍惜真经的?

上面的逻辑处处都是坑。你理不顺的情况下得到的结论属于不恰当地开脑洞。

接着来。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佛祖不急着把经文撒出去给 世人,普度世人这事,做是情怀,不做是本分。现在你东土的人来到我门下了,走了十万八千里,态度是差不多了,能力怎么样呢?没有能力的唐僧拿回最高级的经去有能力普及么?你以为所谓普度世人就是那几本经书开坛,照本宣科么就有用的么?

说到底,还是回到了佛祖的目的上。唐僧一行取西经到底目的是什么。不谈那些强行演绎的说法,文本中最直接的解释就是普度众生。倘若这一层倒成了额外的了,那佛祖让唐僧来一趟干嘛啊,专为了度化唐僧么?

此外,佛祖之前给唐僧布置了【普及真经】的任务没?很显然没有。唐僧传完经就功德圆满成佛了,普及真经什么时候变成了【旃檀功德佛】的事了?文中既然没有【唐僧普及真经】的说法,这又是开了个脑洞。如何普及真经并不在西游记的讨论范围内,这属于强行发散。况且,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拿经书开坛照本宣科就没用。本来嘛,唐僧就不是东土的最高水平的体现,东土人也不都是石头脑袋,拿本书理解理解还做不到?

另外,原著有云:“却说那宝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他在阁楼上暗暗听着那传经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难迦叶将无字真经传去,却自笑云:"动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不识无字真经,说的已经够明白了。

你看啊,你的说法是,唐僧一行人境界不够,所以不知道碰到索贿的时候直接给钱就行了,结果境界不够拿到手的就是无字经。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佛祖仅仅为了测试唐僧的水平和境界的话,那么后面的行为当然应该按唐僧的境界行事嘛。境界高,有可能懂无字经,那么我就传无字经。境界低,不懂无字经,所以我该传有字经而且字写得越详细越好,不然看不懂啊。可是,我们看到的正好相反,没通过测试我反倒传你永远看不懂的无字经。佛祖测试境界是为了更好地策划恶作剧么?燃灯古佛说得明白,东土众僧愚昧啊,看不懂无字经啊,这次唐和尚白跑一趟啦。如果燃灯不插手(深度好文)《西游记》中的俗务人情,唐和尚一行人就白跑了。然后,西游记可以改名叫:那些年,佛祖玩过的恶作剧。

小说真正讽刺的是人性,愚钝迷茫,简单粗暴佛家阿难喜欢一个女子的故事,至于官府,至于百姓,还不都是凡人而已么。

莫言说,最好的小说一定是写人性的。莫言说的没错。但是,我极度看不上莫言这句话,太没有水平了,有些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三国演义是写人性的,红楼梦是写人性的,水浒传特么也是写人性的。小时候做阅读理解,最喜欢用这个词,一问意义,就说某某揭露了人性,某某刻画了人性,某某讽刺了人性。反正人性这个概念包罗万象,怎么说都不错。索贿叫做人性的贪婪,怕死叫做人性的怯懦,喜欢漂亮女孩叫做人性中对美的追求,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叫做人性中对自由的向往。所以,你告诉我讽刺了人性,等于什么都没说。

如果这是一道阅读理解,西游记写的是什么。我会答,写的是当时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现象背后的人性。前半句叫做答题,后半句叫做深(套)化(话)。

西游记是玄书,但不是佛经,玄书自有其通玄的地方,但不会有什么真正的佛道修行人把西游记当经使,二者的设定本来就相差十万八千里。

西游记是小说,不是什么玄书和佛经。开脑洞是你的事,不代表西游记里就有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