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东北雁:凭佛心建立自信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领导着一个公司,相当于是一个王者,统领着一个王国,这个王国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作为国王,应当像佛陀一样具备一个领导的才能、心理道德素养,以及具备智慧远见等,才能自如地管好你的公司。

【作者】王立东 北雁集团董事长、贤达圈全国理事长

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在印度创建佛教。东汉时期(明帝永平10年,公元67年)正式传入中国。两千年来,经过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撞击、吸收、融合、浮浮沉沉,起起落落,佛教已经成为与儒、道两家并行不悖的主流文化。虽然唐朝以后渐成强弩之末之势,但佛学的影响并没有销声匿迹。随着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进程的加快,佛学同其他国学一样,拂去岁月的风尘,又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彩,重新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各种说佛谈禅的书籍随处可见,成为中国普通百姓、官员及企业家修心养性,破迷悟道的“精神食粮”。

凭佛心建立自信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人都有成为成功人士的愿望,人人都想成为受人尊重的企业家。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没有成功?分析起来,肯定有诸多的因素。譬如,缺少资金,缺少人才,缺少良好的外部环境等等。还有一样非常重要,就是缺少自信。

建立自信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懂得自身的价值。觉真法师说:“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价值,便不能认识自己生存的意义。”我们总是强调要“做人”,可是从来没有说要“做自己”。能不能做一下“自己”?做自己,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王立东北雁:凭佛心建立自信

学佛,就是回归本然,回到真正的自己。能看到本来的“我”,大概也就可以悟出:得无可得,失无可失,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角色的规限之中,刹那因缘刹那灭。佛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告诉人们“众生平等”,“唯我独尊”。据说,悉达多太子刚生的时候,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尊”在哪里?这既是肯定了人的价值,更是指出了人的真正资源在于智慧和觉悟。所谓达摩东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既然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别人能做的事,你经过努力自然也能做得到——首先应有这么一种自信。

我们常说:“事在人为。”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只要自己树立坚定的信心,有充足的自信,勇于去拼搏奋斗,不向命运低头,就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华为创始人任正非,1987年靠东拼西凑的2万元人民币起家,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成为年销售额600多亿元的中国电子百强企业的掌舵人和中国企业界公认的“精神教父”。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任正非都从未丧失过信念。2001年他从日本企业的三种过剩(雇佣过剩,设备过剩和债务过剩)中看到了华为未来的危机,预示“华为的冬天必将到来”,但他同时坚信:“冬天总会过去的,春天一定会来到。我们趁着冬天,养精蓄锐,加强内部的改造,我们和日本企业一道,度过这严冬。我们定会迎来残雪消融,溪流淙淙,华为的春天也一定会来临。”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改良,不断创新,相信命运操之在已,使华为至今仍是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

建立自信的第二步,就是要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众生平等”,《圆觉经》中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众生与佛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遗憾的是,很多人忽略了自身所具有的潜能。禅的智慧启示我们,在人的潜能中本来具有一种崇高力量,而禅的方法就是开发人的这种潜能,打开智慧之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真理,实现最高价值,最终获得成功。

佛佗说“人人有佛性”,意即人人都有成佛的性能。连成佛的性能都有,别的能力怎么会没有呢?“人人可以为尧舜”,要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哀兵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生命的潜能,成功的大门必定会向你敞开。

靠佛心做大生意

作为一名企业家都希望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也无不希望自己的企业成为基业长青的“百年名店”。那么,如何才能做大做强,怎样才能基业长青呢?说到底应该有一颗博大的“佛心”——因为“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广”。一个人的心性、心胸、胆识、气概、价值观,决定了他做事格局是否广博。

其实,博大的佛心就是慈悲之心。人们常说“慈悲为怀”,就是要我关心他人,不能光考虑个人得失。这一点对搞企业的人非常重要,因为搞企业的动机都是为了挣钱,追求最大的利润,这没有错:但不能把眼光局限于这里,要考虑让利于民,奉献社会。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成功,前程远大,首先要养成一种观念:从奉献中获得快乐。一般人是从贪欲之中去追求快乐,从个人自私中去占有快乐,从物质享受中去寻找快乐。而要想获得内心真正的平衡,一定要扫除自私自利的观念,净化自己的身心,变化自己的气质,庄严自己的思想,从奉献中获得快乐。

王立东北雁:凭佛心建立自信

原香港佛学院副院长觉真法师,擅长融合“儒、释、道”的智慧于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他认为企业若想做大做强,一定要注重企业伦理。企业伦理有三大原则:一是诚信。诚,是忠诚。信,是守信。守信才能忠诚,忠诚必守信。也只有忠诚才能换来信任。说具体一点,企业要有忠诚的投资者弥勒佛的佛家思想和精神世界,产品(商品)要有忠诚的顾客,工作要有忠诚的员工。二是情义。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世界之中。客观世界讲理,人文世界讲义,内心世界讲情。作为企业经营者,要理性地看待利和义,利是有限的,义是无限的;利以义取,不见利忘义。三是利他。这就是我们前边讲到的,佛的心中只有众生,优秀的企业家心中只有顾客。在你的利益与顾客利益的交点上,如何把握,如何平衡,是一门心灵的学问。宁肯自己吃亏,决不亏待顾客。从长远来看,你决不会吃亏。也许一时减少了利润,但你赢得了顾客,最终还是会得利的。你的利益和顾客的利益一致,你就会成功,利他是最大的利己。

顺着自利利他的思路向前发展,我们自然能够想到弥勒佛的佛家思想和精神世界,靠佛心做大生意决非仅仅是一种信仰形态,而是一种独特的极其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形态,一种和谐、和合的生活方法。

成功靠什么?人们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坚强的默默无闻的女人。”这可能是部分真理。佛教讲“众缘和合”,众缘成就。作为一名企业家要合于这一大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运用智慧,化解矛盾,甚至化敌为友,变“竞争”为“竞合”。

实际上,竞争队友每进攻你一次,你没死,那你就会变得更加强大,是竞争队友为你敲响了警钟,促使你解决了甚至连自己都没有发现的问题,让你变得越来越完美,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因此,尊重对手,尊重彼此之间的游戏规则,就是尊重自己、壮大自己的法门。

以佛心提升境界

禅宗认为人生三境界是: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人的思想境界也是如此,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必须经过前两个阶段才能达到最高境界。企业家学一点佛学弥勒佛的佛家思想和精神世界,可以帮助悟出事物的本质,人生的真谛,从而达到最高境界,这就是健康人生、快乐人生和智慧人生。

王立东北雁:凭佛心建立自信

用佛心提升境界,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心态;其次应具有博大的胸怀;第三应具有纯洁的心灵。

心态是命运的控制塔,良好的心态不仅是身体健康的基石,也是事业走向成功的助推器;相反,如果心态出了问题,不光身体要闹毛病,事业也会走入困境。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红尘万丈,利欲熏心,人的心态最容易浮躁,难得清静。所以调整心态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心态平和。心态平和,就是要多一些知足,少一些计较;多一些感恩,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恬淡虚无,少一些急功近利。人们常说:幸福不在得到的多,而在计较的少,心态不同,结果各异。

觉真法师还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他说:“我一直认为,博大的心胸处事超然,企业家是推动世界前进的人。”这是因为他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他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为例,说比尔·盖茨懂得把他的收益,转化为社会得益。他既是世界首富,也成了世界首善。他与他妻子捐献给贫穷国家医疗卫生方面的善款,甚至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拨款。夫妇两人更立下遗嘱,在身后把所有财产拨归社会慈善,不留给自己的儿女。“佛光菜根谭”说:“懂得用钱的人,金钱是功德;不会用钱的人,金钱是罪恶。”

大凡有成就的企业家,都是某一时期,某一地方的风云人物。誉之所至,谤亦随之。在面对挫折、身处逆境、或者是形形色色的非难,攻讦和不理解的时候,要学学弥勒佛的养生之道。你看,他袒胸露乳,憨态可掬,一年四季总是笑呵呵的,既慈祥又有趣,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总结起来就是两点:第一要大肚皮,要宽容,包容,要洒脱。大肚皮还象征中间是空的,这和佛学崇尚“空”又相似,人世间所有一切都是空的,自然看开了。第二要笑呵呵,要超脱、乐观。世间不是总是平和,也有高低,不管顺逆,都微笑面对,就会进入“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的超然境界。

王立东北雁:凭佛心建立自信

净化心灵,“扩大内需”。觉真法师说:“人类生存环境,日益遭受污染。查看一下,水怎么会污染?空气怎么会污染?大地怎么会污染?生化武器从哪里来?病毒从哪里来?疫情从哪里来?无一不是从人类自身来。人类自身是污染源吗?不,污染源在人自心。”

这话很发人深省,也有点震聋发聩。人为万灵之长,心为污染之源;要想使世界纯净,首先要心灵纯洁。那么,如何使心灵纯洁呢?我们前面说过,“远离妄想执着,便是无上菩提”。弘忍大师的弟子神秀写有一首体悟修心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表达了保持心灵纯洁的愿望和途径,那就是要时常做一做心灵“大扫除”,悉心维护心灵的纯净。在我们看来,这首偈子已经非常好了。但弘忍的另一位弟子,也就是后来成为六祖坛师的慧能,却认为神秀尚未悟道,他也做了一个偈子来表明自己的感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见高低。慧能的偈子虽从神秀的演化而来,但境界明显高出神秀一头,四大皆空,百无挂碍,“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心如虚空,”有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阔大气象和无尽禅机。难怪弘忍大师一见便惊,最终做出了把衣钵传给慧能的大胆决定。

觉真法师在《当管理遇到佛学中》还有一段妙语:“现在有个非常流行的词,叫‘扩大内需’。认识自心,找到心在哪里,发现心的能量,调整自心,改善自心,就能够安心、静心、净心,这才是每个人普遍存在的‘内需’。一个人做到了,不够,要大家都做到,这才是真正的扩大内需”。他认为当今社会“最大的不幸是社会道德的市场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市场化,爱市场化,人格也市场化了,这很可怕。今天的许多道德危机,信任危机,家庭危机,心理危机⋯⋯一切社会危机,就是这么来的。这是不快乐的真正根源。

按照佛学的观点王立东北雁:凭佛心建立自信,破迷、恢复本性、要做到“禅定”。何谓禅定?“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心乱,是因为盘踞在心中的贪、嗔、痴。“佛光菜根谭”云,当贪欲的洪流高涨的时候,需开启喜舍布施的闸门;当嗔怒的烈火炽盛的时候,应泼洒柔和忍耐的法水;当愚痴的邪风吹来的时候,要抱紧智慧明理的磐石。如果我们能够遵从佛的智慧,切实做到“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我们就是一个心地光明、灵魂高尚的人。

用佛心观照企业

佛学和管理学是两门深奥的学问,似乎“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但是,佛学作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有可资企业管理学习、借鉴、应用的有利原素,更何况佛学是研究规范人的,企业管理学也是研究管理人的,任何有效管理,都要通过“人”才能实现。所以,一旦佛学同企业管理学对接,必然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奇效,必然能结出丰硕丰满硕果。

顺着这个思路,用佛心观照企业,我们会得到很多有益的、意想不到的启发。换句话说,这的确能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悟出很多提升管理、办好企业的方法和途径。

文化传承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过,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看到了文化的重要。佛学两千年来在中国的传播,同样让人看到了文化的力量。试想一下,两千年来佛教传的是什么?无疑是佛文化!虽然有的禅宗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但是,“佛教三宗”——华严宗,法华宗,净土宗,都是建立在《华严经》、《妙法莲花经》、《无量寿经》基础之上的。

这些“经”是什么?就是文化。唐玄奘千辛万苦到印度求取的是什么?也是文化。所以文化是佛教的命脉,佛学的根基;离开了佛文化,佛教、佛学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对我们企业和企业家的启示特别重大。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靠什么?答案不言自明,靠文化。谁建立起了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并使之落地生根,谁的企业就立于不败之地;相反,谁缺少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没有统一干部员工的先进理念,缺少管理规范干部员工的程序规则,谁的企业就必然无法长远。看来,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本“经”,这本“经”就是企业文化。

事实上,中国有成就的企业家,无一不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践行者。任正非的《华为基本法》,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和“屋顶图”管理思想,马云的“六脉神剑”,史玉柱的“精神不败”等等,都说明,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和保护神。《华严经》里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抓住了企业文化这个命脉,一切问题就会应刃而解。“万法归一”,佛学应用于企业管理,这一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最重要的。

王立东北雁:凭佛心建立自信

王立东北雁:凭佛心建立自信

要消化吸收寺院管理中的科学“因子”。用佛心观照企业,在运营方式、组织结构等方面同样能引发人们的有益思考。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唐朝时,佛教已经相当发达了。还有一句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话:“天下名山僧占尽”,也从侧面说明佛寺是无所不在的,哪里有好山好水,哪里就有庙宇僧人。其发展规模如此,影响范围如此,不能不令人惊叹!难怪有人不无玩笑地说:

“佛教是中国开得最成功的连锁店”。

假如剔除其玩笑成份,着眼于“连锁店”做一些深入的思索,会不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呢?答案是肯定的。创建一个成功的模式就如同科学家培育一个新品种,总是要经过千百次的实验,总要经受数不清的挫折。按照佛学的观点:“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因”是过去的种子,“果”是当下的事实。我们的一念心就如一粒种子,所谓的“因缘果报”,即若要看现在的成果,就必须追究以前播下的种子。

作为僧团的领导核心,寺院的决策是由方丈、都监和下面的“四大班首”一起做出的。决策时王立东北雁:凭佛心建立自信,方丈是不说话的,主要倾听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的讨论,都监偶尔会发表一下意见,但也是多听少说。而“四大班首”的意见,则是听取八大执事汇集各部门情况的结果。所以寺院决策,其实就是一个“民主集中”的过程。在寺院决策过程中,方丈拥有一票否决权,也就是最终决策权。“三公原则”要求方丈决策时不能带有个人情感,要完全对事情负责,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一点,对脑子一热,大腿一拍,喜欢一个人拍板说了算的企业领导者来说,肯定能够有所启发。

好的领导者应该懂得领导艺术。领导艺术丰富多彩,不一而足,有人归纳总结出三条:一是退后操盘,让别人拿主意,你来做评判。二是搭建舞台,多当观众,少当表演者。三是设计机制,遵循规律,无为而治。无庸置疑,这些都是很好的经验,值得每个企业管理者认真学习和借鉴。

问道书院ID:-sy

学习型中国·问道书院,以“提升企业家的道德领导力和经营创新力,帮助中国企业厚德行远”为使命,以“修己利众,经营有道,富而有爱,厚德行远”为院训,弘扬书院精神,重现书院生机。

贤达圈ID:

《学习型中国贤达圈》杂志是一本推动中国企业家找“魂”的杂志,一本聚焦企业家学习与成长的杂志,一本帮助企业家向上向善、利众互生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