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节俭知足消费观及其现代价值(历史纵横)

社会科学家SOCIALSCmNTISTFeb.,2010(No.2儒家的节俭知足消费观及其现代价值(历史纵横),GeneralNo.154)【历史纵横】儒家的节俭知足消费观及其现代价值(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江苏扬州225001)摘要: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倡导的节俭、知足消费观,符合农业文明和自然经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中国古代发挥了富国、裕民、养德的社会功能,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奠定了传统消费观的深厚根基。节俭、知足是中国消费思想史的主流,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消费价值现的思想资源。它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对于确立节约资源意识和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风气具有重要价值。关键词:儒家;节俭;知足;消费观;现代价值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0)02-0032-0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苟子等,倡导的节俭、知足消费观一直是中国消费思想的主流。虽然古代许多思想家都曾提出过节俭消费观,但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因此先秦儒家的节俭、知足消费观对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社会消费模式的形成影响最大,故本文拟讨论先秦儒家的消费观,以期为当今确立有中国特色的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观和消费模式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或思维方式的启示。

一、先秦儒家的节俭、知足消费观人们的消费活动,从总体上说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但它也受着一定的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消费观决定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先秦时期,儒家所倡导的是节俭、知足的消费观。1.俭朴、节用的消费主张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明确提出“节用”的消费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他要求为政者节省财用,爱养人民,以时使民儒家的节俭知足消费观及其现代价值(历史纵横),不妨夺农务。孔子虽然是位以礼为纲的礼乐主义者,主张个人消费要严格服从“礼”的要求,而他却坚决反对毫无节制地屠杀牲口的丧祭礼仪活动,在“林放问礼之本”(《论语八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孔子认为奢侈就显得越礼,节俭就显得简陋;与其越礼,宁可简陋。在孔子看来奢不仅是经济上支出多少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奢会刺激人的消费欲望,使人对自身的消费行为失去道德约束力;而俭则不然,俭虽然不免显得寒伧,但它体现了消费行为上的道德约束,所以他说:“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即认为因节约而犯过错的人是很少的。孔子还呼吁君子要给人民好处而自己应节用而不浪费,“君子惠而不费。

儒家的节俭知足消费观及其现代价值(历史纵横)

”(《论语尧日》)这里孔子呼吁的“君子”显然不仅仅是指士人,而主要是指统治者,只有统治者勤政廉政而不奢侈消费,民众才能有实惠。孔子还将“君子惠而不费”推崇为“五美”(五种美德)之首。可以看出,孔子的消费观是以“俭”为德,将节俭的消费行为作为君子之道德准则,并以此呼吁士人君子要“惠而不费”。孔子不仅仅在理论上提倡俭朴,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是身体力行的。据《论语子罕》记载,一次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不宜居住。孔子回答说:“君子子的起居不以房屋设备简陋衡量,衣着不以织物品质好坏取舍。所以孔子学生子贡用五个字评价其老师:**、良、恭、俭、让。”(《论语学而》)其中温、良、恭、让四字都是指谦逊的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唯有“俭”一字专指俭朴的生活品行。孔子一生命途多舛,为宣传仁政,劳碌奔波,干谒列国,而对个人消费抱无所谓态度,他曾客观而公允地评判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可见,孔子关于消费问题的见解,不只是对别人的说教,也是他本人行为的准则和心灵自我安慰的法宝。孔子的弟子——曾子以孝行著称。曾子在《孝经诸侯章》中说:“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收稿日期:2009—06—30基金项目: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fl(2008)“先秦儒家生态消费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雪萍(1964一),女,江苏常熟人,博士,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硕士生导师,《扬州大学烹饪学报》副编审,从事儒家文化、饮食文化研究。32万方数据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又在《孝经庶人章》中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这里的“诸侯之孝”、“庶人之孝”都包含了消费上的节俭有度。曾子认为:有德之人,应“嗜欲思耻……不服华色之服……与其奢也宁俭。”(《大戴礼记曾子立事》)这表明曾子坚决反对奢侈荒淫。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儒学思想大家——孟子,认为在致力于生产的基础上,节约开支,以礼节用,才能使物质财富不贫不可胜用也!”(《孟子尽心上》)而那些不顾民生,只顾自身贪图享乐而豪奢挥霍的统治者无异于率兽食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俭,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孟子梁惠王上》)因此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应该随遇而安,“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代孟子滕文公上》)。

儒家的节俭知足消费观及其现代价值(历史纵横)

孟子坚决反对摆阔性的消费,认为“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尽心下》)。另一孔门鸿儒、先秦儒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苟子,认为节俭是消费支出的基本原则,在社会生产方面要开源节流,“故子富国》);在日常生活中,则要“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苟子王制》),即以礼节制消费,用之有度。苟子认为节俭是富国裕民的良好办法,“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苟子富国》)发展生产、节约开支,可以使社会上的财富堆积如丘山,反之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体现观,则难免于贫穷。他坚信:“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苟子天论》);“务本节用财无极”(《苟子成相》)。由此可见,孔子、曾子、孟子、苟子,他们之间的学说传承在消费观上表现得非常清晰,都主张“强本节用”,发展生产节约开支,并以“俭”为德,将节俭的消费行为作为君子之道德准则来倡导。这里,我们应该看到先秦儒家消费思想的智慧光芒,在于从有备无患的可持续消费(包括生产消费、生活消费)角度倡导节俭消费,“节用御欲,收敛蓄藏以继之也”(《苟子荣辱》),而不仅仅是因为社会物质财富匮乏而节用。苟子曾清楚地阐述道:“今人之生也,方知蓄鸡狗猪彘,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行不敢有舆马。

是何也?非不欲也,几不长虑顾后而恐无以继之故也。”(《苟子荣辱》)节用是为了储蓄,储蓄是为了目后的长久消费。并不是杜绝人的消费欲望。换句话说,儒家固然追求富国裕民、物质丰富的生活水平,但他们追求的是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是为了让自然界的资源、社会上的财富能维持可持续的生产消费、生活消费,是为了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从这一意义上说,先秦儒家的节俭消费观是一种可持续消费观,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生态环境起保护作用的生态消费观。 2.知足、常乐的消费心态 为了实现在物质消费上的俭朴、节用的消费主张,儒家学 说从心理层面上提出了“知足”的个人消费原则,让人满足已有 的物质消费,积极倡导以现实为乐、以现状为安的个人物质消 费心态。孔子称赞卫公子荆善于居家理财,安排个人消费,说: 卫公子“始有,日„苟合矣‟;少有,日„苟完矣‟;富有,日„苟美 矣‟。”(《论语子路》)“始有”、“少有”、“富有”虽然反映了不同 的物质生活水平,但“苟合”、“苟完”、“苟美”则体现了卫公子荆 在不同时期对这些不同生活水平都感觉满意的心态,这就是知 足,孔子颂扬的就是这种以现实为乐的消费心态。

在物质消费 “知足”的原则下,儒家强调精神生活的消费,崇尚精神和文化 享受,尤其是对士人君子而言。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 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认为士人君子追求的是道德 理想的实现,而不讲究衣食居住;君子但忧道德不成,不忧物质 贫乏。他还反复强调学者之志,乐道忘饥,故无暇求其安饱,“君 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认为在个人生活享受 上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体现观,要能做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论语述而》),甚至 不“耻恶衣恶食”(《论语里仁》),仍能“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述而》)。他曾多次称赞弟子颜回和子路,虽粗衣恶食犹乐道求 学,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论语子罕》)孔子认为追求学问、追求真理的人对于吃穿都很随便,为了“道义”上的精神追 求,可以“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甚至“杀身成仁”也在所不惜, 进而用自己的一生诠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的精神生活真谛和文化价值。孔子的这些言行,实际上成了中 国古代士人志在谋道不谋食的人生准则,是他们追求学问、崇 尚精神和文化享受的力量源泉,其精神价值永存。

孟子继承了孔子关于士人君子事业至上,个人生活次之的 见解。他认为,士人君子所企求的是仁义礼智深入人心,见诸行 动,而不是地位显贵,生活优裕。孟子在齐国位及客卿,俸禄十 万,其道不行,弃而归之。孟子认为,君子一生为道,不为地位和 个人生活舒适,“君子之志于道也”(《孟子尽心上》),而“口之于 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 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孟子尽心下》)他指责只知道 吃喝的人是低贱下流之辈,“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 失大也。”(《孟子告子上》)“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 兽。”(《孟子滕文公上》)而保全心志,节制私欲,惟道是尚,是士 人君子们的特点。君子要能像舜一样,终身过着节俭生活,“舜之 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孟子尽心下》)。 苟子认为逾级消费和通过聚敛而不是生产发展手段从事 的超前消费行为是不得道的,齐桓公之所以不足以称道,原因 之一就是其奢侈。“般乐奢汰,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苟子 仲尼》)他认为:“其於声色、台榭、园囿也,愈厌而好新,是伤国; 不好循正其所以有,啖啖常欲人之有,是伤国。”(《苟子王霸》) 能节制欲望,生活上粗衣淡食是明智的,而过度追求欲求消费 则是愚蠢的。

他指出:“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 知足常乐,节制物质欲望,有利于保持内心的宁静,不为欲念所烦恼,达到修心养性的境界。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 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似 流水随势而就,从容淡定;有品德的人则像高山一样巍峨,使人 敬仰。一静一动。相辅相成,是人生修心、养性、安身、立命的至 高境界。先秦儒家将“仁”、“智”这两个分属道德和智慧范畴的 概念,同反映自然之美的山、水联系起来,这实际上是提倡人们 要有平和之心,做到知足常乐。只有知足常乐,才能面对光怪陆 离的事物心如止水、坦然自若,面对成败得失心如平镜、宠辱不 惊,才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体现观,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曾子、孟子、苟 子,均提出了俭朴、节用的消费主张和知足常乐的消费原则。正 33 万方数据 是先秦儒家的这些消费观念和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奠定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