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孟母教子的故事,你知道吗?(值得收藏)

孟子思想 孟子的思想 人们常说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 我们的课本中也常常出现《论语》 《孟子》 的一些句子, 言辞简单却具有深远意义, 那到底孟子的思想是怎么样的呢? 就我所知,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代表人物儒家思想孟子思想, 在古代被尊为“亚圣” 。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孟子是山东邹城人, 三岁丧父, 是母亲仉氏把他抚养成人。 而我最先了 解到孟子是从流传至今的孟母教子的故事, 在“三迁教子” 的故事中, 孟母为了给孟子选择一个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不怕麻烦地搬了三次家, “断织教子”的故事中, 孟母为了 教育孟子, 把织好的布剪断, 并说: 读书就跟织布一样, 不能间断,不然会前功尽弃。 不得不说,孟母是位伟大的母亲儒家思想孟子思想, 为了 教育孩子付出了很大心血。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 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中国古代孟母教子的故事,你知道吗?(值得收藏), 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亲亲” 、 “长长” 的原则运用于政治, 以缓和阶级矛盾, 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的主要思想, 可以用“内圣外王” 四字概括。 内圣, 是以“性善论” 为核心, 认为只要加强道德修养, 培养善性, 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

外王, 是以“民本主义” 为核心, 主张君主爱护百姓, 实行王道(仁政) 。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 即仁、 义、 礼、 智。 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 即“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 孟子认为, 仁、 义、 礼、 智四者之中, 仁、 义最为重要。 仁、 义的基础是孝、 悌,而孝、 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 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中国古代孟母教子的故事,你知道吗?(值得收藏), 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 可靠保证。 为了 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 孟子提出了 “性善论” 的思想。 他认为, 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 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 他说: “故凡同类者, 举相似也, 何独至于人而疑之? 圣人与我同类者。 ” 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儒家思想孟子思想, 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 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 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 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但孟子虽然主张性善, 却不主张道德是先天的, 他鼓励人们发展善良本性, 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防止私欲的膨胀, 他说: “养心莫善于寡欲。

中国古代孟母教子的故事,你知道吗?(值得收藏)

其为人也寡欲, 虽有不存焉者, 寡矣。 其为人也多欲, 虽有存焉者, 寡矣。 ” 除此之外, 孟子还特别强调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的影响,对于教育有许多为大家所熟悉的深刻论述, 如: “贤者以其昭昭, 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 ” 孟子在道德与政治建设方面, 以“性善” 为基础, 提出了著名的“扩充” 理论。 他认为, 人只要扩充善良的本性, “不失其赤子之心” , 就可成为道德高尚的“大人” 、 “君子” , 甚至成为“圣人” 。 他说: “圣人, 与我同类者。 ”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 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 施行仁政, 就可以达到天下太平。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 认为“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 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 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 另一方面, 又把统治者和被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