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东关街、晒口街道小三线建设

一、总体概况

邵武市于1999年评为福建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市域内共有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3条(北门历史文化街区、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晒口街道小三线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和平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处(金坑乡金坑村),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1处(桂林乡横坑村),中国传统村落6处(和平镇和平村、坎头村,金坑乡金坑村,桂林乡横坑村、余山村、桂林村扬名坊村),福建省传统村落6处(肖家坊镇将石村、肖家坊村,和平镇坎下村、危冲村,大埠岗镇大埠岗村、沿山镇古山村)。截至目前,已完成历史名城、北门街区、名镇和平镇、名村金坑村及桂林村保护规划编制;完成5处中国传统村落(和平镇和平村、坎头村,金坑乡金坑村,桂林乡横坑村及余山村)保护规划编制,完成2处省级传统村落(肖家坊镇将石村、沿山镇古山村)保规编制,已签订合同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东关街、晒口街道小三线建设,正在编制街区、传统村落3处(东关街、晒口街道小三线建设、肖家坊镇肖家坊村),其余传统村落已与第三方编制单位进行接洽协商。共公布74处历史建筑,其中,第一批10处,第二批29处,第三批15处,第四批6处,第五批14处。现有历史文化名街、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及历史建筑线索挂牌已全部实施挂牌保护,并将所有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信息录入住建部历史文化信息数据平台和省级历史文化资源平台;已完成65处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和保护图则编制工作,6处已完成现场测绘,3处正启动开展;已投入资金约340万元,用于24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已完成35处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工作(不含38处现为居住的历史建筑)。

二、保护利用工作监测评估

(一)工作机制建立情况

一是邵武市人民政府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邵武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邵武市城乡建筑风貌管理工作办公室,挂靠住建局,统筹负责市风貌办运转、组织、协调、督促等各项日常工作。二是成立了邵武市城乡建筑风貌服务中心,市住建局所属事业单位,核定财政核拨事业编制2名。三是乡镇(街道)负属地管理责任,村民(居民)委员会配合做好巡查、报告、劝阻等工作,也相应成立了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地古镇、古村落的整体保护方案的实施,负责做好辖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同时建立邵武市建筑风貌微信工作群。

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东关街、晒口街道小三线建设

(二)保护利用资金投入情况

2020年,邵武市财政局下拨文化保护资金1721万元;住建局安排文化保护资金1030元;文旅局安排资金165.5万元;和平镇投入保护资金858.61万元,另吸引民间资本投入195万元;金坑乡投入资金约174万元;桂林横坑投入资金约160万元。

2021年邵武市财政先期安排资金93万元,用于编制《邵武市农村住宅建筑风貌导则》和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及保护图则,并于10底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历史文化相关保护工作;邵武市积极开展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截至目前,和平镇、桂林乡、肖家坊镇、大埠岗镇、沿山镇共投入资金672万元,用于15处古建筑保护修缮。

2022年第四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审批的城市有几个,邵武市将加大资金投入,完成一批古建筑修缮保护利用(计划投入资金500万元),完成传统村落沿山镇古山村重点改善提升项目(预计投入400万元),完成名城保护规划提升编制和新公布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计划投入资金约200万元),完成5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计划投入资金约75万元),完成《邵武古厝》画册编制(计划投入约30万元)

(三)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情况

(1)全面统筹科学规划历史名城名街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①邵武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于2008年开始编制,已完成专家技术审查,并多次上报省厅审批,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保护规划中的许多内容已严重滞后,其保护内容与之后公布的国家规范、行政法规多有不一致。目前,已着手开展名城保护规划提升编制工作,现已完成挂网招标和前期资料收集工作,正开展编制;②邵武市北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已于2021年10月29日完成省住建厅专家技术审查会。目前,正按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③《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金坑乡金坑村保护规划》、《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桂林乡横坑村保护规划》已完成保护规划编制并已通过专家评审会,目前已上报省住建厅审核和给予批复;④《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平镇保护规划》《中国传统村落金坑乡金坑村保护规划》《中国传统村落和平镇和平村保护规划》《中国传统村落和平镇坎头村保护规划》《中国传统村落桂林乡横坑村保护规划》《中国传统村落桂林乡余山村保护规划》《福建省传统村落肖家坊镇将石村保护规划》《福建省传统村落沿山镇古山村保护发展规划》已完成编制;《福建省传统村落肖家坊镇肖家坊村保护规划》正在编制中;其他4处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编制已与第三方编制单位进行接洽协商。

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东关街、晒口街道小三线建设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历史名镇名村环境面貌。①和平镇:近年来,先后累计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对和平村、坎头村传统村落整体风貌及古建筑实施保护修缮,同时结合人居环境整治通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改善提升村容村貌。②桂林乡:2017年以来,共筹集1200万元资金用于乡域范围内历史文化保护。现已完成横坑村观音堂、余庆堂、流芳书院、魁星阁、端公厝、老厝、联公厝、桂花楼,余山州司马第等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③肖家坊镇:2015年以来,已累计在将石村、肖家坊村等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保护规划编制、村庄规划编制、街面立面改造提升、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及测绘建档、文保单位修缮及测绘建档等有助于提升传统村落保护及村容村貌提升的项目。④大埠岗镇:2016年以来,共计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对大埠岗村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日常保洁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其中,2018年投入资金800万元,完成大埠岗镇区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⑤金坑乡:2014年以来,先后累计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用于金坑村的原貌保存、古建筑修缮、环境整治等方面,使得金坑村的历史文化风貌保存完好。

(四)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情况

一是切实落实好挂牌保护工作。邵武市住建局严格按照《省保护条例》第二十九条、第四十条和上级部门相关工作要求,对历史文化名街、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张挂标识牌及对历史建筑线索张挂告知牌。截至目前,3条街区,12个传统村落,74处历史建筑及581处历史建筑线索均挂牌到位,并将所有历史建筑信息全部录入住建部历史文化信息数据平台和省级历史文化资源平台。二是持续推进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保护图则编制工作。近年来,邵武市住建局按照《省保护条例》第四十二条和上级部门相关文件工作要求,落实好新公布历史建筑公布后三个月内完成测绘建档、保护图则编制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65处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保护图则编制工作,6处现场实测,启动编制3处。三是有序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作。邵武市住建局严格按照“不倒、不盗、不漏、不烧”的要求有序开展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作。截止目前,已投入资金约340万元,用于24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四是扎实开展历史建筑线索普查认定工作。邵武市住建局认真细致排查、梳理省厅提供731处历史建筑线索,目前全市共存有历史建筑线索581处。2021年上半年,我局邀请第三方机构全面、细致地开展历史建筑线索普查、甄别、认定工作。

2021年6月10日,组织召历史建筑线索认定推荐专家评审会,初步普查认定的292处历史建筑线索,其中有41处历史建筑线索建议为历史建筑,113处历史建筑线索建议为传统风貌建筑,形成历史建筑建议名录,进行公示。并从中筛选14处,提请市政府公布。五是活化利用多点开花。2021年来,邵武市住建局先后邀请同济大学娄永琪教授团队、省住建厅古镇业态运营专家李亚明、福州三坊七巷运营团队、中诚茂业蓝城文旅团队、乌镇团队等对古镇业态进行商调,开展古建筑活化利用和旅游项目策划,推动古镇保护利用良性发展,如:和平镇结合和平枫林陶瓷、印刷术等非遗文化宣传展示,活化利用和平街122号历史建筑打造非遗馆。同时,还邀请台湾建筑师团队福州随坪一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加强乡创闽台合作服务,将台湾文创与乡村建设经验于和平、金坑落地,发展出适合当地的新模式,打造和平镇、金坑乡、拿口镇特色农、文、旅示范品牌。此外,我市还先后出台了《邵武市古建筑(文物)保护修缮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邵武市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保护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等文件来规范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六是抓好本地工匠培训工作。为有效解决在古建筑保护修缮过程中,技术力量薄弱和古建修缮人才缺乏的问题。市住建局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和农村工匠培训工作,将业务知识、专业技术、相关条例、政策纳入培训内容。今年,市住建局已组织4期镇村干部、农村工匠培训会,其中第三期为古建工匠培训会,参培人员约1600人次,并组建农村工匠名录库和古建工匠名录库。

(五)城市更新过程中保护要求落实情况

邵武市认真贯彻《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闽建规[2018]5号)和《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切实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决制止破坏行动的意见》(闽建风貌[2020]9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在开展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前,对改造区域内是否留存50年以上的历史建筑进行了普查甄别,在不破坏历史文化资源的地形地貌、历史遗存和古树、古井及古巷道等历史环境要素的前提下,才能实施更新改造项目。经排查,我市现有已开工的城市更新项目未对留存50年以上的建筑进行改造迁移及破坏。

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东关街、晒口街道小三线建设

三、亮点做法

一是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我市先后邀请同济大学娄永琪教授团队、省住建厅古镇业态运营专家李亚明、福州三坊七巷运营团队、中诚茂业蓝城文旅团队、乌镇团队等对古镇业态进行商调,开展古建筑活化利用和旅游项目策划,推动古镇保护利用良性发展。

同时,还邀请台湾建筑师团队福州随坪一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加强乡创闽台合作服务,全域旅游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元素正在推进中,打造和平镇、金坑乡、拿口镇特色农、文、旅示范品牌。同时,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太极文化、宗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邵武文脉,推动黄峭文化、李纲文化、严羽文化、太极文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利用宗祠、庙宇、戏台、传统院落式古建筑,开展邵武傩舞、邵武三角戏等游戏传统文化展演,让古建筑焕发新活力。将非文物古建筑作为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利用,选择有价值的古建筑群进行保护修缮,引进专业机构进行活化利用、运营开发,挖掘古建筑的经济效益。

二是创新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开展“最美古厝”评选活动。激发了广大市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为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对评选出的“十大最美古厝”进行挂牌保护,开展《邵武古厝》画册编制,目前,已挂网招标。二是编制完成《邵武市农村住宅建筑风貌导则》和《邵武市新建农房建筑立面图集管控“一张图”》,并在各乡镇(街道)广泛宣传推广。

为了增强名镇名村宣传第四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审批的城市有几个,邵武市和平镇开辟了黄氏宗祠民俗文化大戏台表演傩舞、三角戏,让游客品味古镇地方戏的魅力;增设了县丞署状元游街、县衙审案实景演出;举办张三丰故里古道越野赛、黄峭文化节、金坑苏区定向越野赛、沿山镇村社节等活动来扩大名镇名村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利用各乡镇微信公众号实时发布旅游动态及推送优秀视频文字,扩大宣传普及面。如:设立金坑红色小镇公众号、金坑红色小镇微信视频号和金坑红色小镇抖音号。有“带你追寻红色记忆,玩转金坑红色小镇”节假日旅游攻略、“光圈下的金坑”摄影大赛、“一封家信请您查收”等红色文化主题宣传系列。目前拥有粉丝约470人,阅读量约4.2万人次,转发量约2400人次。

此外,每月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载体,通过发传单、贴标语、图片展示、设立咨询台等方式展开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东关街、晒口街道小三线建设

四、存在问题

一是保护意识不高。历史建筑保护和开发是一项短期难以见效的工作,一些基层群众,尤其是部分古民居私有产权人,对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和不可再生性认识严重不足,保护意识普遍不高第四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审批的城市有几个,不愿意将古民居、古建筑申报为历史建筑。同时,由于村民对现代生活方式和品质的追求,到城区购房或迁移,一定程度上造成历史建筑,无人管理,难以管理。

二是管理人员缺乏。住建局风貌办承担全市城乡风貌管理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指导有关乡镇(街道)开展历史文化名街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申报、保护、管理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工作;完成省、南平市交办的风貌工作和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目前,我局现有工作人员较少,仅能安排2名工作人员兼职开展风貌工作,工作难以开展,难以管理到位。

三是保护资金不足。我市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数量较多,维修需要十分庞大的资金,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资金,多以上级拨付资金为主。近年来,虽各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专项经费也逐年增多,但面对广量大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维修仍是杯水车薪。由于缺乏投入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东关街、晒口街道小三线建设,许多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地保护。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保护意识。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加大舆论宣传,改变一些基层群众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认识不足的问题,把历史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传承邵武本土文化的理念,提升原住民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市营造和形成积极支持和参与历史文化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是配齐配强人员,确保管理到位。邵武市已成立邵武市城乡建筑风貌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2名,并任命风貌中心主任。下一步,将考察乡镇优秀干部1-2名,充实到风貌中心,加强全市风貌管理工作,进一步确保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管理到位。

三是科学创新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努力申报更多的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用于古村落和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加大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从2021年开始,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保护。拓宽和创新投资机制,采取PPP等融资模式,引进和吸纳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有条件的村还可试点股份合作模式,组织村民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古村落和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和开发建设,共享开发利用成果。

邵武市城乡建筑风貌管理工作办公室

邵武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代章)

2022年3月1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