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儒家思想陶渊明一生都有深刻影响

10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KaifengInstituteofEducation 2015年 20日Feb.202015 Vo1.35No.2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玄学思想融入文学领 域,出现了盛行一时的“理过其词,淡乎寡味”的玄 言诗,陶渊明在诗歌上异军突起,为诗坛带来一股 清新之风。 儒家思想对陶渊明一生都有深刻影响,这种影响 贯穿于他诗歌创作的始终。在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同 时,陶渊明又接受了道家蔑视富贵的思想,其“乘化 委运(知识点)儒家思想对陶渊明一生都有深刻影响,乐天知命、自我陶醉”的生活态度和老庄思想 有密切关系。 一、儒家“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 (一)表现自己的少年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 年轻时的陶渊明踌躇满志,富有战斗激情。如拟 古诗说:“少时壮且历,抚剑独游行。”《饮酒》诗 志逸四海,翮骞思远翥。”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远大政治抱负。《癸卯岁始春怀 古田舍》《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荣木》 等作品都表现了陶渊明自我勉励、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慨叹自己积极用世的理想无法实现,抒写 有志难展的愤懑 黑暗的社会现实让陶渊明“大济于苍生”的理想 无法实现,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使他精神异常痛苦。

当时士大夫浮华奔竞,廉耻扫地,是陶渊明最痛心的 事,他没有力量改变这种现状,只能把理想无法实现 的苦恼写进自己的诗文中。如《荣木》诗第三首云:“嗟 怛焉内疚。”他虽然看出了仕途的黑暗,但又暂时不能舍弃它,他的出仕含有“达则济天下”的政治抱负, 不单纯为个人出路和生活问题。《饮酒》第十九首 写出了自己的志节和行为:“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 酒聊可恃。”他公然地说出自己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是由于社会黑暗,对恶浊现实充满激愤之情。在 《杂诗》第二首中,他写出了自己有志难展的牢骚, 更显得悲愤难抑。正因为陶渊明郁郁不得志,所以 他特别同情那些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的失败英雄。 《咏荆轲》歌颂了反抗暴秦的刺客荆轲,陶渊明不 但为荆轲的失败而惋惜,还对他表示了由衷的仰慕 之情。 (三)抒发同情广大劳动人民不幸之情 陶渊明虽然有理想未能实现的痛苦,但他的眼光 并未局限于个人的不幸。在颠沛流离中,他还能想到 比自己更不幸的人民。《戊申六月遇火》写他遭到火 灾,房子烧光了,只能住到船上去。这时候他并不为 苦难所吓倒,却因此怀念起“余粮宿中田”的“东户时”。 陶渊明在诗中时常流露出对农民生活痛苦的同情,实 际上这正是他“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未能实现 的痛苦。

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写道: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丙辰岁八月中下撰田舍获》中写道:“贫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不言春 (福建浦城县富岭中学,福建浦城353400)摘要: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正是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他从小受儒家思想教育,对统治阶级有过幻 想,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宏愿。理想破灭后,他转而抱持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 后来又深受道家安贫乐道、逃避现实思想的影响。在道家思想浸润下,陶渊明创作出清淡自然的田园诗。儒、 道两家思想贯穿于陶渊明诗歌创作的始终,但陶渊明既没有儒家鄙视劳动的偏见,又不取道家放纵的行为,他 的诗歌具有独创风格。 关键词:儒家;道家;陶渊明;诗歌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40(2015)02-0010-02 收稿日期:2015-02-08 作者简介:何捷(1968—),女,福建浦城人,福建浦城县富岭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诗歌。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5.02.005 11 欢初饱,束带候鸣鸡。”这两首诗都反映了农村生活 苦难的一面。

《和刘柴桑》:“荒凃无归人,时时见废墟,茅茨 已就治,新畴复应畲。”《饮酒十五》:“贫居乏人 工,灌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则写出 了农村的荒凉景色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和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关系,从侧面表达了陶渊明对劳动人民 的同情。他虽然没能进一步指出造成这些荒凉景象的 社会根源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和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关系,但这也是他“兼济天下”理想的侧面反映。 二、儒家“穷则独善其身”思想的影响 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他徘徊仕隐之间的矛盾生活 的结束,是他由不满当时黑暗官场生活到坚决弃官的 自我斗争的胜利。陶渊明的道德理想是要做一个“养 真”“葆善”“不随俗俯仰易其素襟”的人。因此, 他能够安贫乐道,能为坚持道德理想而忍受饥寒之 苦,体现了他“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 (一)有归隐躬耕的坚决态度,对退居田园倍感 欣慰 早在诗人归隐之前,他已经在诗歌中表现了对田 园生活的向往。例如,《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 日墟,不为好爵索”的句子。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丑恶已有一定认识,弃官归隐的念头业已酝酿成熟。 他把官职看作束缚自己的羁绊,既然不能在仕途上实 现“兼济天下”的理想,便退而求“独善其身”。 表现陶渊明归隐躬耕的坚决态度,最著名的就是 《归田园居》五首。在第一首中,诗人写道:“少无 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 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 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 返自然。”在作者心目中,恬静的农村是当时世界上 唯一的净土,是污浊官场的对立物,所以他热情地加 以歌颂。贫困的生活没有在诗人心中留下阴影,他深 深地热爱着他心中的这片净土,并在这种简朴贫困的 生活中找到了乐趣,这正是作者的高尚志趣、美好情 (二)有高洁的志趣,对劳动生活无比热爱退隐后的陶渊明对农村的一草一木都饱含深情。 耕田、读书、饮酒、采菊,各种生活都能引起他的兴趣。 因此,他写了不少诗歌唱这种陶然自乐的生活。 在《归园田居》第三首中,陶渊明写出了劳动的 感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 从早晨下地直到晚上才回家,这在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中是很少见的,但陶渊明却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诗人对劳动的热爱也表现在他日常生活中。他和邻 居们“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像农民一样“常 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这种感情已经超出了一般 有进步思想的封建知识分子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正是由于他在精神上 有所寄托和执著,才能够真正做到“被褐欣自得,屡 空常晏如”,在山林皋壤之中,处处都能找到乐趣。 正是这种超尘脱俗的清高操守,支撑着他“穷则善其 身”的儒家思想。 三、道家安贫乐道,逃避现实思想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文中愤世嫉俗和洁身自好随处可见, 但除了这些主要思想外,陶诗中还包含一些明哲保 身、安贫乐道的思想,这是陶渊明受道家逃避现实宿 命思想影响的结果。例如“人亦有言,称心易足。挥 兹一觞,陶然自乐”“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耕 实的情绪。由于社会的黑暗,以个人力量反抗整个社会,必然感到力不从心。因此,他的反抗也只能用 归隐田园的方法。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作者在对现 实社会感到失望时,也常表现出人世无常的虚无颓 废思想。 陶渊明一些流露人世无常思想的诗篇,往往和他 朴素唯物论的“自然运化观”结合在一起。《归去来 兮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聊乘化以 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就其对生命受自然规律,支配采取随顺和借酒忘忧的态度而言(知识点)儒家思想对陶渊明一生都有深刻影响,影响是消极 的;就其反对佛家“神不灭”的唯心主义思想和方术 派道家服食求仙的生活而言,又有一定进步意义。 四、结语 儒、道两家思想贯穿陶渊明诗文创作的始终。

但 是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和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关系,陶渊明的思想又并不局限于儒、道两家的范畴, 他既没有对劳动的偏见,也不取道家放纵的行为。在 当时的思想界,陶渊明的诗文创作风格是独树一帜 的。陶渊明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使他创造了大量不朽诗篇,这些诗篇在思想、艺术方 面对后代文人创作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对田园诗的形 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史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五大诗人评述[M].福州:福建师范大学,1980. 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0.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文学概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梁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