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新七言)

◎《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这本书是当代中国第一部诗化的中国儒学简史。以突破性思想视野,在发展中继承儒学,在创新中发展儒学,在哲学中再造美学,在美学中构建诗学。全新诠释儒学价值,具唯一性。

◎本书以独创的哲性“新古诗”(新七言)作为诗体,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发展,“新七言”是在再创造中重新思考与发掘中华文化传统的核心内涵、文化命题与价值意义。具唯一性。

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新七言)

程皓月,名彬,号诗儒。生于北京。

当代儒家、诗人、隐士。

2003年出版现代诗集《另一个》,2005年出版新形式实验性诗集《纵横:无限的分裂》。后专注于诗歌探索与儒学研究,致力于中文诗歌与中国哲学的融合、重塑与再创新。以中国当代儒学发展与中国古典诗歌创新相结合,创“新七言”,力图在全球化时代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新七言),谱写出中国当代儒学新篇章。

本书以创新性的“新古诗”完整书写出先秦儒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唐代正义学、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等跨越2500年的中国儒学发展史。

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新七言)

全书分为四部分,前三部分以时间为序,把儒学思想史上的主要人物、核心概念、重要著作、重要事件等融入诗歌,辅以精当的注解,以诗史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一部当代诗化儒学史。第四部分是作者撰写的纪念孔子逝世2500周年的祭文,并诠释其写作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哲学关联。本书在中国历史与传统儒学间进行了一次美学对话与文学表达,是一部集哲理性、文学性、知识性、艺术性、通俗性于一体的原创性著作。

花在人 心 色缤纷

人在花 外 气深沉

人花皆 无 春亦在

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新七言)

春心何 物 忆花人

心外无物:阳明心学核心概念之一。其意由二程“道外无物物外无道”与“天下无性外之物”发展而来。其流行解释出于《传习录》:“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

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儒家思想是哪一年出现的,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其哲学解释出于《传习录》:“先生曰:然。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新七言),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今从抽象角度来说,“心外无物”大意为,只有当研究客体(物)出现在人(心)的意识(意)中,人(心)才能完成思考行为(致良知)。

四牡东 周 驰儒风

弟子从 游 道不穷

山河列 列 百代后

辙遍中 国 礼乐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哲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教育家与文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中国的“圣人”周游列国:出自明代余邵鱼《列国志传》第八十回“吴越槜李大交锋,孔仲尼周游列国"。

最早描述孔子去鲁返鲁过程的词语是“周流”,出自秦代吕不韦《吕氏春秋·遇合》“孔子周流海内”(“周流”一词源于《周易·系辞下》“周流六虚,上下无常”与屈原《离骚》“路修远以周流”)。

汉初陆贾《新语·本行》用“周流天下,无所合意”解读孔子。西汉刘向《说苑·至公》用“服重历远,周流应聘”诠释孔子儒家思想是哪一年出现的,此说影响深远《白虎通义》《论衡》《风俗通义》都循此说。三国《孔丛子·记问》出现“周游天下,靡邦可依”,这是第一次用“周游解读孔子。刘宋范晔《后汉书·范升传》出现“孔子尚周流游观”,将“流”与“游”并列。

南梁皇侃《论语义疏》出现“孔子周流诸国”儒家思想是哪一年出现的,这已接诉后世描述。“周游”大量运用干唐代,颜师古注《汉书》有“言周游以行其道”;司马贞《史记索隐》有“孔子周游”;晚唐苏拯诗《颂鲁》有“天推鲁仲尼,周游布典坟”之句。而张守节《史记正义》有“孔子周游”,“游”字出现了。但宋代邢昺《论语注疏》与朱熹《论语集注》再用“周流”描述孔子。可见“周流”更能体现思想性,而“周游”更通俗。而本着《史记》载孔子去鲁所歌“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现用“周游”概括孔子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