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国、王晓阳新家庭文化的理论脉络

儒家思想与家文化

——新时代家文化建设的思想探源

作者

王道国、王晓阳

新家庭文化的理论脉络

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说:“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这段话对于在新时代中国复兴传统文化,打造中国梦有纲领性意义,其中关键概念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以国学为核心儒家思想是哪一年出现的,国学以中华文化圣贤智慧为核心。

在当下时代,若不能把中华两千年中华文化传统与两千年中世界科学文化思想发展相衔接,完成对中华文化通达的理解、阐述和运用,将无法完成对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无法将中华文化圣贤智慧转化、创新为适应中国复兴之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需求的圣贤智慧和普世价值。

复兴传统文化,是复兴中国过程中精神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用最新科学文化思想将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转化成为新时代的人类智慧,创新成为新时代的普世价值,是中华文明传承者的铁肩道义,是必须承担的使命。

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圣贤智慧得以在中国传承两千年,浸润中华文明发展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大学》是儒家经典文章,是平常百姓的道德修为和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八条目描绘了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从社会到天下的道德修为和实践的路径,家是这条路径中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节点。

用与现代科学文化思想相衔接、相印证的中华文化通达义,重新解释《大学》八条目,是建立新时代家文化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家文化与传统家文化继承发展的自然脉络,这个脉络不通畅,家文化要么是古难为今用,要么是今难与古通。这是不利于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继承和发展的。

儒家思想中的家文化是现代家文化建设的基础,中华文化通达义是现代家文化建设的蓝图,现代科学文化思想最新发展成果,为理解、阐述和运用中华文化提供了完美的工具。

王道国、王晓阳新家庭文化的理论脉络

家在中华传统中的地位

1、中国社会是家的细胞分裂(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单位千年传承,非社会化生产的历史遗传)

中国社会政治治理的成熟期在西周,西周分封的封建制是以家族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西周天子是姬姓诸侯国的大宗子,封建制度就是家族宗法制度的等级扩张,西周礼制也是家族内等级制的扩张。

那时的家不是现代的小家,现代小家是商鞅变法的产物,所以孔子时代的家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家。商鞅虽然在经济上建立了独立的小家庭单位,但是氏族宗法在政治、文化、思想上的作用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所以儒家思想中的家文化,包含了远大于现代小家庭的政治、文化、思想内涵,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

这种传统跟中国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生产状态有密切关系。小农经济生产特别适合于以家庭为生产消费单位,以家族为政治、文化、思想单位的社会组织治理机制。一直到建国后,中国真正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加上政治治理方式的巨变,家族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正因为家是族的附属,所以儒家思想中的家成为儒家政治、文化、思想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节点,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王道国、王晓阳新家庭文化的理论脉络

2、家是中华传统凝聚点,中国千年历史也是家族兴衰史。

家的字形告诉我们,最早的家是室内饲养了猪的稳定的住所。养了猪就有了稳定肥美的食物来源,能养猪也说明农业生产能力比较稳定可靠了,稳定的住所更是早期原始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家是人类发展中社会化的关键节点。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封建贵族社会的艺术是艺术美发展的顶峰。而封建社会是家族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发展的顶峰,现代艺术的颓废气息,或多或少是与家族甚至家庭的瓦解同步发生的。

所以,家的作用不单是生产、生活的最小单位,还是人类社会共性精神和文化建设的基础。当欧洲的家族社会经过地理大发现征略各大洲后,家族心灵的视野空前的开阔,为人类艺术奠定了登峰造极的基础。当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破坏了封建家族后,随之出现的荒诞艺术比如失调性的音乐,失去形象的绘画,失去情节的小说等,显现了走出家庭的西方人,没有及时找到个人心灵归属的现实。

中国三千多年小农社会的历史,总结起来就是家族兴衰史。从西周的宗法制,到汉晋的门阀制,再到唐宋以降的家族为核心的军事集团武统文治发展过程,无不是以家族为政治、思想、文化统治的基础。家的凝聚力是社会凝聚力的源头,这种共性凝聚力是人类在传统社会提升自我生命品质,提高道德次第的基础。

随着社会大生产发展,传统家庭从功能到稳定性日益受到挑战,这不仅仅是社会组织层面上的变化,更是人类精神层面的嬗变。从西方文艺复兴到中国五四运动,人类社会在寻求自我解放的过程中,激情澎湃之后,也发现身边一片精神和肉体饱受摧残的瓦砾。

失去了家的屋顶和四壁,不但猪肉变得不好吃,人也变得荒诞不羁了。

王道国、王晓阳新家庭文化的理论脉络

儒家思想中的家

1、孝亲是人伦起点,孝亲之家是治国平天下的源头

《大学》的核心是去私求公 ,这同《论语》、《中庸》《礼记》等儒家经典的主旨是相通的。儒家讲求天道,所谓天道就是公道。若不能从家庭开始,在家庭生活中培养与天道相符的天伦之乐,何求天人合一的圣境。

《大学》“八条目”中,正心、诚意、格物、致知都属于个人修为,修为到什么程度还要在实践中检验,从齐家开始就是君子圣贤道德品质次第的实际检验了。

王道国、王晓阳新家庭文化的理论脉络

在《礼记》中,有“鲁哀公问”一章,其中孔子阐述了礼在家庭和社会中调节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非礼无以辩君臣、上下、长幼之地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在论述家与国之间的关系时,孔子说:“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身以及身儒家思想是哪一年出现的,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这是以礼齐家,由齐家开始治国平天下的完整路线图。

君子圣贤在家庭中应该是修齐相互促进王道国、王晓阳新家庭文化的理论脉络,家即是修身之地,也是以内在所修外用与他人的起点,君子圣贤,所修必为道德,遵道有德者必为他人谋福,如不能先让家人得福而齐,君子圣贤何德之有?

齐家由孝开始,人类有四层次的尽孝:一者身体发肤父母;二者社会团体父母;三者天地世界父母;四者宇宙本源父母。从家中父母尽孝开始,次第尽孝到宇宙本源父母,是人从兽性小人到人性君子,再到灵性贤良,最终到空性圣贤的升华修为之路。所谓超凡入圣,若不从齐家开始则无以超亦无以入。

《论语·阳货》中孔子与宰予关于“三年之丧”的争论,反映了孔子以仁爱释礼的主张,家中之仁爱重在守礼尽孝。《论语·颜渊》中,孔子回答仲弓问仁时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也是由家向邦,由邦向国,由国向天下以施仁的路径。

在同一篇中,孔子回答齐景公问政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样是由家庭向天下的施仁爱,遵道守德,成就君子圣贤的具体步骤。

王道国、王晓阳新家庭文化的理论脉络

2、家是天人合一的第一个台阶

从天到地到人,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霍金说,宇宙爆炸初期温度炽热,后来温度降低,开始出现第一批微粒子。这些微粒子就是天的主要成分,星球都是微粒子组成的,大地以及万物也都是微粒子组成的,微粒子是天地万物中最大的公共化和客观化。

天地成就万物而不争,说的就是这样的公共化和客观化大道之德。儒家主张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目的就在于获得对这种道德的认知领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用这种公共化、客观化道德外用于家庭社会,引领家庭社会至于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这个过程中,家是外用实践的起点,从家到国,从国到天;从家里的亲人,到国家的君臣,再到天地大道。是君子圣贤以所修之德外用实践的道统路径。

齐小家然后容国家,然后和天地,这个天地万物一体的思想在张载的《西铭》中体现最鲜明。

《中庸》中说:“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把修身放在事亲上,把事亲看作是知人、知天的路径,更深入具体的阐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渐进次第。同时也指明格物致知也必须由事亲、知人、知天一步步的深入才行得通。

天人合一,这个合具体体现为和,若没有家和,国也难和,国不和,天人也难和。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终极目的在于求和,能奉行此道统者,必先和其家。所以我们总是说家和万事兴。

王道国、王晓阳新家庭文化的理论脉络

3、家是践行儒家价值观的实验园

家是一个平台,你可以在上面唱一出好戏,也可以唱一出烂戏。好戏就是从家走向国,从国走向天的公共化、客观化道路;烂戏就是从家走向我,从我走向欲的私我化、主观化道路。儒家圣贤君子特别注重将自己的道德修为落实到齐家的过程,这方面《朱子家训》是典型代表。

葛兆光教授写到:孔子把人的性情的善根善因也就是“爱人”之心追溯到了血缘亲情。他说:在孔子看来,在所有的情感中,血缘之爱是无可质疑的,儿子爱他的父亲,弟弟爱他的哥哥......这都是从血缘中自然生出来的真性情......这种真感情就是“孝”、“悌”。儒家的家文化就是从家里的孝悌出发发展出整个社会的仁爱。

王道国、王晓阳新家庭文化的理论脉络

现代中国人的家

1、走出小家后,国人暂时还没有组成大家,所以心无归宿,德无建处。

中国现代家庭源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家庭越来越失去经济职能;随着女性越来越走向社会,夫妻间的依存性淡化;随着子女越来越独立求生,代际之间的依存度也明显淡化。

在人们走出家庭进入社会过程中,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尚未给大家提供足够的家庭替代品。不同于西方现代社会基于传统宗教和社团的发展,中国起于五四运动的现代社会发展是以割断传统与现代社会为起点的。

新中国成立以降,几十年动乱不息,改革开放近40年,着力点刚刚从经济发展转向社会精神文化发展,复兴传统文化成为把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同传统社会相衔接的接驳点。

复兴传统文化的目的,本质上就是让现代国人走出家庭后,把家庭作为后盾而不是累赘,把亲情当做源头而不是瓶装水,更有依有据的,更长远健康的走入继承传统,衔接家、国、天的道统社会大家庭,让心有归依,德有建处。

王道国、王晓阳新家庭文化的理论脉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传统家文化接轨,是组成大家的脚手架。

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虽然在历史上曾经以割断传统的五四为起点,但其中包含了与传统儒家公共化、客观化天人合一价值观相吻合的内涵。社会主义在价值观上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初期过分强调私我化和主观化(个人资本盲目追求利润)的批判基础上的,这就自然包含了与传统存天理灭人欲价值观相吻合的基因。

习近平主席提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就是要把中国社会大家庭建设同千百万小家庭建设有机的融合起来,是传统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现代阐述。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于,这种社会制度的价值观同传统君子圣贤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有内在通达的渠道,这就是公共化、客观化的宇宙、天地、人生通达的价值观。

今天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中华文化公共化、客观化的宇宙、世界、生命道统相结合,为未来家庭和社会道德发展打下了承前启后的基础。

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就是要克制私我血肉心将家庭作为放纵欲望的场所,而将家庭作为走出血肉小我,进入灵性大我的起点,把父母、妻子当做从小我到大我的切入点。

学习儒家思想中家文化的优秀传统,在现代平等、和谐、友善、民主、法制的价值观中找到现代家庭孝亲道德的践行路径。这就是心归依家庭,在家庭中建立德性的具体方法。

王道国、王晓阳新家庭文化的理论脉络

家的未来

1、中国之家给西方离小家无大家的社会提供重建参照。

当下的时代,正是中美两个世界大国强弱转化交替的时刻。这种交替中内含着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根本性转变,即人类社会将从国际间互相对抗,剥夺转向互利共赢,这就是从家的仁爱到国的和谐,再到世界人类整体的仁爱和谐之家的转变,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向中国以外更大范围的弘扬和发展。

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开始,沿着个人欲望第一的价值观儒家思想是哪一年出现的,用殖民掠夺开路,踏遍世界,把西方以人的欲望为本的所谓人道主义,以及建立在个人逐欲自由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推广到世界各个角落。这一切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个人走出小家独立发展提供了条件。

但是唯我独贵,个人欲望第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法给走出家门的猎食者提供新的情感温床。西方人把世界大多数文明社会成员都变成了荒野镖客。随着中国的世界化发展,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东方圣贤智慧将重新为世界提供社会大家庭建设的情感基础和精神参照。

中国家文化即是社会归属感的源头也是个人升华的起点。在社会归属上,中国及东亚一些受中国影响较深的国家,家文化的归属感在战场上表现为士兵视死如归,不肯投降。

因为在家文化深厚的社会,社会成员把自己的国家和社团看作是家庭,首领就是家长,自己就是孩子。于是,活是家里人,死是家里鬼。自然就视死如归了。西方社会的士兵是本着契约精神上战场的,尽力就可以了,不可能取胜的情况下可以投降。

在西方社会的成员来看,他所属的国家和社团、军队相当于他签约的工厂和老板,他并没有因为签约而失去自我,签约后他和国家社会依旧是两码事。当战场上出现不可逆的情况,意味着他可以不履行契约义务了。

中国的家文化把每个人都明确的从感情开始就归属于社会,于是在政治家手里,中国社会成员像是掺进水泥的沙子,很容易建筑起社会政治建筑,个人的权利往往被集体利益取代;西方的个人第一文化明确的从权力上给与了个人利益权衡,于是政治家必须首先考虑怎样满足个人利益述求,然后才能组成不稳定的社团。

东西方这两种文化的汇合,特意让西方充分发展了的个人重新获得集体归属感,让东方习惯于依附群体的个人得到个体充分发展的机会。所以说中国家文化与西方个人文化相融合,将是人类精神思想发展的新起点。

王道国、王晓阳新家庭文化的理论脉络

2、孝亲是西方社会过度自我之后的弥补,是全新普世价值的生长点。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家文化的逻辑外延。

中国传统中的孝亲文化,是西方社会有史以来就缺乏的社会伦理中凝聚力和亲和力源头。西方社会学者百思不得其解的东方谜团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他们不懂得儒家思想中家文化的粘合剂作用,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随着我们对外影响力的增强,我们的家文化将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负氧离子,净化人类社会几千年互相对抗、征伐、掠夺的敌意毒素,增强人类社会民族及国家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为过渡追求自我欲望享受的人类提供公共化、客观化全新普世价值的生长点。

基督教对于婚姻家庭是消极的态度,即不反对也不鼓励,缺乏中国儒家思想中,把家庭作为道德修为的实践天地的内涵。所以西方社会中的人,在上帝面前是一盘散沙,缺少家庭亲情的粘合剂王道国、王晓阳新家庭文化的理论脉络,造成社会上人们从小就要独立,到老只能独守空房。

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建立在商业逐利的竞技场上,是丛林法则的完善。若能将儒家的“八条目”融合到西方的现代自由、民主、法治文明中,将是人类心灵发展的新天地,这里面的切入点就是家文化,是中国人首先实践的传统家文化与现代社会家庭建设传承发展对人类的贡献。

如今我们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是中国梦中传统儒家思想家文化合情合理的逻辑外延。

(作者简介:王道国副教授曲阜明德书院院长、王晓阳曲阜明德书院荣誉院长)

作者介绍

• 王道国副教授曲阜明德书院院长

中华儒学研究院 副院长

孔子研究院 专家讲师团成员

中国孔子基金会 孔子学堂 特聘讲师

山东省家庭文化研究会 专家委员会成员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运河企业文化研究院 执行院长

中华师德师风传播工程 中华家教家风传播工程 总发起人

• 大爱基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 总发起人

• 管理畅销书《左手责任 右手执行》 《幸福企业的密码》作者

《师德》(中华师德师风传播工程)作者

《守望孩子 静待花开》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