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别的哲学家最大的不同

孔子与别的哲学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孔子看到人性的软弱之处,或者说人性的幽深和复杂:有善亦有恶,有暴躁亦有平和,以及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环境下,会被塑造成千差万别的人格差异。

这其中,形成好的人格,则是这个人的幸运;若形成不好的人格,则会给其本人及世界带来危害。

因此,孔子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就是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来管理和遏制人性,让“人之为人”有一个标准范式和目标:孔子与别的哲学家最大的不同,使人人心向往之。

孔子提出来的一系列“循循善诱”的做人准则和教条,均是从人在生活的具体中,所面对的自我成长、关系处理、接人待物等状况为标的,以实用性为准则,设计出精确的引导。让人听了就明白,做了就有效。因此,孔子的主张不如老子那样简练和玄奥,也不如老子那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孔子与别的哲学家最大的不同

简单说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孔子就是让人不可以光明正大地作恶,如果有人光明正大的作恶,意味着这个人将以全人类为敌。进一步说,孔子就是要让人从动物性中解救出来,成为高雅文明的群体。或者说,孔子就是要把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发扬出来,遏制邪恶丑陋的一面。

由此,这里就有了评判标准:善恶对立、美丑对立。而这是老子思想所不提倡的,因为这样容易出伪君子,也容易使人智识狭窄化、模块化、自我主义化,造成更多的争议。

其实:孔子与别的哲学家最大的不同,老子与孔子都没有错,只是一个解决的是根本性问题,一个解决的是现世实际问题。但要论解决问题的彻底性,肯定是老子的主张对,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怎么办?这就是孔子所做的事——解决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问题。

可以说,孔子的主张是站在体恤人的软弱,给人类开的一剂缓痛剂。虽然治不了根,但可以让人能正常生活(也就是让社会能够正常运转)。这就是孔子思想的初衷及所达到的效果。

孔子的治理思维:紧密的铁三角思维

自古以来,解释论语的学者多如牛毛,每一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但总体来说,没有人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从根本上、核心上、条理上将孔子思想讲明白。如果想要读懂论语,需要翻开浩繁的书卷。但这个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许多思想岔路,稍微不慎就会跑偏了(实际上后来儒家就分成了八个流派)。

因此,我尝试找到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脉络,再用现代理论来解读,力求让大家能够轻松掌握其精髓。

所谓“大道至简”,我认为,真理一定很简单,不见单就不是真理。

在我看来,论语的核心思想就一个字:“仁”。孔子希望人人向“仁”看齐,做一个“仁人(君子)”。由此,个人达到仁,就成为人见人亲的“君子”;家庭邻居惯行仁,则就和睦友爱;国家施行仁政,就能惠利天下百姓。

简言之,只要人人都是仁义之人,天下也就太平了。

这个“仁”是孔子从人性中总结出来的,其深入了解人性之后,针对人性的复杂性发展出一套严密的管理学说。比如人性的羞耻之心,孔子就是用人人都有的羞耻之心来发展礼节,使人不行礼就会感到羞耻或说违背礼就感到羞耻等等。

简单说,孔子将“仁”作为一个统领或标杆,那么这个“仁”由三个主干来支撑,第一个主干就是“爱”,第二个主干就是“礼”,第三个主干就是“秩序和谐”。因此,孔子的核心思想可以用一个“铁三角”来表示(参考下图):

:孔子与别的哲学家最大的不同

众所周知,三角形是世间最稳的组合。“铁三角”的稳健正好符合了儒家“唯稳”的核心思想体系。这三个主干相辅相成,相融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只要懂了这个铁三角,我们就能很容易将纷繁复杂的孔子思想理清,并能懂得管理学的真谛。同时,只要学用这个铁三角模式,我们就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任何场景。

:孔子与别的哲学家最大的不同

孔子“铁三角”思维的管理运用

我们前面说了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儒家的立足于解决现世问题。对于个人、企业、国家来说,当不能彻底解决某一问题时,我们学习儒家是很有必要的(最起码能稳定正常状态)。

比如我们在上节所讲的,如果一家企业用老子的“无为”思想来管理,是符合天道的,只要人人按照“无为”来做事,抛弃私欲、自我,不以公允私,人人都能得到公正的发挥和回报,那么这家企业不想成大事都难。

但孔子的做法和老子不一样,他对人性很不放心,所以他宁愿设计一系列繁琐的规则制度出来,让人人按照规矩办事。那么,孔子设计出来的规则是围绕“仁”来展开,也就是说,这些规则的导向都是要将人带到仁当中来。

现在很多企业都忘记了这个原理,设计出来的规则毫无人性、甚至阻碍员工创新力及工作热情。

比如,有些企业,设计上班打卡、KPI绩效考核、羞辱性体罚等管理系统,其目的虽然是监督懒惰、腐败、混日子等这些事情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但另一面对人的天性是一种压抑和伤害,久之会造成人心扭曲,以及创新力减弱。

其实这不是正确的管理方式,正确的管理,应该是激起他的工作热情。也就是说,如果你要改善公司懒惰现象,那么你所设立的规则就要以“勤”为中心,因此你就应该设立早到公司给奖励或者创新给奖励等,这样才能与“勤”联系紧密,即“因勤得好处”,不然你设立迟到惩罚跟勤没有关系,就不会达到你想要的效果。那么,当一个人对工作有了激情,他自然而然就会没有时间懒惰和偷懒,你也就达到了“勤”目的。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将“仁”的理念提升到社会的上层意识——尊属身份,让人以仁为荣,从而形成了一个以仁来运转社会的机制。

那么,你在公司管理上,也要将这种文化作为公司一种普遍认知的高贵倾向,可以成为晋升的必要条件。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就是掌握这个思维逻辑,我将其归纳为“铁三角”思维模式,你可以应用到任何的地方,包括个人成长、家庭教育等等。同时,掌握了这个思维框架,你在阅读“论语”及相关书籍时,也可以用一种俯瞰的眼光去洞察,你将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一切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