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精神是超越而又非理性的

韦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精神是超越而又非理性的

韦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精神是超越而又非理性的

儒家思想:提升中国企业家精神文化内涵

文/汤一介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西方世界讨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和基督教新教伦理的一部重要著作。韦伯认为,企业家的一生必须不断地以钱生钱,而且人生便是以赚钱为目的,这种精神是“超越而又非理性的”,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人必须用一切最理性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照韦伯的看法,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精神是以不断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以“一切最理性的方法”为“手段”。如果我们把“目的”与“手段”的问题改变成为:以增进人类社会福祉和提高企业家个人精神境界为“目的”,而以一切最理性的方法不断赚钱为“手段”,从这个视角考虑经济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也许比较符合儒家的理念。

《周易•系辞下》说:“何以聚人?曰财。”意思是说,要用财富把老百姓凝聚在一起。这里“财富”是“手段”,把老百姓凝聚在一起是“目的”,这也许是儒家哲学的精神所在。儒家并不是不讲利,而是要“取之有道”,不能“见利忘义”。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一生追求的是“天下有道”,这个“道”就是“人的福祉”,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现代”或者说是“后现代”的时候如何实现,我想也许应该以“一切最理性的方法不断获取利润”为“手段”来实现。在这一为了增进人类福祉为“目标”而以一切最理性的方法赚钱为“手段”的情况下,企业家个人的精神境界必会不断升华。

“天人合一”思想化解人与自然矛盾

中国的儒家哲学思想对解决今天人类社会以及个人的身心性命也许仍然是有意思的。为此,我想简单谈谈“儒学”对当代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它和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塑造是不是也有些关系。

下面我对儒家哲学关于“天人合一”、“人我合一”、“内外合一”做点介绍,也许可以为企业家提供一条从宏观上考虑问题的思路。

我们的地球,为什么会发生“生态问题”?也许原因很多,但是人类对地球自然环境的破坏,是造成当前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这样一种情况的发生,不能不说和西方哲学的传统的“天人二分”观没有关系,这就是说,西方文化传统曾长期把精神界和物质界的关系看成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外在关系,其思维模式以“心”“物”为独立二元,为了“人”的需要可以不考虑到“自然”;对“自然”的征服也不必考虑“人”的生存条件。

然而中国儒家的思维模式与之有着根本的不同,儒家认为研究“天”(天道),不能不牵涉到“人”(人道);同样研究“人”,也不能不牵涉“天”。中国历代儒家的重要思想家,大多继承和发挥着这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朱熹说:“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这是说,“人”和“天”有着一种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因为“人”是由“天”产生的,是“天”的一部分;但一旦“人”产生之后,“天”就要由“人”来彰显,“人”就有保护“天”的责任。因此,“人”不仅应“知天”,也应该“畏天”。

现在人们只讲“知天”,而不知对“天”应有所敬畏。但是,儒家认为,“知天”和“畏天”是统一的,“知天”而不“畏天”,就会把“天”看成一死物,而不了解“天”乃是有机的、生生不息的大流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思想的内涵及启示,也不了解“地”乃是生长养育万物的载体(“地势坤,君子以厚得载物”)。“畏天”而不“知天”,就会把“天”看成是外在于人的神秘力量韦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精神是超越而又非理性的,则不能体现“天”的活泼气象,不能体现“地”的孕育万物的功能。由于“知天”和“畏天”是统一的,正说明“天人合一”思想体现着“人”对“天”的一种内在的责任。“为天地立心”就是“为生民立民”,不能分为两截。

韦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精神是超越而又非理性的

现在,我们既然看到“天人二分”的思维模式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维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天人合一”作为另外一种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不仅是解决当前生态危机,实现“人”和“天”和谐发展另一思考的路子,而且是“人”同于“天”的一种人生境界。我们企业家们能不能考虑利用儒家这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来发展中国的企业,以使其成为在世界上树立起更有思想文化内涵的企业精神和有中国气派的企业家形象而贡献于人类社会呢?

“仁爱”精神按照规范体现于日常生活

当前在人与人之间,扩而大之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由于对权力与欲望的极度膨胀,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对自然资源的恶性争夺,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社会的冷漠、互不理解甚至仇视;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形成对立,互不信任,以至于发生种种冲突和战争。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儒家文化中找到某些有益于使人类走出这一困境的资源呢?我认为是有的。

在《郭店楚简》中有一句话也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道始于情”。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由感情开始建立的。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这种爱人的思想由何而来?《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爱的精神,是人自身所具有的,爱自己的亲人是最基础的。但“仁爱”之心不能停止于此,必须“推己及人”,所以《郭店楚简》中说:“爱而笃之,爱也;其继之爱人,仁也”韦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精神是超越而又非理性的,“孝之放,爱天下之民”。这就是说,孔子的“仁学”要求由“亲亲”扩大到“仁民”。所以孟子明确地提出“仁政”思想。

韦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精神是超越而又非理性的

但是如何把孔子儒家的以仁爱思想为基础的“仁政”实现于社会呢?孔子说:“克己复礼曰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是说,只有在“克己”的基础上的“复礼”才叫做“仁”。费孝通先生对此有一解释,他说:“克己才能复礼,复礼是取得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必要条件。”这话很有道理。因为“仁”是人自身的内在品德,“礼”是规范人行为的礼仪制度,它的作用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礼之用,和为贵”。人们进入社会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制度,而对礼仪制度的遵守应该是出于人的“仁爱”之心,才符合“仁”的要求。这种把“仁爱”精神按照一定规范实现于日常生活之中,这样社会就会安宁和谐了。孔子儒家思想,对一个国家的治国者,对于世界上那些发达国家的统治集团应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治国”、“平天下”应行“仁政”,不能行“霸道”。行“仁政”将会使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和平共处”;行“霸道”只会引起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以至于战争。我们中国的企业是不是可以考虑以“仁政”的某些观念作为自己企业的精神资源,如“使每个人都有恒产,又有恒心”,也许可以创造出超越西方企业理念使中西企业文化理念相结合的新经验。

修身理念达到社会和谐

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人的道德实践对于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郭店楚简》中说:“闻道反已,修身者也。”听到了合乎道义的道理要反求诸己,这就是修身。儒家经典《大学》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人儒家思想的内涵及启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说,儒家认为如果个人的道德修养好了,那么“家”可以齐,“国”可以治,“天下”可以太平,人类的和谐社会就可实现。

儒家和谐社会的理想既然是建立在人的道德修养实践基础上的,因此儒家特别重视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协调。儒家认为儒家思想的内涵及启示,生死和富贵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提高自我的道德学问以为社会的福祉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而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的是做人的道理,“修德”并不容易,那就必须有崇高的理想,有为人类长远利益考虑的胸怀。“讲学”同样不容易,它不但要求自己天天提高,而且要求负起对社会人文教化的责任。“改过”,人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问题是要勇于改正错误,这样才能成为一合格的人。“向善”,是说人生在世,应日日向着善的方向努力,做到“日日新,又日新”。“修德”、“讲学”、“改过”、“向善”是做人的道理,是使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的路径。

中国的社会应该是“以法治国”的社会,中国的社会应该是“以德育人”的社会。如果中国的企业是“以法治企业”、“以德教化员工”,那么儒家以修身为本的人文教化资源是不是对我们的企业建设有意义呢?中国的企业家应该有中国的气派,中国的风格,也许儒家可以为我们造就一种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本文来源于《乾元国学通讯》第五期(作者汤一介,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曾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等),转载请注明。

往期文章·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