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核心思想在现代的作用?|?

本文目录

儒家道家核心思想在现代的作用?

就现在而言,第一,孔孟的思想主张和平,对促进世界和平意义重大;第二,孔孟思想主张忠孝,有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第三,孔孟思想主张修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第四,孔孟礼乐思想有助于提高民族的人文素质、精神素质;第五,孔孟的诚信思想,对建立市场规范意义重大。第六,孔孟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维系中华民族精神团结的重要纽带。

儒家强调道德,这对现在的道德建设尤其有意义。儒家在强调道德的同时,也强调规则、程序儒家思想中的信的影响,而这正是法制的基础。

儒家的君臣父子讲的是有序、程序,和血统论根本无关。现代“血统论”、人情走后门登峰造极的年代,是文革彻底诋毁孔孟儒家的年代。可见,血统论、人情走后门,其根源在于诋毁孔孟思想和儒家道德。

儒家从未禁止竞争,学而优的原则,就是一种通过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的原则,就是,儒家主张正当的竞争。儒家所强调的秩序,其实就是反对混乱的恶性竞争,本质上是在保护通过正当手段竞争的人的利益。

:儒家道家核心思想在现代的作用?|?

1、儒家思想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

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

2、道家思想

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道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黄老派的理论和实践上。

对传统法律制度的影响。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支柱之一,道家提倡“无为”和“自然”,成为一项中国古代重要的法律原则。

对传统军事思想的影响。道家尤其是黄老道家,在致力于治身治国的同时,也对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战争给予了高度关注。

对传统科学技术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科学范式,始终在追求事物内在的道,而在道的追求中形成以道为核心,以天地人关系为主线,以自然为原则,以道、元气、阴阳、有无、自化等为基本概念的有机科学思想体系。

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家老庄派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超过了诸子百家。

你对孔孟思想中感触较深的问题谈谈看法或感想?

中华民族如果是一棵参天大树,孔孟思想就是大树下深植的根儒家思想中的信的影响,他是我们的精神食粮;那些数典忘祖之辈,妄谈什么禁锢思想腐朽思想,是因为你们的肠胃不会吸收其博深的营养,用心去体会圣贤思想,方能从中受益。

孔孟思想反映了什么?

孔孟思想的核心是仁政爱民

孔孟对厚德载物思想的发展?

孔子积极有为的思想,在其对“厚德载物”思想的传承中有进一步的发展。在孔子的主张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以德为先”“为政以德”等理念,都是“厚德载物”思想精髓的传承和延续。

孟子认为,要从始于自发的无意识的“四心”修养扩充为有意识的道德情感和思想规范,即为“四德”。

孟子思想极大地拓展了“厚德载物”思想里“仁爱之德”的宽厚。

朱熹理学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订,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学在魏晋时期演变成玄学;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绝大部分来自宋朝的文献。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的束缚,直到五四运动才取消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在朱熹之前,《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被认为是儒家文化经典。朱熹在深入研究之后, 对“五经”提出质疑, 认为“五经”是孔孟之前的“先王之道”,不能准确代表儒家思想, 而《四书》则是直接的孔孟之道, 更切合时代的要求, 更能准确地表现孔孟的基本思想。他将《论语》、《孟子》以及《礼记》中的两篇短文《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他说:“学者于《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四书,果然下功夫,句句字字:儒家道家核心思想在现代的作用?|?, 涵泳切己, 看得透彻, 一生受用不尽”。

《四书集注》是朱熹的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代表性著作。朱熹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他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程颢与程颐)的思想,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程朱理学”。朱熹的思想被其弟子和后人汇编为《朱子语类》,而《四书集注》则是朱熹一生中下功夫最大的且影响也最为深远的著作。《四书集注》中所体现的朱熹理学思想,分散在《四书》各章节的注文中儒家思想中的信的影响, 只要把《四书集注》中分散的注文加以汇集归类,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

(一)天理论

朱熹理学为了适应北宋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加强思想政治统治和进一步巩固宋王朝中央集权制的需要,面临佛、道两家迅速发展的挑战,同时也为了儒学自身的发展,把儒学改造为理学,也可以称之为新儒学。朱熹的最大贡献是以先秦儒家哲学为基础,揉合佛道两家哲学思想,综合北宋以来理学家的思想,建立了儒家哲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论”,以此完成了儒学哲学化,使儒学更具有思辨性,并把儒家伦理说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理一元论,同时吸收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张载的气化论,并吸收佛家的本体论、方法论、修养论,建立了自己庞大的、复杂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朱熹继承周敦颐以太极为宇宙本体的思想,认为太极就是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语类》卷一)。朱熹同时又把张载的气化论纳入自己的体系中,认为宇宙之间有理与气两种东西存在,就现实世界而言理与气是不可分的,没有谁先谁后之分;但就本体言之,是理先气后,即先有理,然后才有气,这样理就成为独立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上的精神实体,天理就是宇宙的本源。进而朱熹又把天理引伸到人事,认为“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先有君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语类》卷一)。又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文公集》卷七十)。“纲理之大者有四:故命之曰:仁、义、礼、智”(《朱子文集》卷七)。从这里可以看出朱熹把仁、义、礼、智看作是万理的纲领,他还认为理的条目则是“不出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朱子文集》卷三)。

南宋中期以后,至明清时期,理学独步中国思想界,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理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的言行完全被禁锢在封建伦理的桎梏之内,起到了强化封建专制制度,束缚人的个性发展的消极作用,但它的伦理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也起了维护祖国统一的作用。

(二)以明人伦为主旨的教育目的论

朱熹把“明人伦”确定为教育总目的,他说:“熹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已及人”(《白鹿洞书院教条》)。但是,“秦汉以来,圣学不传,儒者唯知章句训诂之为事,而不知复求圣人之意,以明夫性命道德之归”(《朱文公文集·中庸集解序》),结果是:“至于后世,学校之设虽或不异乎先王之时,然其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先王之意,以故学校之名虽在,而其实不举,其效至于风俗日敝,人材日衰,虽以汉唐之盛,而无以仿佛乎三代之叔季”(《朱文公文集·镇江府学记》)。至于宋代,朱熹认为情况就更为严重了,学校虽设,而徒有其名,不论是地方官学还是中央太学,都变成了追名逐利的场所。“自圣学不传,世之为士者,不知学之有本,……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辞之间,以钓声名,干利禄而已。”“比年以来,教养无法。师生相视,漠然如路人。以故风俗日衰,士气不作,长老忧之,而不能有以救也”(《朱文公文集·福州学史阁记》)。

朱熹的这种以“明人伦”为本的学校教育目的对于宋以后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南宋以后至元明清各代学校无不以明人伦为教育目的。这是具有超阶级、超时代因素的,我们认为今天的教育仍然还是应该继承的。

(三)尊奉“三纲五常”为“天理”的德育论

朱熹对儒家德育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德育的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都不是朱熹的发明,首次提出都是董仲舒,然而董仲舒并没有把三纲五常连用,构不成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

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从当时儒学面临的问题出发,如唐末安史之乱及五代大乱,造成伦常败坏;还有道家、佛家的人生哲学和伦理思想占据本体论和方法论的优势,从而对儒家的政治、伦理形成威协。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和了佛道思想,构成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一套系统的、精致的、哲理化的并独具特色的封建道德教育思想体系,把我国古代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不仅从意识形态上影响元明清封建专制制度的稳定,而且深入、广泛持久地影响和支配我国自宋朝以来各朝各代的道德生活,影响和支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内容。

(四)格物穷理以致知的教学论思想

朱熹继承了儒家教学过程的思想,而且多有创新。他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他从《大学》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实践性观念,即“格物”与“致知”并以这两个基本概念衍演出教学过程就是格物穷理以致知的过程。什么是格物?朱熹的解释是:“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四书章句集注》)。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知道,朱熹所说的格物是努力穷索事物之理,当人们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所以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结果,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考究物理而获得的认识。朱熹的这种格物穷理以致知的教学过程应该说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的。

朱熹不仅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他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理情精义》),他重视“居敬而持志”,也就是情感和意志的作用。朱熹认为:“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语类》卷九)。

对楼主本贴回答的小结:总之,朱熹成功地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核心思想在现代的作用?|?,自宋以后的七八百年来,以《四书》教育全国人民的深远影响不可低估。一种学说要成为统治思想,为社会上最广泛的民众所接受,不仅要回答如何治国的问题,还必须能回答人生问题,在人生问题上提出适合客观需要又能为普通百姓所接受的思想。《四书集注》之所以风行天下,成为南宋末期和元、明、清的必读教科书,是由于其学说顺应了各个历史时代的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朱熹的思想精华今天仍然可采,朱熹通过集注继承和创新儒学文化的方法更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