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中华文化之根,有长养的

(根据录音和文稿整理 有增删)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会员:

我今天的发言,主要是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谈一谈当前儒家文化社会传播中应该反对的几种倾向:

第一,反对黄口儒。就是反对那些把《弟子规》等蒙学奉为宝典,却不读四书五经的所谓儒者,包括以儒家自居的儒师、儒士和儒生。

近些年,一些所谓的传统文化教学者、传播者和爱好者,把某党校老师学习习主席讲话的体会语句摘录下来,打开双引号,放在习主席讲话的后面,编造习主席号召学习《弟子规》,这在封建社会里叫矫诏,在修行文化中叫打诳语,前者有罪过,后者造罪业。更有甚者,某位曾经很有影响力的法师,到处宣讲《弟子规》是儒家文化之根,他的信徒们则进而说《弟子规》是中华文化之根。什么是根?根得是久远的、深刻的、成体系的、有长养的。《弟子规》是清朝的,它久远吗?《弟子规》是蒙学,它深刻吗?《弟子规》是从《论语》中长养出来的,它又长养出什么了呢?若把《弟子规》作为中华文化之根,就直接把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消掉了近五千年,而且就是在判定我们的文化是从满清才开始的。这样的认识,不仅缺乏基本常识,而且会误导我们的文化认知。有一次,我在某直辖市一个1000多人的论坛上讲完课,合影的时候,一位老师领着大家高喊:“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按照小岳岳的话说,我的天哪,这逻辑也太突然了!更可笑的是,有些人在传播中竟然说:“当比尔盖茨学了《弟子规》和《孝经》后,就道出了人间真谛: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简直令人“一时竟无语凝噎”!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刘宝楠《论语正义》曰:“君子儒能识大而可大受,小人儒则但务卑近而已。”黄口儒便是“务卑近而已”,可以说,黄口儒就是今日儒家文化传播中一种不能识大、不可大受的小人儒。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应该说《弟子规》也有可取之处,但不能因此就只知道弟子的“三皈五戒”,而不懂得先师的“四书五经”,更不能乱了儒家自己的道统。

第二,反对鸡汤儒。把儒学作为心灵鸡汤,不能直面自身和社会现实问题,不仅自己咂摸、自我陶醉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还向大众进行质次价高的兜售和灌输。

前些年,有知名学者在讲《论语》时,大谈只要心灵有阳光,生活便不会有雾霾,引起学界和受众极大不满。最近,我们在某国家级重要媒体网络客户端的“致良知课堂”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我们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公平的吗?》现把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之一摘录出来说给大家,文章说:“举例而言,为什么有人看似付出很少,却拥有很多?有人看似付出很多,却收获很少?这与心灵品质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先将圣贤的答案公布如下:我们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公平得不能在公平了。”这就不仅仅是鸡汤,而且是馊鸡汤,或者说是掺了迷魂药的毒鸡汤。请问:这是哪个圣贤的答案?出处在哪里?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孔子说:“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两位圣贤不仅不承认“一切都是公平得不能在公平了”,而恰恰是在批判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就连外来文明的佛教,也是在反对印度种姓等级制度的不公平中发展起来的。回到当今,小平同志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东西南北问题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主席曾说:“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可见,我们党不仅承认我国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而且始终把社会公正作为我们执政和发展的核心价值。妄言“我们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公平得不能在公平了”,如何面对那些在国际社会中受侵略、受压迫的国家和民族?如何面对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个体和群体?这样致良知,良知何在?

子曰:“乡原者,德之贼也。”鸡汤者,心之贼也。鸡汤儒就是今日的一类乡原。《中论·考伪》曰:“乡愿亦无杀人之罪,而仲尼恶之,何也?以其乱德也。”《围炉夜话》曰:“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这种乡原式的鸡汤儒,不仅自己虚伪谄媚,还会滋养奴颜媚骨,儒者恶之,德者弃之!

第三,反对豆腐儒。看似红白,实则愤青;看似方正,实则卑弱;看似有料,实则酸腐。他们要么是泥古的腐儒,要么是非今的愤青;要么是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要么是利益体团的代言人。

某次,在一个沙龙上,一个身着污渍发亮唐装的油腻大哥,慷慨激昂地把中国的教育批评得一无是处,信誓旦旦的说,只有回归私塾、回归经典,才能拯救中国的教育。坦率的说,我不看好那些热衷于穿唐装汉服却不读唐诗汉赋的人,也不赞赏那些满口之乎者也却不知英法德日的人。我前几年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痴人说梦的读经要不得》,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某著名倡导读经人士说:中国一半人读《论语》一百遍,中国梦即可实现。闻之不禁哑然。我敬仰孔子,也喜读《论语》,但说中国一半人读《论语》一百遍,中国梦即可实现,打死我都不信。我们缅怀圣人,诵读经典,继承传统,弘扬国学,对增强文化自信,启迪文化自觉,提升文化境界,建设先进文化自然很有意义,但也绝对达不到也不可能达到这般功效。现代文明的发展态势已不同于春秋时期,世界文明的竞争合作也非战国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更不是孔子的理想国。且不说孔子、《论语》和儒家思想的历史局限性,请问:离开现代科技进步、法治精神、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中国梦会实现吗?”

古往今来,儒家还有三个豆腐儒的流弊始终需要高度警醒:一是汉儒的重德轻法。汉宣帝有一段批评太子(汉元帝)“柔仁好儒”而不重视刑罚的话非常有名,他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继而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后果然如此。二是宋儒的重文轻武。我们从小就熟悉和敬慕的范仲淹,在位时曾力主割地求和,屈事戎狄,连老友欧阳修都讥刺他为“不忠无识之人”。范仲淹有一个说法:“儒者自有明教可乐,何事于兵!”这正是使宋朝走向孱弱的思想理念之一。史载,契丹使臣来朝,提出要与宋朝的大臣们比试箭法《弟子规》是中华文化之根,有长养的,可朝廷之上竟然找不到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三是明儒的道德理想主义和门户党争。阳明先生的一些弟子和东林党人便是如此。这些自负的儒者,往往有空谈道德良知的虚名,而无治国理政的实能,甚至以私德害大体,成了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们个人人格可能很好,理论水平也可能很高,但往往囿于门户见地,长于党争内斗,全然没有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儒者格局和境界。

第四,反对夜郎儒。唯儒独尊,忽视甚至否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道家等诸子百家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及其价值。

在一些传统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中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叫做国学就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这个认识不免有些简单和偏颇。道家对中国历史上几大盛世王朝的影响、对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影响、对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比儒家还要大。法家所奠定的国家治理的大体结构一直延续到现在。禅宗对促进佛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或者说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贡献已无需多言,其对中国士大夫精神生活的影响经久不衰,看看我们身边企业家和文艺青壮年们流行的禅修、青少年中流行的佛系,便是很好的例证。官方对这个问题的口径则是,“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讲阴阳的,是讲孤阳不生、孤阴不长的,最形象的表达就是太极图。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的基因,而基因是双螺旋结构的。即便是从人类心脏器官的角度看,也是分左右心房和心室的。所以,我和很多学术界朋友有一个共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儒家和道家为主体的。儒家是阳,道家是阴,儒道的冲和,催生着、带动着内生的、外来的文化共同推进着中华文明的演进和发展。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再深入交流。

这几年流行阳明心学,一些心学粉儿便常常不顾历史事实,大谈“阳明心学影响中国五百年”“日本维新运动的成功是阳明心学的胜利”,对阳明心学在其身后发展的消极影响避而不谈。有些所谓的阳明粉儿还对阳明先生及其思想搞宗教似的学习和崇拜,不容许他人质疑和讨论,他们有一个论调,叫做“当你没有达到圣人的高度时,你没有资格评论圣人”,他们选择性地忘记了阳明先生就是在对朱子等先儒的质疑和批评中建立起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的。思想不能总是跪着!人身的奴隶早就不存在了,难道我们还要做思想的奴隶?

还有些儒家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不是理性地、积极地学习、借鉴和吸收,而是用简单粗暴、狭隘极端的方式否定、拒斥和贬损。他们最爱引用的话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他们最爱阅读和转发的文字是美国警醒了、德国惊讶了、英国服软了、法国求和了、日本害怕了,他们忘记了大明朝、大清朝夜郎自大、闭关锁国错失现代文明发展机遇的历史教训和悲剧。自家珍宝固然很珍贵,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我们不能总是闭着自己的眼睛,守着祖宗宝贝!夫子,圣之时也。时也,命也!失其时,虽圣人亦不能行,何况吾辈小子?

第五,反对香蕉儒。拉大旗作香蕉皮,做香蕉人。看似儒学,实则西学;看似中国化,实则西方化。

有些人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搞尊孔,提出了“以儒代马”、“儒家宪政”等观点,主张用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治理社会。这些观点,无论从历史看还是现实看,不论是从理论看还是实践看,都是站不住脚的,甚至对当今经济社会及儒家自身的发展都是有害的。“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也。”夫子之戒惧岂虚言也哉?夫子之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能不思之乎?

还有的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武断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脉在台湾、在香港、在新加坡。不可否认,在一些传统文化包括儒学的研究领域、在一些优秀传统美德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这些地区和国家有一些强于我们的地方,也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但资料显示,李光耀早就公开表示,新加坡的成功不是所谓的儒家文化的成功。而今天,台独、港独分子,特别是其中的一些青少年连基本的民族和国家认同都丧失了,这恰恰是民族文脉断裂的表征,何谈传承中华文脉?

实事求是地说,以上五种倾向,不是儒家文化社会传播的主流,但支流和暗流也值得高度重视和关注,否则,我们就可能会随波逐流,导致思想搁浅、文化触礁。所以,我对我们的儒学研究会也有三点建议:第一要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向,多面向社会做一些常识普及和正本清源的事儿;第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未来导向,做好儒家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少论述些意义,多研究些方略;少做一些假学问,多研究些真问题;不仅要回味周公梦,更要追求中国梦。第三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文化生态观,把儒学的传创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民族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古至今,儒家都不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君子,更不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这些年研究和传播传统文化,我有个自己的说法,叫做:道忌妖性,儒忌奴性,佛忌死性,法忌恶性,兵墨忌痞性,纵横忌奸性。我在各种课堂上也常常说:传创儒家文化,就要做真君子、大丈夫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而不要做伪道学、小书生!今天,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共勉!谢谢!

摘要:当前儒家文化的社会传播应反对五种倾向《弟子规》是中华文化之根,有长养的,一是反对黄口儒,二是反对鸡汤儒,三是反对豆腐儒,四是反对夜郎儒,五是反对香蕉儒。

《弟子规》是中华文化之根,有长养的

(作者系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老子研究专家、吉林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政策研究室原主任)

《弟子规》是中华文化之根,有长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