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传统文化精神价值选择价值观念"以儒治世”儒学未来

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摘 要】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 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 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 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 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 未来的竞争与挑战。【关键词】儒学传统文化精神价值选 择价值观念"以儒治世”儒学未来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 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 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 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 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 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 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 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 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 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 只 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 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 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 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 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 神支柱。“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 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 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 化心理基础。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 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正是由于儒学避免了狭隘民族性的特点,为它走向世界,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奠定了基础。在先秦,处于私学地位的原典儒学,为 它的长远发展奠了基。汉武帝“独尊儒术”, 儒学始成为官学,两汉时基本完成了对先秦 以来道、墨、名、法、阴阳之学的综合吸收, 扩大了学术包容的范围而成为文化的宗主。虽两千余年其形成屡经变换, 但总的方向是 强化封建统治意识。“凡是存在的即为合理的。”正是儒家 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存在和广泛的 影响,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合情 合理性文化。

儒学传统文化精神价值选择价值观念"以儒治世”儒学未来

“中国人不得不树立一种道德 律,即提高’仁’,亦即公正、慈爱的行为 地位,把它作为一种绝对标准,以仁为标准,一切有缺点的人或行为我们该如何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就能被发现其所不 足。”这或许便是儒学所要达到的高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要传承的文化宗旨, 正如张纯如所阐释的“文化影响力” “这 种力量既可以剥削去使人成为人的那一单 薄的社会约束一这样我们所有人都会变成 魔鬼,也可以增加这一约束。”总之,儒家 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并且时刻影响着 中国人的精神与道德取向, 成为中国人的信 仰。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儒学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 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 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 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 神又是通过儒学之要义体现的,主要表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 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 这种文化的精神 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 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 形成一种文化关 系。这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以和谐民族的性格、精神而影 响和传承的儒学传统文化精神价值选择价值观念"以儒治世”儒学未来,而现代社会综合国力的构成中, 民族凝聚力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为社会发展、 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 是宗族融合而形成的,融合于中华民族的宗 族,历代都有增加,但融合的动力是中国悠 久的传统文化而不是武力,融合的方法是同 化而不是征服。”中国全体国民都有他“四 海之内皆兄弟”的崇高伦理观念,与博大的 仁爱精神,共同构建和谐之社会。儒学对中 国社会之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理性和谐社 会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儒家 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之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 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过犹不及”, 实质是强调 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把 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 避免和克服人与 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 冲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之 学的科学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 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中国古代 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 的精神而实现的。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 同时,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 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 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 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 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 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 则更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和传播者。三、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 这种特殊的社会功用。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 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 对中国官学文化发 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儒学为核心的 中国传统社会充满了亚普罗式的精神,是个按生态循环及继续下去的社会,继承的是老 祖宗的传统,还要代代传下去”。传统就是 权威,满足于守,追求静,害怕变。〈〈书经?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 四海,为天下君”,意思就是“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帅土之滨,莫非王臣”。“最便 于专制”的儒术,或者当作一种专制官僚统 治手段来看的儒家学说, 可供统治者利用的 内容有:天道观念;大一统思想;纲常伦理。《书经》“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 惟天生聪明时篙”,〈〈荀子?王制篇》“天 地生君子我们该如何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君子理天地”,这一来,天道观 念,大一统主张,纲常伦理就成为“三位一 体” 了。

所谓“两千年无思想,非无思想也, 以孔子的思想为思想;两千年无是非,非无 是非也,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归根结底, 不是中国人对于孔子学说特别有好感,而是中国的社会统治,特别需要孔子学说。自儒学被汉武帝君臣定为正统正宗以 后,以地主经济为基础,土地得相当自由买 卖,农民得相当自由转动,而原本不能造成 世卿世官那样的贵族身份的社会,却藉着知 识的统制和长期独占,而无形中帮同把士大 夫的身份更加的特殊化或贵族化了。“以儒治世”,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牢靠 的在政治中得以发挥。“文化是物质设备和 各种知识的结合体,人使用设备和知识以便 生存,为了一定目的,人要改变文化”,师 儒和政权的关系,在中国封建士大夫身上, 得到了极其充分的体现, 而“以儒治世”是 历代统治者及传统士大夫所选择的,“一个 时代的思想家,他们的言行能被社会所接受, 主要是因为他们反映了社会上的一般观点, 他们不过是把已经客观的社会事实所造成 的观点,用比较明白和肯定的言行表达出 来。”从孔孟到西汉董仲舒“君权神授”到 魏晋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玄学到唐韩愈的 天命论到宋朱熹的理学到王阳明的心学到 明清各种儒学思想见解,都体现了把儒学进 行合理改造,从而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以达 到“治世”,维护统治的目的。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 文化属于上层 建筑,其核心是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为其政 权及其经济服务的,儒家文化符合统治阶级 的利益需要,反映了中国历代的“国情”, 正如金克木所言,“文化就是’国情’,文 化就是’国民性’,中国文化就是’中国 人’”,“从一定的视角分析,儒家文化甚 至可以说是一种主要为国家培养官僚的文 化”,历代统治者都公开标榜以儒家理念作 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指导思想,儒家观念成为 官僚文化的核心,其在“尚贤使能” “民为 邦本” “仁政理想” “隆礼重法” “节用 裕民” “修身为本”等方面,都对中国官僚 体制及王政统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儒治世”的体现。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 能够经 历五千年的发展而没有中断的原因就在于 其核心价值具有先进文化特性,在于其人性 化、人情化倾向所具有的穿透力和生命力, 在于它所具有的永恒的普世价值,相信在世 人共同的努力下儒学传统文化精神价值选择价值观念"以儒治世”儒学未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 化将会在未来闪耀出更加灿烂的希望之光、和谐之光、精神之光。四、总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题,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血与水、源 与流的关系。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得说来, 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 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儒 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儒学体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儒家文化价 值理念,“以儒治世“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现实的需要,促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 价值选择,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精神去更 好的保留、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我们该如何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之未来而奋斗。参考文献:牟宗三.生命的学问:研.中华书局.刘蔚华.儒学与未来:研.齐鲁书 社,2002.刘进田.文化哲学导论:研.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