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基础知识四关高中新大纲

从新课程高考试题看历史基础知识的落实

摘要: 落实基础知识,是培养历史学科能力的基础,也是新课标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好历史时间关、阶段特征关、历史概念关、历史线索关,引导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以适应新课程高考。

关键词: 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 基础知识 四关

高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于是,历史教师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了学生小组讨论、扮演角色、辩论演讲等众多手段,注重师生互动,但往往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

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学科能力的基础,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就只是空中楼阁。新课程尽管反对知识本位观,认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但同样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新课程标准历史科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核目标之一是“调动和运用知识”,体现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尽管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其实直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所占比重仍然很大,其他即使是能力性的试题也渗透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从2008年新课程高考试题来看,落实历史基础知识要抓好“四关”:历史时间关、阶段特征关、历史概念关、历史线索关。

一、历史时间关

时间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之一。历史学科的特点是时序性比较强,落实时间关就是要学生牢固地掌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序性。在2008年新高考试题中,没有出现单纯考历史时间的题目,但强调时序的题目很多,主要以以下几种形式出现:

例1:以具体时间形式出现。(2008年宁夏文综卷第33题)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和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A.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例2:以年代形式出现。(2008年山东文综卷第14题)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例3:以阶段形式出现。(2008年江苏历史卷第4题)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例4:考查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2008年广东历史卷第22题)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名变更:()。

①彼得格勒列宁格勒②沙皇村儿童村

③勃列日涅夫卡马河畔切尔内④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

A.②①④③B.②③④①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

对于以上问题,只要我们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掌握牢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高中历史新教材是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基本单元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跳跃性大,对通史基础普遍薄弱的学生而言,往往会出现时序颠倒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历史时间为出发点掌握历史知识:对重点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一定要掌握甚至记牢,如辛亥革命、、中共诞生、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等;对一些重大事件可掌握大概时间,如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十九世纪中期、发生在十九世纪末;对历史时期如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等应清楚其起止时间;所有历史事件都要知道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

二、阶段特征关

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落实阶段特征关就是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的进程,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和办法之一。掌握了历史阶段特征,学生不仅可以正确理解知识和巩固知识,还可以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高考对考生宏观把握知识能力的要求日渐提高,而这类问题是容易根据阶段特征进行分析解决的。2008年新高考试题中的一些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当时的时代特征。

例5:(2008年海南历史卷第15题)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

例6:(2008年山东文综第13题)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儒家思想专题试题集,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以上两题,只要掌握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70年代的阶段特征,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高中新教材“模块-专题”的编排方式难以使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中外历史重要阶段的时代特征进行总结,每个阶段注意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东西方重要的历史阶段主要有:公元前8―前3世纪;16世纪前后;17―18世纪;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50―70年代等。

三、历史概念关

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概括体现和本质认识。落实概念关就是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这是学好历史学科关键的一步。新课程高考注重对概念的考查儒家思想专题试题集,仅2008年广东历史卷明确考查的历史概念近二十个,占总分值的19%。新课程历史试题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有直接考查和间接考查两种。

例7:(2008年广东历史卷第15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2016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基础知识四关高中新大纲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的政权组织形式

这道题属于直接考查历史概念,要求考生准确地掌握“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概念。

例8:(2008年山东文综卷第12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这道题属于间接考查人文主义的概念。只要准确理解什么是人文主义,它的核心是什么,答案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出。

新课程历史教材涉及很多的历史概念,平时教学要引导学生力求甚解、理解到位,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代议制等。对于同类或相似、相近的概念要进行对比、辨析,区分其异同,以免彼此混淆,从而提高学生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如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中的维新派、革命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及其思想主张,学生很容易混淆,在教学中应加以比较、区分。

四、历史线索关

落实历史线索关就是要引导学生理清历史线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儒家思想专题试题集,“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008年新高考历史试题也要求考生有清晰的历史线索。

例9:(2008年广东历史卷第27题)材料三: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

此题要求考生对近代以来中美关系变化及其背景有明确的线索。

新课程教材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按照专题的形式编写,跨度大跳跃性强,容易给学生造成知识的混乱。因此要打破专题界限,将分布在不同模块不同单元的有关知识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整合,提炼成清晰的线索。这样可使学生避免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干扰,更容易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儒家思想在教材中多处出现,教学过程中可把春秋、战国、西汉、宋明、明末清初、维新变法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内容进行整合,系统地分析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再如,“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这一内容可引导学生总结“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十九世纪末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萎缩”等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可使学生清晰地掌握民族工业发展过程。

综上所述,落实基础知识不仅是新课标历史学科的要求,而且是迎战新课程高考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新课程的基础性原则,引导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当然,强调基础知识的落实2016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基础知识四关高中新大纲,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达到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黄牧航.在两大历史课程观下的辉映下――2008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评析[J].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基础知识四关高中新大纲,2008,(7).

[3]桂俊.新高考:我们该如何有效面对[J].历史学习,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