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浙江人文之美”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张雪燕 记者 宋浩

9月19日,第二届浙江“人文之美”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第二届浙江“人文之美”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本次研讨会在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及政协杭州市委员会指导下,由杭州市文史研究馆联合省内各地市文史研究馆主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王永昌,杭州市政协主席马卫光,杭州市政协副主席陈新华出席开幕式。各文史馆(筹备组)领导与馆员、特约研究员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十一届杭州市政协副主席、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叶鉴铭主持活动。

适逢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举办前夕浙江人文历史题,本次浙江“人文之美”研讨会以“推进国际人文交流,建设文化浙江‘重要窗口’”为主题,致力于提供加强文明对话、促进文明交流的浙江方案,探索形成把中国声音传播到全世界的浙江样本,思考“后亚运”时代浙江对外交流发展的新路径。通过不同视角、不同案例深入挖掘浙江对外文化交流故事,科学阐释文明发展、文化交流的历史逻辑,旨在为浙江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更多有益参考,为促进不同文明美美与共、更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新时代浙江文史人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届浙江“人文之美”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马卫光致辞

马卫光在致辞中指出,浙江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元和开放,在今天,建设文化浙江“重要窗口”、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更离不开加强国际人文交流。要充分发挥杭州人文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合作,为杭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注入不竭动力。

第二届浙江“人文之美”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王永昌致辞

王永昌就新时代更好发挥文史馆作用提出建议,指出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科学内涵,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浙江气派的文化传播体系,进一步加强省市两级文史协作平台建设,为助力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促进浙江文化国际交流传播贡献文史馆独特力量。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建华、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吕一民作主旨发言。王建华提出通过打造国际传播旗舰平台、文旅与数字结合、培育国际传播者等方式浙江人文历史题,在“后亚运”时代持续扩大杭州和浙江的国际影响力;吕一民从法国的里昂中法大学旧址说起,认为应当对近现代以来中外人文交流方面遗存加大发掘整理力度,全面用好历史文化资源,以促进国际人文交流。

第二届浙江“人文之美”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王建华发言

随后,各地市文史馆(筹备组)代表围绕研讨会主题“推进国际人文交流,建设文化浙江重要‘窗口’”发言。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杜卫担任学术主持并作研讨会学术总结。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代表介绍了杭州在打造“花满杭城”生态园林城市方面做出的努力,提出要利用亚运契机,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增进国际人文交流,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宁波文史馆代表提出要发掘、研究海外浙江文化遗存,拓展“浙学”研究的深度及广度,强化浙江文化国际传播;温州文史馆代表回顾晚清温州留学热潮浙江人文历史题,指出温州归国留学生对东南地区乃至国家的早期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可从中获得有益借鉴;

湖州文史馆代表立足湖州茶产业、茶文化第二届浙江“人文之美”研讨会在杭州举行,认为地方政府要正确定位、认真谋划、融入国际,不断弘扬陆羽茶文化精神;嘉兴文史馆代表从《红船精神:启航的梦想》一书外文版的出版谈起,认为这是把红船精神传出国门、唱响世界的成功尝试;绍兴文史馆代表提出稻作、米酒、茶叶、瓷器是以绍兴为活动中心的于越人奉献给人类的四大创新发明,这种创新精神在今天依然需要传承和弘扬;

金华文史馆代表提出要对书院文化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强化与文旅深度融合,成为发展文旅产业的驱动器;衢州文史馆代表阐释了南孔文化的精神内核,提出南孔文化走出国门的一系列措施,有力打造“浙江有礼”国际人文交流品牌示范标杆;舟山文史馆代表指出舟山在国家全面推进海洋战略背景下的重要地位,认为应当坚持“官方”和“民间”合力,打造海洋交流重要窗口;台州文史馆代表指出浙东唐诗之路盛产名茶,“诗”“茶”互相辉映第二届浙江“人文之美”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中国茶文化也是从浙东远播海外;丽水文史馆(筹)代表梳理了近代以来青田华侨勇闯欧洲等地的历史,赞扬了他们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和在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研讨结束后,杭州市文史研究馆代表与下一届“人文之美”研讨会承办方宁波市文史研究馆代表作了承办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