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一趟河西走廊,去摸一摸那淹在风沙后的历史前

想去一趟河西走廊,去摸一摸那淹在风沙后的历史

前几天在一个会上见到了李东珅导演,他说到“纪录片是影响心智最深的传播载体”,以及听到他说的纪录片私心,眼冒星光。于是去刷了他的代表作《河西走廊》,如获至宝。

其实在真正进入内容前,首先被抓到的是片子的画面和音乐。很质感的画面,以至于每一帧都想截图保存。很打心灵的音乐,虽然说不出专业的一二三,但,是有心动。主题曲《河西走廊之梦》是来自著名的音乐家雅尼想去一趟河西走廊,去摸一摸那淹在风沙后的历史前,至于要如何形容它河西走廊历史文化,是揉进了沧桑?孤独?辽阔?包容?希望?生生不息…总之,此刻文字苍白。

其次,是关于河西走廊的故事。片子包含了使者、通道、驿站、造像、根脉、丝路、敦煌、会盟、宝藏、苍生共10集。每一集之下都由几个重要人物的故事组成,不是枯燥的史料陈列,而是以人物为线索,抽丝剥茧,集与集之间层层递进,从时间到空间,从地理到文化,从小家到大国河西走廊历史文化,将河西走廊的每一处铺展而开,娓娓道来。至此,河西走廊的魅力得以浮现想去一趟河西走廊,去摸一摸那淹在风沙后的历史前,越来越立体。

当看到汉武帝派张骞出使,我在想如果我是汉武帝,得有多大的雄才伟略,才能意识到他对整个汉朝乃至后世中国的重要性。他连接着中原与西域,又是祁连山与腾格里沙漠间的唯一绿洲夹缝。如此关键的位置,却可以帮助中国打开如新疆、西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向西外交的途径。

当看到张骞只身前往西域时,我在想如果我是张骞,得是多大的使命感,和有多大的勇气才敢去面对那未知的祁连山脉,和无尽的沙漠。以及不同的文化得有多大的善意,才可以敞开包容。没有共同的语言,最初是如何展开交流的,以及建立信任的。

当看到张工潜心沉入莫高窟,我在想如果我是张工,得是多大的热情才能支撑在无数个孤独的日夜。也很难想象,在这西北边境的伟大艺术,竟然融合了当时长安“最潮”的技术。在那个交通、信息都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这种文化的交融,是如何开展和进行的。

还有很多,比如佛教的传教者,那些文化的使者,驿站的大臣,和亲的公主们……会有莫名的感动,不是各种烘托,而是对那人的油然敬意。

此外,经历了从汉代到现代,当这千年的一幕幕回放完,有一种空虚感,不曾想过千年前的这里曾是如此繁华与盛世。那里以前有金戈铁马,如今只有淹没在风沙中的古城痕迹以及孤独的嘉峪关。那里以前有络绎不绝的传教者,如今剩下辉宏的大佛、壁画。那里曾是最繁华的贸易场,如今只剩下内陆的现在轮转。不禁感慨,历史啊,真强大。

是意犹未尽的片子,是看完有奔向河西冲动的片子,是极美的片子。如果今天晚上9点有空河西走廊历史文化,去看一看李东珅导演《河西走廊》吧,去感受一下那令人窒息的河西气场。如果今年国庆有空,去看一看静静躺在西北的河西走廊吧,去摸一摸那些淹在风沙和现代后的历史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