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望族,你知道吗?

孟津望族文化现象

望族,本义指有名望的家族。望族富平历史文化,通过文化来传承。文化传承给某个家族,这个家族就有可能成为望族。文化传承给一个国家的精英阶层,这个国家就堪称文明国o家。

文以人传,众而能化。任何文化,必须依靠人来传播,传播给谁,传播给人,传播给大众,这就是所谓的“人文”。任何文化,必须传播给大众,才能称之为“化”,因此称“众而能化。”

技艺也是一种文化,今人称之为“非物质文化”。文化的本质是什么?难道文化仅仅指读书识字、仅仅指科技发达吗、仅仅指技艺传承吗?

文化,只有形成一种共识,形成一种风气,形成一种风俗,化入大众,才能称之为化。技艺传承也是一种化,单独一门技艺富平历史文化,传承的面很窄。但是,千万种技艺由千万个人来传承,这种文化“化入大众”就形成了共识、形成了风气,进而形成了风俗。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形成了共识、形成了风气,才能传播传承,如果形成了风俗习惯,这种文化就被固定化了。

一种文化被固定化了,必然有它的好处,好处就是这种文化可以代代传承。一种文化被固定化了,也必然有它的坏处,坏处就是这种文化会僵化,会固步自封中国古代的望族,你知道吗?,会缺失活力。被固定化的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可能发展传承,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创新。任何技艺也是如此。

一、孟津地理人文共识

孟津是一个奇特的地方,其奇特之处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地理风水角度考证,中华龙脉发源于昆仑山,龙脉向东南方蜿蜒至秦岭,又至崤山、最终到洛阳北邙山落脉结穴,原孟津县就处在洛阳北邙山结穴处。历史上洛阳北邙山上的七大皇(王)陵区即夏王陵、商王陵、东周王陵、东汉皇陵、曹魏皇陵、北魏皇陵、后唐皇陵等均大都在孟津境内。“北邙山上无闲土”、“北邙山无卧牛之地”,这是历史上举世公认的事实,也可以称为共识吧。

洛阳称十三朝古都,孟津人自称孟津为“六朝帝京”,六朝即夏王朝、东周王朝、东汉王朝、曹魏王朝、北魏王朝、后唐王朝。

自古孟津是洛阳的北部门户,黄河流经孟津境内的孟津、平阴津、富平津、小平津、冶坂津、委粟津、硖石津等七大古渡口,这些渡口是洛阳北部的战略通道和军事咽喉。黃河中下游分界线在孟津,使孟津成为东汉至隋唐时期长安至洛阳黃河漕运的重要节点和编组站。

第二、从人文角度考证,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孟津,一是中华始祖伏羲女娲活动居住于孟津西部平逢山,考古证实有新石器时代寨根遗址。伏羲得河图画八卦于孟津东部图河卦沟,肇始了中华文明,代表河图之源的龙马负图寺是其重要标识。

二是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在孟津盟誓渡河,使“革命”一词载入《周易》,开创了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新纪元。

孟津有以上两大地理和人文优势,就决定了孟津在河洛地区河洛文化上具有非同凡响的文化地位和文化引领作用。

资料显示,孟津历史上有确凿记载的文武进士68名、文武举人254名、状元2名。因资料缺失,真实的数字要远超过以上统计。孟津人读书入仕人的数量远超偃师、汝阳、嵩县、伊川、洛宁、栾川、新安、宜阳等县的二倍至四倍。对于以上八个县来说,孟津历史上无论从土地或人口来说都是一个小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孟津人因此而骄傲自豪,因此而产生对这块土地的热爱。

孟津有以上两大地理和人文优势,就决定了孟津人爱读书的浓厚风气代代传承、文风丕显。读书干什么?回答是: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封建文化在中国人身上的集中体现,在孟津人身上体现得尤其突出。

学而优则仕的本质是官场文化,官场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太大了,几乎形成了一种风气和风俗。读书做官,无可厚非,读书的三个层次是近可修身齐家,远可以治国平天下。读书做官使孟津诞生了一个个望族。

二、孟津望族举例

明清至今近七百年间,孟津至少有以下望族,谨按望族诞生时间顺序略述于下。

1、陈氏家族:横水古县陈氏家族以明代进士、陕西布政使陈惟芝为代表。陈惟芝,明万历庚辰进士,历官应天巡抚、佥都御史。陈惟芝有五个儿子:长子陈炳,万历年间安塞知县。三子陈镳,明天启年间甲子科举人、崇祯癸未年进士,授江南青浦县知县,升中书科中书。四子陈燝,明天启甲子科举人,直隶吴桥知县、终官定州兵备道佥事。五子陈爌,明崇祯壬午科举人,清顺治丙戌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升编修,弘文院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升陕西布政司左布政使。

陈惟芝的弟弟陈惟兰,贡生。以子陈耀,赠渭南知县。

陈惟芝之侄陈耀,万历己酉科乡试举人,己未科进士,授官陕西韩城知县,调陕西渭南知县中国古代的望族,你知道吗?,升礼部祠祭司主事。

陈庚虞,陈鑛之孙,以祖父陈鑛荫,任通州通判。

2、乔氏家族:白合镇乔窑村乔氏家族以明代进士、刑部尚书乔允升为代表。乔允升,明万历壬辰科进士。授闻喜知县,升御史、官至刑部尚书。

乔允升的祖父乔佩,以孙乔允升,赠刑部尚书。

乔允升的父亲乔桐,以子乔允升,升赠刑部尚书。

乔允升之子乔于龄,恩贡生,任官山西屯留知县。

乔允升之孙乔启祯,监生。

近氏乔松楼将军、乔连升将军等均为乔氏后人。

3、王氏家族:会盟镇双槐王氏家族以明代进士、礼部尚书王铎为代表。王铎的近祖王价,嘉靖进士,任大名知府。

王铎,明天启辛酉科举人,壬戌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崇祯甲申年授北京礼部尚书,补南京礼部尚书。南明弘光朝进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入清,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

王铎弟王鏞,准贡,世荫锦衣卫指挥佥事。

王铎弟王鑨,副榜贡生,授昆山知县,升刑部河南清吏司员外郎。王鑨子王无逸,贡生,顺治辛丑进士,任官浙江黄岩县知县。王鑨次子王无忝,顺治丁酉科举人,辛丑科进士,官金华知府。王无忝子王璂,官长葛县教谕、西平县教谕。王无忝子王瓛,任涉县教谕。

中国古代的望族,你知道吗?

王铎弟王镆,历官江南苏州知府、太平知府(今安徽省芜湖市)。王镆子王无荒,康熙庚戌科进士,任官浙江龙游县知县,四川綦江县知县。

王铎子王无党,廪生,贡元,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都指挥掌卫事同知,改授山西分巡河东盐政、平阳兵备道佥事、官至山东布政司济南道右参议。

王无党子王之凤,康熙丁巳科举人。王之凤子王醇谷,举人,官云南布政使经历。王之凤子王遥谷,康熙乙酉举人,授阳武教谕,官至天长县令。

王铎子王无咎,己卯举人,顺治丙戌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升侍读学士,官至浙江按察使、江南右布政使。

王无咎子王之鶴,官直隶行唐县知县、又任四川南充县知县、陕西陇州知州。王鹤子王眉谷,九江太守。

王铎子王无愆,国子监博士。

王铎子王无回,王无回子王瑹,候选同知。

王铎六世孙王绳武,乾隆癸卯科举人。

王几乾,庠生,以曾孙王铎赠少傅、大学士、户部尚书。

王作,庠生,以孙王铎,赠少傅、大学士、户部尚书。

王本仁,增生,以子王铎,赠少傅、大学士、户部尚书。

4、郭氏家族。平乐镇郭氏家族是唐代汾阳王郭子仪后人。

中国科举制度实行之后,平乐郭氏家族中考中进士、举人的人数居洛阳之首,举例如:郭襟,明嘉靖乙卯举人,官江陵知县。郭显星,明万历壬午科举人,官翰林院孔目。郭永祚,明崇祯癸酉科举人,官云南易门县知县。郭兴言,明万历丙辰科进士,官广平推官、太仆卿、右都御史。郭景昌,明崇祯戊辰科进士,官河津知县、御史、山东巡按、湖广巡抚。入清,官广东岭南道参政。郭一鹍,清顺治丙戌科进士,浙江杭严道佥事、太常寺卿。郭一鹗,清顺治己丑科进士,官陕西布政使。郭擢,清乾隆丙辰进士,长宁知县。郭世奇,清乾隆丁巳进士,广东吴川县令、华州知州。郭越镇,清乾隆辛酉科举人。郭凤祥,清乾隆戊子科举人。郭四维,清乾隆庚寅恩科举人。郭文玉,清嘉庆戊午科举人,官通许县训导。郭绶繁,清嘉庆丁卯科举人富平历史文化,官正定知县。郭逢泰,清嘉庆戊辰科举人,官陕州学正。郭南瀛,清嘉庆己卯科举人,官罗山县训导。郭阶平,清嘉庆乙丑科进士,官富平知县。郭应轸,清道光壬午科进士,清溪知县。郭维暹,清道光癸未科进士,官汉中知府。

郭植,清嘉庆庚午科武举人,官河南右营把总。郭恒泰,清道光己酉科武举人,官内乡千总。

洛阳平乐郭氏正骨发端于清代乾嘉年间,自创始人郭祥泰至今已传承八代200余年。洛阳平乐郭氏正骨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中医正骨学术流派。

洛阳平乐郭氏正骨历代传人先后出版了10多部专著,如郭树信《益元正骨要略》;郭鸣岗《秘授正骨心法》;郭耀堂《洛阳平乐郭氏正骨术》;郭维淮《简明正骨》《平乐正骨学讲义》《平乐正骨》;郭春园《平乐郭氏正骨法》;郭宗正《郭宗正验案讲稿》一、二、三集;郭汉章《实用正骨学》;郭煥章《伤科100方》、郭沅芫《郭宗正医案》《平乐正骨手法临床应用》等。

2008年,“洛阳平乐郭氏正骨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郭玉堂,平乐镇刘坡村人,中国著名金石学者、收藏家。1929年,郭玉堂受民国教育总长、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蔡元培聘任,任北平图书馆名誉调查员、故宫博物院考古采访员。

1957年,郭玉堂把自己保存的历代墓志67方捐献给国家。1966年8月,郭玉堂后人将家藏12﹒8万张墓志石刻拓片捐献给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郭玉堂著有《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千唐志斋藏石目录》《千唐志斋藏石文集》《朱粉砖志铭》《洛阳访古记》《洛阳伪造墓志》等专著。

5、李氏家族

会盟镇双槐村李氏家族以清初兵部尚书李际期为代表人物。李际期,明崇祯庚辰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官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僖平。

李际期之弟李当期,以兄李际期荫,任乌程县知县。

李烺,以父李际期荫,任贵州参议道。

李思俨,李烺之子,李际期孙,由廪贡选原武教谕,迁江西庐陵。

李思齐,李烺之子,李际期孙,监生,候选州同知。

李如标,廪生。以子李际期,赠金衢道布政司参议。

李芳时,庠生。以孙李际期,赠金衢道布政司参议。

历史上的孟津望族还有很多,譬如以阎廷谟为代表的阎氏家族、以杨玉珂为代表的杨氏家族、以梁许为代表的梁氏家族等等。至于孟津众多的名医世家传承七八代、十几代的不再一一举例。

三、有关孟津望族的文化思考

由以上五例孟津望族可以得出以下三点启示:一是这些望族无一不是由读书做官而成为望族,这些望族文化传承了三四代,五六代,甚至十数代。二是惟有平乐郭氏家族是族传,而不是家传。平乐郭氏家族有做官的、有行医的、有治学的,文化和技艺传承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如今平乐村千人画牡丹,使牡丹画成为孟津十大文化符号之一,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三是文化传承绝不限于读书做官一途,非物质文化如技艺传承尤其重要。

说到底,文化传承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传承。有德乃大,失镱则亡;利众则存、毁众则亡;利国利民则存;利国利民则大。

孟津至今公布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百多个,这才是未来孟津发展的底气和希望。打造百年企业,创造千年奇迹,我们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