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刚经》很值得一读?

内容提要

为了“回归元典,弘扬传统”,做到“古为今用,转识成智”,“《金刚经》管窥”特重于对元典智慧的挖掘吸纳。从一个纳西人的角度,站在人类的高度,上连天线,下接地气佛家说一切智慧从大悲中来什么意思,用生动准确、晓畅简洁的语言来解读《金刚经》的般若妙理。内容涉及面广,既具学术性,又力求通俗化、大众化、生活化。所采用的经文权威可靠,可作为受持读诵的范本;品读独辟蹊径为什么《金刚经》很值得一读?,自成一家之言。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践行落实于当下,将真知落实于生活。

为什么《金刚经》很值得一读?

为什么《金刚经》很值得一读?

为什么《金刚经》很值得一读?

佛家文化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学习佛法是智信,不是迷信,主要是学习佛陀悲智双运、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品质。申明一下,我是一名中共党员,一个无神论者,不是佛教徒,解读《金刚经》纯粹是业余爱好。主要的想法是,尝试用凡人的思维、平常的逻辑、朴素的感情,共同认识一下这部经典。

有一个知名度很高,曾经颇为高雅如今似有贬义的成语,叫“三教九流”,本意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种教派和九种学术流派。泛指社会上各阶层、各行业的人。“三教”中的佛教起源于印度,发展于中国,或者说生在印度,长在中国,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说到国学,离不开“三教”,说到“三教”,会顺延出“九家”或者“九流”。河南嵩阳书院里有一尊三神像,在一个头上雕出了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面孔。可见两千多年来佛教对我国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毛主席曾一语中的:“佛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为什么《金刚经》很值得一读?

和江华 摄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说:“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儒、释、道三足鼎立,成为国学的核心,三者缺一不可。三家的代表性经典《论语》《金刚经》《道德经》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儒、释、道本为一体,故有“三教合流”之说。都是一个人,只是穿着不同的衣服,说着不同的方言而已。

“一法万法宗,万法一法通”,或者说“一经通,百经通”,故佛家说:“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最终殊途同归。但三教典籍浩如烟海,即使专业人员穷其一生恐怕也难以阅尽,何况吾等?所以我们既不可能也不必要皓首穷经地读遍所有经典。

为什么《金刚经》很值得一读?

为什么要学习《金刚经》呢?现仅就孔子与佛陀这两位来自社会两极的伟人作个了解比较。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圣人”和“至圣先师”;佛陀,佛教的创始人,被尊为“世尊”、“佛祖”。几千年来,他们的智慧如同两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耀着中华大地。两人都出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世界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皆广收门徒,且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其学说当初都不被重视佛家说一切智慧从大悲中来什么意思佛家说一切智慧从大悲中来什么意思,都在大约三百年后才开始被执政者利用;思想精髓皆超越本土,以和平的方式传向世界,并影响至今。但他俩的家庭背景不同,游历的地方不同,思考的问题不同,思想最终演化的结果也不同。

为什么《金刚经》很值得一读?

和云华 摄

佛教可以作为佛学来看待,但它更偏重于宗教;儒学也可以作为儒教来看待,但它更偏重于学说。两种思想的演化最终也造成两类不同类型的追随者。一类是有出世思想的僧侣(人)为什么《金刚经》很值得一读?,一类是有入世思想的儒生(仕)。孔子与佛陀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受着不同的文化氛围的影响,但是他们却共同地走进了我们的心中。他们生前都没有留下任何著作,然而他们的思想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的存在使人类的品质整体性得到了提升。佛陀与孔子创造的文化,即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都是人间瑰宝,没有贵贱之分,不可厚此薄彼。两种文化看似两个极端,其实是人生哲学的两个方面,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相遇之后就不断走向融合。连《金刚经》都不曾读过一遍,就不应该说自己是个有点文化的人了。《金刚经》被称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它是所有佛法的精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懂了《金刚经》就等于把握了整个大乘佛法的要义。所以毛主席说:“《金刚经》很值得一读!”

为什么《金刚经》很值得一读?

和江华 摄

《金刚经》究竟在说什么?

佛家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佛教、佛法、佛学。不仅佛家如此,道家同样可以区分为道教、道法、道学,儒家亦复如是。佛教、佛法、佛学这三者其源为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水乳交融,彼此混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简而言之,公元前623年的五月月圆日,在古印度(现尼泊尔境内)诞生了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发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万事万物运作的关系和规律,只要遵循这些规律,人们的生活就能过得更好,生命就会更有意义。于是他觉得很有义务去向人们传播和分享他的发现与收获,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和支持。大家就称他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在中国,一般都叫“圣人”,但在当地,自然讲当地方言,就称之为“佛”。那么他向众人阐述的那些自己的发现以及人与宇宙的规律,就是他的教育,因此,称之为“佛教”。

由于“一娘生九种,种种不相同。”“一样米养百样人”,众生垢有厚薄,根有利钝,教有难易,每个人的知识层次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有的绝顶聪明,如杨振宁先生;有的生性愚钝,如余建洋同志。于是佛就来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句话现在看来带有“见风使舵”的贬义,其实是“因人而异,契机契理,恒顺众生”的意思。如果“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那就不妥了。)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因材施教,有教无类,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仅从这个角度来看,释迦牟尼与孔老夫子也是不谋而合的)。

为什么《金刚经》很值得一读?

和江华 摄

有时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来问的话,他会给予不同的回答。他的弟子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经典教材,简称为“佛经”。而后人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些教材,就对佛经进行了各种不同的学习和研究,这就是“佛学”。站在宇宙的高度看生命,这叫宗教;站在生命的高度看生活,这叫哲学;站在生活的高度看生存,这叫科学。佛教与佛学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佛法呢就是成佛的方法。

我们和佛是平等的,本质上是一样的。迷和悟是相对的概念,迷就是不悟,悟就是不迷;迷就是凡夫,悟就是圣者;佛在凡夫迷处悟,凡夫在佛悟处迷;佛是过去的凡夫,凡夫是未来的佛。这就是迷悟的界线,凡圣的分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故佛说“一阐提(不具信心、断了善根的人)也能成佛”。阳光普照大地,既照耀好人,也照耀坏人。况且,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真正的好人,也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真正的坏人。其实,就算十恶不赦的恶棍,至少也会有一些可贵之处。

为什么《金刚经》很值得一读?

和云华 摄

世界上只有一种人是永远无法成佛的,那就是自己不愿意成佛的人。当然,“人人皆可成佛”,说的是成佛的可能性,如果不去努力精进,可能性就不会转化为现实性。这相当于有的已经大学毕业了,有的正在上大学,有的快要上大学,而有的还在念初中、高中,甚至读小学或幼儿园。佛法的精神是科学的精神,不容许有迷信,每一步都要身体力行。佛家认为:“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烦恼即菩提”,一定要有所质疑,有疑才能有悟。佛就是在大疑的基础上获得大彻大悟的。没有大疑就不会有大悟。质疑精神,求证精神,才是佛法修行(或者叫生命实践)的真精神。佛学是关于佛教或佛法的学术性研究,是后人研究教理、教义、教法所形成的学问。

对于佛教、佛法、佛学这三者,我的态度是12个字:尊重佛教,体验佛法,研究佛学。总体一句话:弘扬中国特色的优秀佛家文化。《金刚经》是佛陀所说,后人整理结集而成,其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利利他利行圆满。使众生能够通过佛法而离苦得乐,破迷开悟,超凡入圣。因为众生都有烦恼痛苦,而这些烦恼痛苦都是自找的。

《金刚经》的文字并不艰深,篇幅也不长,只有五千多个字,比起《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周易》《孟子》等,可就短小精悍多了。然而却被誉为“经中之王、诸佛之母”。古圣先贤们把佛家的《金刚经》比作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读书人中流传着这样的话:“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的尊贵;不读《金刚经》,不知佛家的智慧。”正因为如此,这部看起来并不长的经典才有千千万万人去受持读诵它、研究学习它,甚至铭刻在东岳泰山之上。

为什么《金刚经》很值得一读?

和江华 摄

近些年来,通过学习,我本人对《金刚经》有了一些肤浅的体会,虽不敢说摆脱了所有执著,但确实对一些事物容易看开,不会特别偏激,给自己的生活重新打开了一片天空。整部《金刚经》其实只说了两句话:如是我闻,信受奉行。“如是我闻”是经文的第一句,是广学多闻、学圣学贤、消化吸收的过程;“信受奉行”是转化接受、向上向善、知行合一的步骤。

“万物一体”是儒、释、道三家共同的追求,儒家志在治国平天下,道家崇尚道法自然,金刚经则强调“于法应无所住”。读《金刚经》,一切都要在人生中去悟去参,能否开悟,一切随缘,不可强求。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阅历,会对儒、释、道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知易行难,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为什么《金刚经》很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余建洋,男,纳西族,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玉龙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八旬拾花》特邀编辑,生态社区发展基金专家,《实践与研究》专家智库学者,丽江文化系列丛书编辑。兼任丽江市三江并流自然与文化研究会理事、雪山书院丽江讲坛主讲、丽江红色文化研究会顾问等社会公益性职务。曾发表各类文章千余篇,并多次获奖。其《道德经》《金刚经》《心经》等文化讲座反响巨大。著有《余建洋作品选集》《纳西人读〈道德经〉》。现致力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

为什么《金刚经》很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