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八个宗派形成时,实际上还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1、佛教在我国的传播与中国化

佛教在东汉明帝时传到我国.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佛学无间处于潜伏状态.它在潜滋暗长,在不知不觉中生长.这个阶段完成了对重要佛经的翻译,作育出远大的翻译家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和玄奘法师是中国最远大的两个翻译家.我们如今读到的主要的佛经都是鸠摩罗什翻译的.

鸠摩罗什是西域的一个王子,这个人聪明绝顶.此人通梵文、藏文和汉文,学问很好.我们读到的佛教最出名的四部典范——《金刚经》、《妙法莲花经》、《维摩诘经》、《楞来经》都是鸠摩罗什翻译的.鸠摩罗什的主要贡献是,佛经经他翻译以后,让中国人逐渐明白了佛学说的是什么.由于较杂乱的原因佛教的八个宗派形成时,实际上还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佛教八个宗派:净土派、禅宗、华严宗、天台宗、唯识宗、三论宗、密宗、律宗.

佛教的这八个宗派形成时,实际上还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佛学就正式登上了中国文化的殿堂,是在隋唐时期,非常是在唐朝.当禅学形成以后,禅语.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瓜分的组成局部.佛学本是外来的学术,不属于国学的范畴,但是中国文化本身就具备了兼收并蓄的气概,大凡外来的好东西,我们都可以吸收融合改造它.就像我们对中医的态度一样.我一开始就讲了体和用的关系,绝不可能在西的体上生出中医的用,因为菊花是一定开不出梅花的,兰花一定是开不出荷花的,所以中医惟有在中国文化的体上生进去.对中医我们只能像对佛学的态度,吸收它,融合它,最后改造它,改造的目的不是把它作为中医的体,这是大家要注意的.佛学成长到唐朝的时候,被称为禅学,成为唐代学术的正宗.从唐朝以后,中国的寺庙就称为禅林,祖师都称为禅师,修行的步骤都称为参禅.要了解禅学的内容先要看看佛学到底说什么.

2.佛学到底说明什么道理

全部佛法的精义归纳起来就三句话,其实佛学.第一句叫诸法实相,第二句叫般若无智,第三句叫涅槃无名.这三句话出自鸠摩罗什祖师的弟子僧肇法师著的《肇论》.经典语录.

什么叫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所谓法,佛家里面讲的法就是一切精神与物质的总和.桌子叫法,板凳叫法,男的叫法,女的叫法,思想叫法,意识、文字都叫法.这个实就是指真实本相,一切万物的本相,这就是佛家的宇宙观.佛家是怎么看待大千世界万物的?佛家认为,万物的本相就是一个字:“空”.那什么叫“空”?“空”是指变化,用佛家的话讲叫无常,用马克思的话来讲就叫变化.学会心思.佛家里面大家最熟悉一部是《心经》,《心经》里面就讲了一个重要题目,就是“色空观”.那么佛家讲的“色”是指什么呢?“色”就是指一切物质生活,物质就是“色”.“空”就是一切物质的性质,是性空.“空”怎么讲呢,解释一下大家就明白了.以我这个物质为例,我是不是个物质?我是,所有人都是.那么大家今天看到我是这个样子,昨天、前天、十年、三十年前我是不是这个样子呢?不是,我还是青年、少年、小孩,思想.30年以前还没有我,我是无中生有.最早没有我,后来是一个受精卵、胚胎、婴儿、少年、青年到今天,再过二三十年,老了,一百年死了,烧了,灰飞烟灭,又归于无.所以我是从无到无,我是处于随时变化的过程当中,这就叫做空性.

一切事物处在变化当中,一切事物不是永恒固定不变的,这就是佛法的"空".那么我是如此,花也是如此.不是永远有这个花,最早没有,种子变成了花,花开花落,最后灰飞烟灭.桌子、板凳,一切都是如此,想知道佛学的核心思想.万物都处于生灭变化当中,这个生灭变化就是佛法讲的"空".而佛家所说的"色"就是物质,这就是佛家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教的八个宗派形成时,实际上还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任何物质的本性都是空的,而空性又必须在具体物质中去显现.

诸法实相就是讲万物的本质都是空性,都是一成不变的.佛法里面讲:认识到这个本质的人就是省悟的人,没有认识到这个本质的人就是众生.即使省悟了的人,他的境界也有高低.只是完成自己解脱的人叫罗汉.自己解脱了,还希望大家都解脱,禅语.这种人就是菩萨.只是你我大家省悟了还不行,我想让天上的鸟儿、地上的花、厕所里面的蛆都要省悟,这样的人就是佛.

罗汉是省悟自己,菩萨就要自觉觉他,佛不仅自觉觉他,而且觉行圆满.那么不省悟的人看不到万物的空性,老把它当做实实在在的东西就叫执着.这个花漂亮,听听佛学.老想得到它,所以就产生出贪.我也想得到,他也想得到,为此而争取,结果他得到了,我没得到,就产生恨.这就是嗔,佛学入门.嗔就是恨.得不到,就愤恚,老想报仇,而且是十年报仇都不晚,天天处于仇恨当中,这就是痴.这就是佛家讲的贪、嗔、痴.因为你没有省悟,所以老是处于痛苦当中.当你省悟了,你一下子心就放开了.你认识到万物都是空性,有钱没钱,官大官小,有学问没有学问,佛学经典.男男女女,美丑都是一回事,万物的本质都是空性.这就是诸法实相,也就是佛家对宇宙的认识.

什么样叫"般若无智"呢?佛家里面有五种词是不翻译的,其中一种叫"此方无"不翻,就是说你们中国没有的词,我们就照音译,不意译.所谓般若,是音译,说白了就是智慧.但佛家认为佛家思想的根本精义,般若的智慧指是最高的智慧,还不是智慧可以概括得了的."般若无智"就是说般若的智慧是没有智慧的智慧,没有智慧的智慧才是最高的智慧.

从一般意义上看是认识的别离越多,智慧就越高.歧对于历史,他不仅知道每个朝代,还知道每个朝代皇帝的细致情况,他就是历史学家;他不仅知道每个皇帝的情况,学会佛学经典语录.而且对唐朝每个皇帝每天的事情都很清楚,他是唐史专家.这种智慧是分析的智慧,是认识差异的智慧.而佛法认为,人生的一切烦恼痛苦都从差异中来.凭什么你要比我漂亮,凭什么你比我有钱,凭什么你比我官大,凭什么你比我荣幸,一般人的烦恼、痛苦就是从别离中来的.多一点,少一点,得一点,失一点,就带来痛苦.而般若智慧不是让你认识别离,而是认识同一,万物一体.这个同一是什么?万物都是空性,所以说你得也好,其实经典语录.失也好佛家思想的根本精义,其本质都是空,这就是万物一体.歧一般人,今天你说你爱我,我就得意,喜出望外,翌日你不爱我,爱他,我就要跳楼.这只是认识到别离而不是同一.当认识到同一的时候,我就是他,他就是我,爱他和爱我有什么区别?都一样,根本就没有区别,对不对?

万物都是一体的,万物都是空性,在这个意义上就取消了一切别离,万物都是一体,这就是佛法讲的"般若无智".有了这种般若智慧的时候,人的一切烦恼就没有了.

最后我们来看什么叫“涅槃无名”?具备了般若智慧的人,佛学语录.他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就叫涅槃.什么叫涅槃?涅槃是不可说的,故而叫做无名,就是没有名字.涅槃的那个状态,你没有成佛,你就领悟不了.但是又要让众生知道这个境界,姑且安个名就叫涅槃.取了名以后,又要给你讲,涅槃是不可能的.故又说涅槃无名.涅槃就是指寂灭.听说佛学经典.但是有灭还有生呢,事物是生生不息的,寂灭就是灭了以后不再生,这种状态就是永恒,也就是《心经》里面讲的不生,不死,不增,不减,不净,不垢.你要想不死,首先要不生;要想不痛苦,首先不要快乐;要想不脏,你首先不要干净,你干净了一定会脏,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涅槃无名.这个境界就是达到般若智慧的人所达到的的精神境界,处于万古的沉静当中,一切都不再生灭了,永恒.

诸法实相,般若无智,对比一下佛学的核心思想.涅槃无名,这就是全部佛法的核心.达到这种境界才是佛法讲的逾越生死,出离轮回.这里再强调一下,涅槃不是一种实现状态而是一种精神境界,它是精神修炼的产物.

3.中国化的禅学说什么

禅宗在印度就有,传了二十八传,传到达摩祖师.达摩祖师东渡,来到广东的桦林寺.这时正是中国的南北朝时期,达摩祖师往见梁武帝.梁武帝说我建了这么多庙该有多少功德?达摩祖师一听,梁武帝还在想功德,可见不懂佛法.就离开梁武帝北上,到嵩山面壁十年,创立了中国的禅宗.又传了六传,相比看佛学经典.传到慧能大师.到慧能大师时,佛学的中国化基本完成.

禅宗是佛家的革命派,它不是对八大宗派的延续,而是对八大宗派的反动.禅宗是革命的,是要破除一切形式.么一切修行在慧能大师看来,都不是修行.为什么?因为那都是形式.那真正的修行是什么呢?在慧能大师看来,就是不修之修,也就是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修行,既然做什么都是修行,那么修行人和不修行人有什么区别呢?没有修行的人,佛学.吃喝拉撒;修行的人也都吃喝拉撒,区别就在心的动与不动.心动了的人就是没有修行的人,心不动的人就是修行的人.什么叫心动与不动?都是吃饭,如果当你吃饭的时候只是嘴巴的品味,一点思想都没有,就是修行.如果你吃饭的时候还有意念产生,今天的菜好吃,不好吃,味道又差什么了,再加点什么就更好了,还有这些想法跟随的时候就没有修行,你离道还很远很远.如果你吃东西时什么思想都没有,只是品味,那么就在修行.穿也是如此.人都要穿衣服,经典语录.但是一般人穿衣服都要起一些念头,当你一起心动念的时候,你就是一般人.如果你穿衣服的时候,什么思想都没有,核心.只是穿而已,就是一个动作,就是在修行.禅宗讲,修行的人和不修行的人没有形式上的区别,惟有本质上的区别,就是你那个心动与不动,这叫不修之修.禅宗还讲不证之证,佛学入门.那么什么是不证之证呢?真正的证从形式上是看不进去的,它不是形式上有什么调换,而是你的本性完全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呢?真正得道的人不是说某个题目得到解决了,而是突然之间豁然明白,一切的题目都不是题目了,这种状态就是禅宗讲的顿悟.顿悟的时候一切的题目都不再是题目.所以禅宗的祖师你去问他题目,他是不会给你回答的.你问他张三,他给你说李四.你问他尿毒症为什么不加上木蝴蝶,他就说芹菜三毛钱一斤.你去问他为什么念佛时老是眼睛冒金花,他就说你家里的席子破了找人补一补.他为什么这样讲佛家思想的根本精义,他这样讲的目的就是要破除你的执着.禅语.本来无一物,又何处惹尘埃.其实一切都是空,还有什么可去解决的,经典语录.烦恼的.所以说,真正顿悟的状态就是一切题目都不再是题目,这个境界是很高的.

4.佛学、禅学与重阳思想的关系

其实佛学中讲的色空,即是阴阳.色是物质,即是阴;空是变化,即是阳,故而色空即阴阳.在色空当中,佛法更看重事物的性空,认识性空才是能破除执着,所以佛学根本上也是重阳的.而被中国文化改造后的禅学更是将空看成了最核心本质的东西,才会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语.禅学可以说是继承了经学、玄学以来的重阳思想.讲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禅学的根本也是重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