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政治思想,用一个词代表——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儒家的政治思想,是主张提高人类的整体文明,提升人类整体的受教育程度,使得人类之间处于一种和平、协作、互补、恒定的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建立一种理想型大同社会,建立与外界和原有基础的最佳有序结合,达到一种净化、传播、率领、维持整体大环境的动态温和的理性社会建设。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积极阳光的人本主义的自信思想,也可以称作是优等生加好班长的健康形象,这思想可以推导出相信科学和相信个人,把教育作为一种手段来开启民智和服务于民,主题词是“教育”、“仁政”、“平等”、“公众意识”。

儒家的政治思想,用一个词代表——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道家的政治思想,用一个词代表——是主张无为而治,单从“治”这个动词来认识,就知道代表着一种有抗拒的对立,代表一种以治理者主观和单方面判断的高位层次对某种病患、较低级、无序、危机的处理,是上对下、先对后、优对劣、精英对平民的角度。是有一个先天人设和秩序设定在其间的儒家的政治思想,用一个词代表——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在情感上首先是“不治将恐深”的危机造成了矛盾需求,看起来是治者需要治,被治者需要被治,而人们的情感惯性首先是倾向于被治者的主责和治者的被动的。

儒家的政治思想,用一个词代表——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那么,这里“无为”的意思是什么?是主张治理者要达到“无为”的状态了,就能达到最好的治理。“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达到让被治理者觉得治理者什么也不会做儒家的政治思想,用一个词代表——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任凭你怎么闹腾也不行的效果,那么,为了达到“让人觉得”的这个效果,治理者“无为”也可以,“无所不为”也可以,总之要控制到动态“无为”的状态,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理,也就是道家所主张的治理效果。

这可以解释为“坚持让其自治”,然后呢?然后道家相信被治理的人们会去自我协调和平衡到一个最佳状态的,像翻腾的海面终究消停下来,达到一个动态平衡,比治理者主观预设的那个要好。

那么,相对而言,儒家的治世思想在道家看来,就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折腾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如果建设成了一个文明先进的社会呢?治理者也许不能确保自我的存在和执政的持久、延续,已经退出了舞台甚至沦为牺牲品,恶名昭彰;如果建设失败呢?结局会更加不好,总之容易人亡政息。这里可以看出来,道家的思想是比较倾向于人治的,而且对任何其他治理者的具体推行理想持悲观消极态度。

儒家的政治思想,用一个词代表——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其间的矛盾在于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道家本身的主张也是一种治世见解,比如“无为而治”终究也是一种方式,那么,对于自身的这种方式是否也该悲观消极看待呢?所以道家再提出,还是得在实践中去验证,怎么验证呢?就是看精英们能不能延续,试着和更玄虚更未知更广阔的方向对话,把现有的矛盾和难点锁定起来,看看未来、未知、未经的领域能否解决这些难题。好似把一个重病者冷冻起来,看未来科技能否治愈。

这和儒家主张的科技文化或者教育文艺并不一致,单说儒家主张的科学实际上是使得社会整体文明水平和理性教育程度上升,并协调与外界的关系以交流、互补、传播。比如儒家可能在面临刚才那个冷冻案例时,会认为是务虚,会致力于培养更高或者更多那类病症的医生,或者广征方案,争取当下解决,认为对未来的期待当一种心态就可以了,不必真去实施。

道家必须建立在儒家的思想上,儒家思想里产生有道德感的精英,却又没有对精英的保护和特殊对待,而非法家那种务实和裁判位上才一视同仁的集权精英,道家思想里对精英们执政者的态度明显是偏护的,探索和开发未来的任务也专属精英们,这造成了道家精英们很容易和被治理者脱节,造成私欲和驭民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道家的这方面的措施是一种警惕和忠告——就是要体会到长久之计的意义,顺其自然,不受羁绊,才能身心都逍遥自如,随波逐流,这个才是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