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

儒家思想,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

君可以杀臣视为大义(为国捐躯),但臣杀君视为逆臣。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儒家思想是大一统思想,神化皇权的观念以及忠孝仁义的学说。而西汉当时的情形,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正需要这样的思想武器。而此时董仲舒提出诸子百家使老百姓的思想得不到统一,因此不利于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家,汉武帝同意了。但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王道”不适合统治老百姓那怎么办?

人都是自私的你对他好没有用,他会得寸进尺,所以倡导君主应该对老百姓用暴力威胁她,然后给老百姓金银财宝诱惑他让他给君主当牛做马,一个君主对于竞争对手用阴谋诡计害他这样才能获得天下这就是法家的霸道,利用法家的霸道实现商鞅五术中的弱民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再加上对老百姓宣传儒家的仁义道德实现商鞅五术中的愚民,这就导致了孔子的故乡山东,从来没出过皇帝。所以说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结合是封建统治者的利器。再加上历代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强化,所以就导致了直到现在人们依然相信儒家的仁义道德————真是虚假。

儒法思想是在窦太后死后一直在封建王朝中使用,而窦太后死前比较信奉黄老思想{既道家}, 于是道家思想成了儒法思想最大的威胁,于是和汉武帝同一时期的人,河上公(西汉时期人)便开始修改道德经了,篡改过的版本既传世版,一直流传到现在,而真正的道德经既帛书版道德经已经难以被普通人阅读到了,篡改有多严重呢?举例。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原文: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将 有静 改为 不争 这不就是叫人无私奉献,还要逆来顺受吗?

而这里的不争难道不是统治者叫老百姓清心寡欲,不要与皇家争取天下吗?——1表面的名声与道德不过都是为了借名声致富罢了。如果人富有了,2便还喜欢谋取显贵的地位。地位已经很尊贵了,为什么不罢休呢?3为了身死后的荣耀。人都已经没了,还要什么名声呢?4.这是为了子孙后代,借一个名声可以恩泽乡里,利益宗族。用名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背后的实,掩盖真是的目的。用思想掩盖背后的权利。篡改叫老百姓学会不争,而王侯将相却学会了争。

所以这也就可以理解了鲁迅先生的,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儒家思想,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儒家的传统道德是养狗的高手。但儒家文化与法家思想的结合有弊便有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是政治尊孔,尊重的是儒学文化)

虽然是恶意篡改道德经,但是现实中能做到不争的人几乎没有,比如在现代学校里学习的学生,在跑步时慢慢悠悠的,但是吃饭的时却速度惊人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当然现在学校里的饭管够,不够还可以添,但如果我们假设一下学校里的饭只够一半的人吃饱呢?人们还会不会争?而既是是在现在能人人吃饱的情况下,人人都能打到饭的情况下,(只是排队位置1 2 3 4…… 时间的先后顺序罢了)但人们还是会在食堂开门的一瞬间去争抢那第一个打到饭的位置,这难道不是争?而在社会上一定存在竞争,特别是底层,为了生存,争资源,田产,水利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钱和权

所以篡改使道德经偏离了原本的意思儒家思想,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而怎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与维护帝王的统治(商鞅商君书既驭民五术)除了以文化思想为武器的文斗还有以帝王权利为核心的武斗,但武斗的效果远远不及文斗的效果好,最有力的侵略不是战争,而是文化入侵(参考海生威),所以文化的统一是为了版图的长久统一,希特勒和日本侵略者未实现对侵略国的文化入侵而失败了,虽然有了强大的武力但无法维持长久的统一,但文化的统一还需要一个被广大人民群众所逐步认识、理解、接受和支持的过程,如秦始皇虽然用武力统一了中国,又用权利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车同轨,书同文,但焚书坑儒,急于求成,最后灭亡,但文化一旦入侵他国成功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参考帕劳共和国),历史上为钳制人民思想而统一文化和思想产生的斗争,

武斗 文斗

1、秦始皇焚书坑儒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3、清朝前期“文字狱” 4、隋唐推行的“科举制”(只考儒学经典,重用儒学者为臣)

5、毛泽东主导的“文化大革命” 6、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

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文化大革命,由最初的文化方面的争论演变为一场政治运动,中国的历史也在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中国的文化从来都与政治关联,也就是说中国的文化一直都是政治的衍生物,在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演变为“五四运动”其实是最好的注解,这也就为历朝历代推行各种“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总结,难怪,中国的文化都必须由统治阶级来引导。

所以做人要无为而无不为,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如果这一条做不到,那么就要敢为天下之争而先争,天下未平而自平。

但是我们能怪他们吗?所有的事情都有利和弊,显然这些东西都是经过权衡利弊过后的最优结果,如果古中国不统一思想,那确实可以保证文化的多样性和相互融合的众星璀璨,但中国的领土会和未统一的文化一样,四分五裂,像现在的欧洲一样,七国连年征战打了两百年,而秦始皇只用了几十年便统一了中国,这是统一,还有一个就是这个世界需要平衡,用社会制度举例,一种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代表歌曲酷狗音乐:),体现在私有制和贫富差距平衡的是“28法则”以财富为标准平衡富人与穷人的数量,使数量不平衡但财富平衡,而另一种是既平均又平衡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代表歌曲国际歌),每个人的财富相差不大,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是标准的橄榄枝型社会,(基尼指数较低),以人口为标准,两边比较,那边的人口多那边的财富量就相对较大,总体财富虽然不是绝对平均但差距小,(既两边人口数量不平衡但财富相对平衡)所以这个世界需要平衡(但平衡的方法可以不同),需要权衡利弊,人太善良了会,被别人毁灭,(有人遵从黑暗森林法则,弱肉强食,趋利避害)太恶毒了会自己毁灭自己,(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有时候人挺双标的,又自私,别人对我(或我对别人)的看法,善为公,他应该给我一点东西(最好是我想要的),恶为私,他一点也不给我,(他是一个恶魔,自私,口诛笔伐),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或我对我自己的看法),善为私我应该自私一点(我应该自私一点,我一点也不该给世人,我的就是我的别人的也是我的),恶为公,(我不能给给人一点,但别人必须全给我)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是以人的自私为基础,社会主义是以人的公心为基础,但人都是先私后公的(除了圣人,详情见上要点)所以资本主义过后生产力高度发达过后才会有社会主义,不能颠倒顺序。

但还有一种是以个人为标准的自我主义既杨朱学派的“贵己”

杨朱: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所以我们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详情搜索竹书纪年),或许那只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儒家思想,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历史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大多数人是不需要真相的,仁义道德也可能是用来禁锢底层人民的,仁义道德,伦理纲常是虚无缥缈的,可是钱,资源,权利是实打实的。只有自己强大才是真的。但我还是认同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请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

每个人都要重视自己,同时也要重视他人,

对自己有坏处的事不去干,对他人有坏处的事也不去干。

意思就是:拔掉我身上的一根毛能让天下人得利,这种事情我不干,但是让全天下人都给我好处,这种好处我也不要,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不取天下人一毫,不利天下人一匣,那就不需要什么仁义道德,也不需要严刑峻法,天下自然就会得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