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儒家思想中“孝”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浅论儒家思想中“孝”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儒家以“仁”为核心价值体系,但“孝”却被孔子推崇到很高的地位,认为“孝”是治国施政的基础。“孝”体现了儒家亲亲、尊尊、长长“仁爱”的基本精神,是“仁”的根本,中国几千年来以孝治国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孝”既是中国一切人际与社会关系得以形成的精神基础,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渊薮,对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孝;仁;核心;精神;和谐社会一、孝的内涵子曰:“夫孝,德之本也。”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孔子认为,孝是德的根本,是“先王治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孝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保持,和延续千年的重要保证。按行孝的对象分,可以分为天子之孝,百官之孝和庶人之孝。首先,“天子之孝”。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之。”意思是“如果天子有了爱敬父母的善行,就能以道德教化施行于天下,这样天下万民全都信赖他、依靠他,国家便能长治久安了。”其次,百官之孝。《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夙兴夜寐,无忝尔之所生”。虽身居高位,无骄傲之心,则无倾覆之危,可长守贵;俭省节约,慎守法度,勿贪吝简述孔子儒家思想核心仁的内涵,勿浪费,则可长守富。

浅论儒家思想中“孝”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早起晚睡,常思社稷安危,不让父母受到羞辱,以侍奉双亲的心意去侍奉百姓,则各得其位,天下怀安。再次,庶人之孝。“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在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顺应自然规律,耕种以时,因地制宜,勤俭节约,奉养父母,这就是黎民百姓的“孝”。按孝的具体内容分,可以概括为:无违,敬事,及时行了进一步说明:“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无违”就是不要违背父母之命。“无违”也意含着“顺”的意思,所谓“孝顺”就是以顺为先,凡事应该顺应遵循父亲长辈的意志,不要违背简述孔子儒家思想核心仁的内涵,即便劝谏之时,也要和声柔气。第二,敬事。在孔子看来,敬重父母是高一层次的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由此可见,孔子认为不敬重父母而养父母,与养犬马无异。所谓“敬”,是一种态度,人不但对父母要敬,对“执事”“修己”“处世”都要敬。养与敬相比。敬是更根本的。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第三,及时行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人生有很多事可以等,但是行孝道,不能等。“子欲养而亲不待”,乌鸦知反哺,小羊懂跪乳,儿女在身边就当时时尽孝,不忤逆父母,尊敬父母。

如果不得不离开,则需让父母知道所在,切勿令其担忧。二、“孝”与儒家思想核心“仁”的关系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政在为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可见,仁乃修道之本,亦为修身之本,亦为成人之本,即为为政之本。那么仁的根本又是什《大学》中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孟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孔子的弟子有子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简述孔子儒家思想核心仁的内涵,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知,孝是仁的基础。政通人和,要行仁义,行仁义要首先扬孝悌。孝,也是为政治国的基础。(二)“仁”是“孝”的精神内核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孝悌就是政治。《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这就是说,人能长言孝思而不忘,则可以为天下法则。“孝”是大德,是德之本,是道德的枢纽。“仁实践,“仁”是“孝”的精神内核。“孝”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与生命活力,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以‘孝’治国,必施仁政,‘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人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如此始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梁惠王上》的这段话,是将‘仁’与‘孝’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之互为因果,相辅相承。”以树为喻,于政,人为根本,农为根本;于家,父母为根本,祖先为根本;于人,德为根本;于德,孝为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古人,就是这样做的。中国是以孝治天下的。中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家族封建制度浅论儒家思想中“孝”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家族礼教最重要的就是孝。孝悌之德,恰恰就是五千年文化中的不可逾越的规则。三、“孝”对现代社会建设的意义上面已经论述国,孝是治国施政的基础,从汉王朝开始,提倡“以孝治天下”,孝开始走上政治舞台。特别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孝也成了中国传统的伦理概念,成为了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基础和道德规范。孝道由家庭伦理扩展为社会伦理、政治伦理。孝与忠相辅相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以孝治天下”也成为贯彻中国两千年社会的治国纲领。然而“孝”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建设又有着怎样的意义首先,“孝”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它根植于中国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土壤中,并贯穿于几千年的中国社会,最终发展成为维系家族和睦与社会稳定的纽带和基石。

浅论儒家思想中“孝”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在家庭中,“孝悌”思想是根基,只有做到最基本的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才能使其他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身体力行,不令而行”,成年人孝敬父母的行为,就是对自己子女最好的言传身教。人们只有将“孝”的思想内化吸纳,自觉接受并践行这一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才有利于将来在社会上按各种规范做事,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其次,“孝”文化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社会的和谐包含多钟不同的要素,所以要建设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就需要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多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协调和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孝”,注重在家庭中长幼有序、尊老爱幼氛围的营造,把这一点升华到整个社会中,就是对每一层级管理规章制度的认可和服从。这正是“和为贵”的具体体现。第三,“孝”文化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保持着恒久的存在价值。当今社会,不论社会制度、环境和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孝”依然保持着恒久的存在价值。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孝”的基本精神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文化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最终化为了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部分。这种思想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已经形成了中华民族心理的共同基础,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第四,“孝”是自然的法则,人人都需遵守,“孝”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人文传统是人类在21世纪发展中的宝贵财富。“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孝”是自然赋予生命体的天性,“孝”为“德之本”,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吕氏春秋》中《孝行览》一篇中就说:“父子之道,天性也。”又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孝”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不单独属于哪一个国家,或者哪一种文明。“孝治”思想对于国家和世界的和谐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读尽天下书,无非一个孝字。”孝传统是我国人伦道德的基石,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孝是一颗永远闪耀着人 伦之光的璀璨明珠。孝敬父母、慈爱子女、夫爱妻顺、友爱 兄弟、孝心爱心、和睦温馨。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 它既是纵贯天、地、人,祖先、父辈、己身、子孙,过去、 现在与未来的纵向链条,也是中国一切人际与社会关系得以 形成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渊薮。孝是民族认同的 文化根基,是天下为公的社会责任感的源头,对和谐社会乃 至和谐世界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慢,轻侮,怠慢浅论儒家思想中“孝”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不敬;尽,竭尽全力;刑通“型”, 指典范,榜样。 一人,指天子;有庆,指天子有了爱敬父母的事实。 张玲,康风琴编《孝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诗经?小雅?小?F》《诗经?小雅?小怨》 《孝经?庶人章第六》 王瑞明,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 期《中国孝文化合理精神内核初探》。作者简介:张闯(1990―),女,现就读于四川大学政治 学院国际政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