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入世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概而论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入世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概而论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儒家的积极入世,是在天人合一整体论背景下展开的——

儒家认为,只有通过积极入世,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个价值和意义的最高标准儒家思想素材积累,就是与天地融合为一。

“大人”是儒家追求的终极理想人格。“大人”达到的境界,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变化)合其吉凶”等。这种完全融合,在儒家那里被表述为“天地人”和谐统一的三才之道。

《周易》由“天地人”构成出太极系统,《礼记·月令》将自然现象与社会活动融合于一个有机系统,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以及张载的“民胞物与”、二程的“万物一体”、王阳明的“天人一体”等,无不表明儒家积极入世的价值追求对以整体视域来看待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内在要求。

儒家的积极入世儒家思想素材积累,赋予自然万物以内在价值——

为了说明礼乐制度的正当合理性,儒家把万物的自然成长过程、宇宙天地生化的过程与“仁义”联系在一起。儒家在人类社会中施行仁义等伦理原则,前提是“人”本身具有的内在价值。同样,在天地秩序中讲道德,其前提也是要承认“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

作为积极入世的儒家积极入世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概而论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对“变化”现象的看法是向上的。比如儒家思想素材积累,《周易》指出,阴转为阳,阳转为阴,阴阳交迭成变化,接续不息,生生不已,就是善,就是万物的本性。这里的“善”,强调天地万物都有内在价值。

儒家的积极入世,要求人承担必须承担的责任——

在儒家传统中,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这一地位不是自然而然获取的,而必须基于对同类和天地万物的责任承担,才能真正对得起“天地之心”和“万物之灵”的称誉。诚如朱熹所言:“人者,天地之心,没这人时,天地便没人管。”

儒家的积极入世,要求道德主体在尊重自然价值和规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中庸》将最高程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称之为“至诚”,并指出通过“至诚”才能真正“尽性”,继而“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儒家认为,在天地生物所不及的地方,通过至诚无妄,去掉私欲,尽己之性,推而广之积极入世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概而论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尽人之性,进一步使物遂其性,就能补助天地化育不完全等问题。

儒家的积极入世,其基本思想结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儒家看来,“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实现人的意义和价值的根本要求。人类一旦从纯粹个人私欲藩篱中跳脱出来,就会积极承担在家庭、国家和天地自然中的责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儒家道德实践顺序,也是儒家积极入世的典型表征。“修身”是摒除私欲,为“平天下”的最高价值理想奠定人性基础;“平天下”除了有使人类世界太平外,更有使天下万物都和谐共处的意义存在。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首席专家、教授 任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