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提倡治心,心经以及一切明心和修正心魔法门

儒、释、道文化境界异同

佛教提倡治心,心经以及一切明心和修正心魔法门

传统儒学、佛教、道教三家文化在中国是传播面最广的文化学说。但是其是存在境界上的高下和差别的,这些只有得道者能够分清各种文化学说的境界差异,得道者又叫做法王,故能分辨诸法的优劣高下。

一. 有人总结三家文化为:“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其实这是对佛教和道教文化的歪曲和误解。

佛教提倡治心,心经以及一切明心和修正心魔的法门都是治理众生心的。佛教也提倡治身,一切戒律、威仪、以及诸多修身法门都是用来治身的。佛教也提倡治世,把世间教育的美好完美即是佛教最终的教育目的,用佛教把这种治世的教育目的讲出来就是,化人间为庄严净土,变十方为极乐世界。这即是佛教治世的目标,佛教的治世目标是把这肮脏的人世间治理成庄严清净的净土。所以佛教文化也是积极的治世文化,不过佛教讲究无为而治,这和道教的治世观念具有一致性。佛教文化是教育众生觉悟觉醒的教育,当众生觉悟了,众生就会是圆满的和完美的,就会是纯善无恶的,不需要管理,众生也不会再生起邪恶的念头和心理,也不会去做违背道德和法则规律的事情佛教提倡治心,心经以及一切明心和修正心魔法门,这就是佛教和道教所说的无为而治。只需要提升人们的素质修养和道德,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自然就再也不会去做肮脏邪恶的事情,这样社会就达到了不用治理而人们依然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的这样一种不治而治的无为之治的状态。因此,佛法本身就是用来治世的,佛法要把世间治理成人间净土,要把十方治理成极乐世界。

道教不但提倡治身,而且也提倡治心,并且也提倡治世。道教治身法门有很多,如通经脉法门,结丹法门,等等。道教修心养性的法门也有很多,道德经上和很多道教经典都有提及。道教治理世间的观念和佛教一样,都是提倡无为而治。道教的无为而治即是用圆满完美没有过咎的道来治理世间,道是无为的,是圆满完美的,是不会存在任何过错的,只要使所有人证悟了道,世间就会是无为的,世间就会是圆满完美的,世间就不会再有邪恶和过咎产生。这样世间就成为了人间净土,也就真正实现了无为而治,所有人都不再需要治理和管理,自然都不会去犯罪,都会是清净的和高尚的,这样也就达到了无为而治。因此道德经本身也是治理世间的经典。

而传统儒家学说相较于佛教和道教学说儒家大智慧下卷,未免就显得狭隘了一些,佛教和道教学说涉猎广泛,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内容涉及到天地万物未形成之前的宇宙状态,道教曰“无极,佛教曰“真如自性””,以及天地万物的形成和发展演变变化以及宇宙的法则规律;涉及到身体潜能的开发训练(神通、特异功能);涉及到生理和心理的诸多知识,以及生理和心理的修炼方法;涉及到证道悟道的训练;涉及到医学,可以说佛教和道教知识包罗万象,涵盖了方方面面的诸多道理和知识。而儒家学说涉及到有关宇宙未生之前和宇宙万物的演变这些物理科学知识了吗?儒家有开发生理潜能(神通和特异功能)的方法吗?佛教和道教岂是传统儒学可攀比的。佛教、道教是无为的,是通达了宇宙最高法性的学说,儒教是有为的,这种有为的知识和学说又岂能和无为的佛教道教文化比拟?儒家虽然提倡道德修养,但是因为其是有为的教育,所以并不能让人破除我执和法执,因此也启发不了超脱我、法二者的大智慧。所以儒家文化并不能超脱六道轮回,儒家文化做到最好佛教提倡治心,心经以及一切明心和修正心魔法门,也只能得人天善业。所以学习儒家文化并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解脱。

二.下列简释三家文化的区别:

儒学:以有为呆板死板的道德礼仪教化为核心。

道学:以无为的“道”教化为核心。

佛学:以无为的“真如自性”教化为核心。

四、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功利进取文化儒家大智慧下卷,以功名利禄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进取方向。

道家文化——道进取文化,以道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进取的方向。

佛家文化——真如自性进取文化。以真如自性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进取的方向。

六、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超越仁、义、礼、智、信、的至德玄德,是最清净无染最高的善。

佛家文化——超越仁、义、礼、智、信、的纯善无恶至善至德。

七.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追逐于名利场上。

道家文化——积极进取,以弱胜强,以无为胜有为,不争而胜。

佛家文化——积极进取,以退为进,以无为胜有为,不争而胜。

八.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引导人凸显自我。

道家文化——世界是友爱的舞台,引导人不凸显自我,引导人低调,引导人人证道悟道,实现不用管理和治理,也没有犯罪的现象发生。

佛家文化——世界是平等友爱的舞台,不追逐功名利禄,不凸显自我,引导人人见性成佛,实现无为而治。

九.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引导人为功名利禄奔波。

道家文化——以圆满完美的道作为最高的人生追求和进取方向,以使他人觉醒、解脱、快乐为自我价值体现。

佛家文化——以圆满完美的真如自性作为最高的人生追求和进取方向,以使他人觉醒、解脱、快乐为自我价值体现。

十、哲学倾向

儒家文化——有为的入世哲学。

道家文化——无为的出世哲学,是一切入世哲学的最高指导。

佛家文化——无为的出世哲学,是一切入世哲学的最高指导。

儒、道、佛三家学说并不对立,但是三家学说是有差别和差异的,是存在优劣高下之分的,作为修道者必须明了诸法之间的差别差异,以及功能境界差别,这样你才能好辨别出哪些学说可以用来做方便法门,哪些学说可以用来做究竟法门。有了这种判断能力,才能够保障方便和究竟不混淆。传统儒学最多可以拿来做方便法门,好像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佛教道教本身方便法门就无量无边。

其实传统儒学已经没有再提倡的必要了,传统儒学已经过时了,传统儒学已经失去了对人心的指导作用,新儒学将会诞生。何谓新儒学?新儒学还是会提倡道德礼仪文化,但是会结合科学、哲学、佛学、道学论证阐释人类为什么需要道德礼仪,道德礼仪给人类身心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未来对社会的影响。新儒学将引领科学、哲学、心理学、生理学、道德礼仪、自然法则规律、等各领域与佛教道教融合为一体,形成新的儒学儒家大智慧下卷,实现世出世间圆融无碍。彻底融通世出世间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