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实践团队“飞燕入百家”利用(组图)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民风民俗曲阜师范大学实践团队“飞燕入百家”利用(组图),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弘扬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保护历史悠久的文化习俗,响应国家号召,紧跟时代潮流,曲阜师范大学实践团队“飞燕入百家” 利用寒假时间,于2022年1月6日,参观日照市博物馆,通过各种形式研究和调查日照当地过年传统习俗。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现状,实践团队采取线上交流汇总,线下分散实践的小组活动方式进行实践。为使实践团队成员增加对实践主题的认识,实践团队要求每个团队成员针对本次社会实践主题,为实践团队想名称,最后确立为曲阜师范大学“飞燕入百家”实践团队。出自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作文时,如果表达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文化馆,博物馆中。而应该走出去曲阜师范大学实践团队“飞燕入百家”利用(组图),走进大众生活的主题。就可以用“飞入寻常百姓家做标题”。随后,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各种网络信息平台对山东省日照市当地年俗进行深入了解,设置了针对性、有效性和综合性较高的线上问卷,依此进行对于中国的过年传统文化消失的现象以及怎样重新发扬这个传统文化进行调查探讨。

1月6日上午实践团队在校徽石集合拍照,全体成员乘坐公交车,仅用半个小时,便抵达了博物馆。与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后,带领实践小队进行考察。进入馆内,实践小队就被其中的农家文化深深吸引,映入眼帘的是风俗小屋,厚重的农家气息,让人感受到传统的韵味。随着实践小队的不断深入,过门笺也让实践小队深受震撼。精巧漂亮形容最为不过。经相关人员的介绍得知,这种剪纸作为传统年俗,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在农历春节期间贴在门沿上,用于装饰,实践团队发现,这种剪纸上有寓意美好的文字,精美的图案和花纹。

曲阜师范大学实践团队“飞燕入百家”利用(组图)

图为年俗展馆实景。

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民俗小屋,泥土和石头搭建的房屋,墙上挂着的农具,辣椒,玉米等,增添了厚重的乡土气息,紧接着进入眼眶的是小推车,还有石头材质的碾磨,经过相关人员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这是用来将农作物碾磨成粉的用具中国传统文化民风民俗,贴纸,剪纸,和春联相互辉映,五彩缤纷也让实践团队沉迷其中,随着实践团队的继续深入,农家的葫芦,泥土烧制的大缸,也让我们感叹古人的创妙,紧接着参观了排船工序,实践团队为古代人的智慧而惊叹。

曲阜师范大学实践团队“飞燕入百家”利用(组图)

图为实践队员观摩交流。

经过本次实践,曲阜师范大学“飞燕入百家”实践团队除了了解剪纸民俗外,也了解了日照市许多其他传统民俗如民间烙画、日照农民画、五莲割花、黄墩皮影戏等,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仅是这些,实践成员们也调查了解日照当地民俗相关的文创产品,如将现代潮流艺术与传统剪纸技艺相结合的剪纸、刻有民俗烙画的文具等,近几年来文创产品越发火热,以文创产品这种创新的方式,紧跟时代脚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扬创新,让我们知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一直都进行,在每个人的心中,而且这条道路,还需要每个人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使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流传,使中华传统文化再次发扬光大。同时,我这次寒假的社会实践,实践团队通过自己的调查,有关民风,民俗,习惯这方面的收获很大,在实践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体验到了民俗喜气洋洋的氛围,也体会到了社会实践的不容易。不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能够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更好的结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增长才干,使我们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这次寒假的社会实践,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了解社会,了解传统文化,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

曲阜师范大学实践团队“飞燕入百家”利用(组图)

图为实践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