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民俗 在贵州,还有一个曾被毛主席点赞的小乡村,你今天必须知道!

要说贵州的村寨,那可是多不胜数,有的景色绝美,有的古老静谧,有的民俗淳朴……

但在贵州,还有一个曾被毛主席点赞的小乡村,作为贵州人马鞍山民俗 在贵州,还有一个曾被毛主席点赞的小乡村,你今天必须知道!,你今天必须知道!

(摄影师:邹景峰)

马鞍山位于贵州省镇宁县,历史文化灿烂

它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还得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

上世纪50年代农业生产合作化时期,镇宁县马鞍山合作社创建了“季节包工”的合作社管理模式。即通过创新把分散的社员组建成一个合作体,增强了劳动力量;通过创新把工作性质逐一分解,按工计酬,激发了劳动热情;通过创新把临时小包工改进为更大范围的“季节包工”,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上述情况经县委工作组采编形成调查报告层层上报,引起毛泽东主席的高度重视。毛主席将这篇文章题目改名为《季节包工》,收入其亲自主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并撰写了230个字的按语,在全国引起了强烈轰动。毛主席对马鞍山农业合作化的肯定马鞍山民俗,激励着镇宁各族儿女不断向前,镇宁一度跻身于全国农业合作化红旗县之列,马鞍山农业合作化模式及经验得以在全国推广。

什么是“季节包工”?

毛主席为什么会高度重视?

上个世纪的50年代,中国实施计划经济,也就是说,各家各户要上交务农的必需品给组织,由组织统一安排工作的时间和工作的种类,再按计划统一分配劳动成果。

这样的管理模式降低了许多人的劳动积极性。贵州镇宁的马鞍山乡乡民们,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实践马鞍山民俗,实行了“季节包工”的管理模式:将乡民们划分为秋、冬两季农业合作队,并划分了各队的耕作区,开展劳动竞赛。这样的管理模式,既加强了各队之间的竞争意识,又进一步细化了分工,大大提高了耕种产量。

“季节分工”的合作社管理模式实属创新之举,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

红色马鞍山,今日风采如何?

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昨天,贵州省30多家媒体走进了安顺镇宁马鞍山,去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看看马鞍山的变化……

△镇宁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潘登岭介绍马鞍山的历史背景和精神传承

建设中的生态度假小镇

目前,镇宁县牵手深圳市万信达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6.3亿元打造阡陌绘生态旅游度假小镇,建成之后,马鞍山将包含有生态旅游小城镇、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休闲农业、美丽乡村等诸多项目,届时会成为镇宁的又一大旅游亮点。

(摄影师:邹景峰)

(摄影师:邹景峰)

(摄影师:邹景峰)

△农作物展示园

(摄影师:邹景峰)

△种满荷花的池塘只待来年花开

红色旅游

(摄影师:邹景峰)

△老仓房文化遗迹

(摄影师:邹景峰)

△演员们演绎50年代公社劳动风貌

(摄影师:邹景峰)

△毛主席按语

(摄影师:邹景峰)

△马鞍山陈列室展示上个世纪的农耕用具

如今的马鞍山人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继承了马鞍安山合作社“团结互助、合作经营”的光荣传统,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规范组建。

2016年6月马鞍山民俗,已建立了村社合一经营管理模式的“马鞍山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组建物流运输、粮油生产贸易、红色旅游餐饮服务、特色农业发展等专业分社。截至2016年7月28日马鞍山民俗 在贵州,还有一个曾被毛主席点赞的小乡村,你今天必须知道!,已募集股金45万元,入股土地120亩,物流运输合作分社投入80万元购买随车吊设备,红色旅游餐饮服务合作分社投入59万元装修“季节包工”餐饮部和客栈。

马鞍山村各专业合作在村支两委的带动和监督下,自主经营、规范运作、健康发展,同时也将会以点带面、辐射周边,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