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它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成员城市。坐落在雨山湖边的马鞍山市文化馆,以其地标式建筑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还通过不断地追求文化传承与创新来推动城市的发展。马鞍山市文化馆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日益成为全市人民乐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的美好精神家园。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数字文化馆——实现服务形式多样化

01 数字文化馆建设国内示范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为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马鞍山市文化馆积极探索推进“数字化文化馆”建设。2011年6月,马鞍山市文化馆网站正式运行,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信息在第一时间上传,实现信息对称化管理。近几年,针对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多样化,马鞍山市文化馆不断优化网站内容,新增了“马鞍山市文化馆全景在线体验”、“马鞍山旅游全景”、“马鞍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诗韵江东·马鞍山特色音频资源库”等版块。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家全国首批“数字文化馆”建设试点单位,马鞍山市文化馆着力推动线上服务平台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提升线下互动体验。2015年11月,数字文化体验馆(智慧旅游体验中心)正式建成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总面积760平方米,总投资约600万元,开放以来累计接待100余批次全国各地同行组团式参观学习和近10万次市民进馆体验。该馆共分VR智慧党建、文化驿站、大师指路、渊源流传、诗城漫步、独具匠心、民俗风情、超级主角、舞动青春、经典再现、指尖天籁、美丽中国VR游和远程培训等13大区域,通过虚拟场景、裸眼3D、全息投影、影像捕捉、虚拟骑行和微信分享等现代技术手段,有效融合了诗城文化信息展播、诗词吟诵互动、非遗民俗展示、旅游景点漫游、美术书法临摹、电影主角互换、戏剧场景模拟、器乐即时培训、舞蹈体验学习和在线远程辅导等文化元素,大幅拓展了文化馆数字化实体互动体验空间。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02 线上数字服务平台行业领先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马鞍山市文化馆不仅建设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和官方抖音号,还以本馆的数字服务为纽带,搭建了“文旅马鞍山”数字文化平台。该平台横向整合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的数字资源,纵向延伸至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向群众提供各类场馆、演出、培训的在线预约服务,解决了所有公共文化机构的场馆、活动信息与市民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实现全市数字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2020年初马鞍山民俗,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线下群文活动被全面禁止的情况下,马鞍山市文化馆整合各级各类数字文化资源,推出全省首个“云上文化馆”微信小程序。该程序以市文化馆微信小程序为载体,共分为“艺库”、“艺阅”、“艺听”三个版块,分别以本地资源、图书资源、音频资源为主。自2月17日上线以来,“云上文化馆”已累计上传数字资源产品12457个,涉及17889件数字资源。同时,“云上文化馆”还实现了与国家公共数字文化融合工程及广东、新疆、山东、山西、广西等地的公共文化馆、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03 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不断丰富

马鞍山市文化馆注重数字资源建设,定期对数字文化体验馆内公共文化一体机和13个展区的数字资源进行更新,对我市一级文物的全息投影进行加工制作并上传,确保了体验馆和服务平台资源的常看常新;建成两个国家级数字文化建设项目“听遍中国·诗韵江东——马鞍山特色音频资源库”和“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项目”;建成存储高达36T的“私有云”,并布置在市文化馆机房,从而顺利实现全局各单位、各科室、各县区数字文化资源通过互联网统一存储、统一调用,提高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成为市直单位资源建设的模范。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马鞍山市文化馆不仅建设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和官方抖音号,还以本馆的数字服务为纽带,搭建了“文旅马鞍山”数字文化平台。该平台横向整合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的数字资源,纵向延伸至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向群众提供各类场馆、演出、培训的在线预约服务,解决了所有公共文化机构的场馆、活动信息与市民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实现全市数字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在线下群文活动被全面禁止的情况下,马鞍山市文化馆整合各级各类数字文化资源,推出全省首个“云上文化馆”微信小程序。该程序以市文化馆微信小程序为载体,共分为“艺库”、“艺阅”、“艺听”三个版块,分别以本地资源、图书资源、音频资源为主。自2月17日上线以来,“云上文化馆”已累计上传数字资源产品12457个,涉及17889件数字资源。同时,“云上文化馆”还实现了与国家公共数字文化融合工程及广东、新疆、山东、山西、广西等地的公共文化馆、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03 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不断丰富

马鞍山市文化馆注重数字资源建设,定期对数字文化体验馆内公共文化一体机和13个展区的数字资源进行更新,对我市一级文物的全息投影进行加工制作并上传,确保了体验馆和服务平台资源的常看常新;建成两个国家级数字文化建设项目“听遍中国·诗韵江东——马鞍山特色音频资源库”和“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项目”;建成存储高达36T的“私有云”,并布置在市文化馆机房,从而顺利实现全局各单位、各科室、各县区数字文化资源通过互联网统一存储、统一调用,提高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成为市直单位资源建设的模范。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04 理论成果与实践探索齐头并进

鉴于马鞍山市在探索建设数字文化方面的积极成效,市文化馆及时组织力量开展相关数字文化的理论探索和课题研究,其承担的《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的构建研究》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方向课题评审,顺利结题;联合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共同研究的国内首个数字文化馆行业标准--《数字文化馆工作指南》于2017年正式颁布;《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实践》案例先后入选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数字文化馆:网络平台与实体空间》、文化部数字文化建设创新案例汇编以及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的网络培训教材;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等单位共同研制、全国文化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申报的《数字文化馆资源与技术基本要求》成功列入《2019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

特色品牌活动——数字化促进品牌活动发展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多年来,马鞍山市文化馆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了江南之花、周末大舞台、非遗民俗大展演、乡村春晚、网络春晚等系列群文活动,形成了一些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活动。其中“江南之花”群众文化活动迄今已走过了34个年头。为让“江南之花”更持久地绽放下去,自数字化建设开展以来,每年演出信息、精彩视频和图片都经过数字化处理长久地保存下来,并通过各网络平台发布推广,让广大市民群众共享这一视听盛宴。为进一步扩大该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知晓度,2017年,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对该活动进行录播,并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云、国家数字文化网等平台播出;2018年,演出现场首次通过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国家公共文化云、安徽文化云等平台向全国、全省进行同步高清直播,向全国人民展示我市各行各业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成果。2017年,“江南之花”群众文化活动成功入选文化部文化共享工程“百姓大舞台”品牌项目和“全国文化馆(站)优秀群众文化品牌”。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周末大舞台”综艺大赛自2010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届,活动持续近4个月,零门槛参与,准明星登台,城乡互动,规模空前。为增强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率和影响力,文化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第7届、第8届“周末大舞台”的网络歌手大赛。线上部分市文化馆首次尝试以“互联网+群众文化”的形式,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展示,即通过网络征集作品,所有选手参赛音、视频均通过市文化馆网站进行发布,以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相结合的方式产生晋级下一轮的选手。每年均有数万网民参与网络投票并点击聆听、观看大赛盛况。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自2018年起,市文化馆结合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方式,举办了首届“马鞍山网络春节晚会”。市文化馆通过网站、微信及本地具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共同发布活动通知,线上征集作品,经过线下专家评委现场评选出优秀节目进入最终的晚会录制,该活动每年都吸引众多草根明星和民间达人积极参与。最后,网络春晚高清视频通过马鞍山OK论坛、马鞍山智慧旅游、文旅马鞍山、马鞍山市数字文化馆、中广有线电视文化馆等平台正式向广大网民和全市市民推送,数十万市民、网民朋友通过互联网观看网络春晚的盛况,全网联动、全民参与的春节大联欢精彩绽放。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传播新模式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为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整体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与展示水平,2015年,马鞍山市文化馆在全省率先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展示体验厅。该展示体验厅分为“民俗风情”和“独具匠心”两大部分。“民俗风情”以马鞍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题材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制作精细化全息多媒体3D实物展示模型和Flash动画。“独具匠心”利用全息实物建模制作技术,循环播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图片和视频,可实现360度无死角观看,呈现真实的三维视觉效果。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对非遗的兴趣,丰富线下数字文化馆内容,2017年11月底,马鞍山市文化馆建成马鞍山市首个非遗展示馆。该馆内容上分为序厅和悠古传说、民俗异彩、美学匠心、民艺瑰宝、戏曲流芳5个单元,展示马鞍山市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民俗、传统体育、传统音乐、传统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式上充分利用虚拟馆员、虚拟翻书、3D打印、录播舞台、漫画非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展览展示的互动性、体验感,它是一个集展示,传习,展演非遗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此外,马鞍山市还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纪录片拍摄制作工作马鞍山民俗,已制作完成当涂民歌、东路庐剧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博望打铁等21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专题片,逐步实现非遗记录方式数字化。

为全面检验展示马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成果马鞍山民俗,2018年起,每年农历大年初五,三县三区优秀非遗民俗表演团队和群众文艺爱好者走上街头,用原汁原味的“非遗”民俗技艺,为全市数万人民带来极具特色的文化盛宴。为让没能到场的群众也一样感受到现场十足的年味儿,整场活动还通过新华社现场云平台、皖江在线网站、马鞍山发布微博微信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十余万网民在线观看。此外。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和《新闻联播》也对该活动进行了报道,让全国人民共同见证马鞍山本土文化的魅力。


马鞍山一座充满人文魅力和山水画卷的休闲名城(组图)

近年来,马鞍山市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还为其他兄弟单位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树立了信心。2020年的疫情虽然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但是赋予我们文化人更多的是新的任务和机遇,数字时代文化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契机。接下来,马鞍山市文化馆在有效利用现有各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将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为我市群众文化发展激发潜能、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