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龙津广场重树明代尚书应章牌坊的传奇故事

清流县龙津广场重树的明代尚书裴应章牌坊,气势雄伟、雕刻精美,以其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以及裴应章的传奇故事清流县龙津广场重树明代尚书应章牌坊的传奇故事,成了广大市民了解清流历史文化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一道独具本地特色文化气息的靓丽风景。

明代尚书裴应章牌坊包括“奕世尚书”坊和“天官冢宰”坊,牌坊端庄静穆、古朴典雅,坊上遍布雕刻装饰,分别用透雕、镂空雕、高浮雕、线雕等手法历史文化建筑,雕刻出神话人物、龙鱼花鸟等吉祥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据县文体局博物馆馆长刘光军介绍:两个牌坊的名字都是有历史来历的。“奕”本来的含义是“大而美”,“奕世尚书”就是代代有尚书;“天官冢宰”的“冢宰”是官名清流县龙津广场重树明代尚书应章牌坊的传奇故事,它起源于西东时期,之所以叫“天官”,古代六部之后,吏、户、礼、兵、刑、工,以天地和春夏秋冬来定官职,所以吏部尚书是六部里边的第一,是六部首府,所以它叫“天官”。这就是“天官冢宰”的来历。

据《清流县志•人物志》记载:裴应章字元暗,号淡泉,清流城关人。明隆庆二年进士,初授吏科给事中,后官至提督都察院御史,户部侍郎历史文化建筑,南京吏部尚书。

在清乾隆二十三年(1759年)清流《河东裴氏族谱》也记载了这么一段话:“裴应章去世后,御史乔承诏建《天官冢宰》和《奕世尚书》坊,坊立县前(现城关农业银行街口),惜清末或民国早期倾圮,基址无存。”

刘光军介绍:裴应章是我们清流上千年科考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一个进士,是38名清流籍进士的代表,他做过明朝的户部尚书、南京朝廷的吏部尚书历史文化建筑,可以说是清流一千年来科考史上的骄傲,并且他是一个能吏、廉吏,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好的名声。裴应章作为清流县的历史名人,明代有名的能吏、廉吏,重树裴应章牌坊不仅是对于清流县作为千年古邑的历史见证,而且对于当今社会所倡导廉政文化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刘光军说:2014年,清流县委县政府在原址附近立起了“奕世尚书”和“天官冢宰”坊的目的和意义,一是弘扬清流优秀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二是发扬光大名人文化,就是观前贤于育后,承斯文于善己,希望清流多出人才、早出人才。(马起根沈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