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道家思想与佛家思想的相通之处

叶曼: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相通之处道就是这样一种玄妙的东西。 佛教里头说 “心行处灭, 言语道断” 、 “不可思, 不可议” ,跟这个“道可道,非常道” 、 “不可得而名”是一样的意思。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倘若不研究道家南怀瑾老师:道家思想与佛家思想的相通之处,就不会知道中国人为什么可以把一个外来宗教一下子就接收过来,变成我们三大文化之一。所以我们学佛教的一定要懂得道家思想。“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里诸位要注意了,老子很有辩证思想,他提出了很多对立的概念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后面我们还要继续讲。 “无”和“有”是用来说明体用的一对概念,所以在第一章就提出来了。这整句话的意思是有和无的源头是相同的,只是名称不一样罢了,我们都称之为玄,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这句话还有一种句读方式: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这样读的话,意思是这两个都相同的,只是表现出来以后名字就不同了,这也讲得通。“此两者”指的就是有和无。这里面包含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无和有是相对的,当我们说“无”的时候,是因为“有”的存在才有“无”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当我们说“有”的时候,是因为“无”的存在才有“有” ;无和有的来源相同,只是名字不同,它们都很玄妙, “玄之又玄” ,是万物所以形成的门径。

另一方面,前面已经说过,“有”是从 “无”中出来的。两种认识的矛盾该怎么看待呢?我们看看王弼的解释: “两者始与母也。同出者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同出于玄也。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则谓之始,在终则谓之母。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 ”王弼认为无和有就是事物的始和母,始指事物的开始,母指事物的结束。这样一来就容易理解了, 开始是这个事物,结束还是这个事物南怀瑾老师:道家思想与佛家思想的相通之处, 因此事物的无和有从根本上是相同的。 “无”和“有”只是事物的不同阶段的名称;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无”先于“有” ,所以“有”是从“无”中来的。 “无”和“有”各自管不同阶段的事, “无”管事物生出来,变成“有” ; “有”则管事物“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它们两个的作风不同,所以名字也就不同。无和有、始和母都同出于玄。 “玄者,冥也” ,这个“冥”就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既幽深又神秘。它是默然的,什么都没有;并且它从性质上看是形而上的, “不可得而名” ,所以无法讨论它。诸位若是有过写作经验的都会知道,有时候我们想把自己那种微妙、神秘的体会写出来、 说出来, 但却发现不知用什么语言文字去表达。 道就是这样一种玄妙的东西。佛教里头说“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 “不可思,不可议” ,跟这个“道可道,非常道” 、 “不可得而名”是一样的意思。玄妙的、永恒的道是绝对存在的,而事物却是相对存在的。不仅事物是相对存在的,连认识也是如此。 认识的正确与否会随着时间、 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比如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