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皆为中华文明之魂骨

儒、释、道三教,为何道家思想为先?但却不敢为天下先!

昆仑藏钥

2023-05-18 23:43·北京

0

儒、释、道,皆为中华文明之魂骨

儒、释、道,皆为中华文明之魂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儒、释、道,皆为中华文明之魂骨,深植于千年华夏的血脉之中。历经风雨沧桑,此三大精神之柱,为华夏大地献上瑰丽篇章,为世界文明投下辉煌印记,功勋显赫、贡献非凡!

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根基在于道家和儒家,而佛教则是在西汉末期和东汉初期由印度传入,相对于儒道而言,流传时间较短。从文化渊源的角度来看,道家的渊源最为悠久,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在儒、释、道三教中,唐高宗把道家排在第一位。公元625年,唐高宗武德八年颁布的《先老后释诏》中讲到:“老教孔教,此土此宗,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令老先,次孔,末后释。”

儒、释、道,皆为中华文明之魂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瞩目于夏商周之古典时期,三部神秘的卜辞翰墨诞生,即《连山》、《归藏》、《周易》。其中,道家之祖老子,承续了《归藏》之深沉之理——重坤重阴。孔子及其儒家的学说,进一步开发了《周易》之深邃之理——重乾重阳,由此孕育出老孔、道儒阴阳对立而互补的宏大图景。

《太平经》云:“道无奇辞,一阴一阳,为其用也。得其治者昌,失其治者乱。”运用阴阳的对立、交感、转化、消长来探索宇宙的奥秘,解释万物的生长变化,洞察社会的治乱兴衰,理解生物个体生命的诞生与消逝,这便是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卓识透视。从道、儒、佛三教创立人的生平年代和思想创立过程来看,老子当之无愧为先师之祖。

儒、释、道,皆为中华文明之魂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子诞生在约公元前571年左右,比孔子大约年长20岁。虽然老子的逝世年份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司马迁曾提到:“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出关人秦之后,“莫知其所终。”在道家思想中,老子即为三清之一太上老君下凡转世、弘道说法,人间使命完成即回归仙位。释迦牟尼出生于印度,大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儒家思想是粮食店道家思想是药店佛家思想是百货店,卒于公元前486年,比老子略晚儒家思想是粮食店道家思想是药店佛家思想是百货店,比孔子略早,同样人间使命完成即登极乐净土。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的鲁国,卒于公元前479年。据《史记》中的《老子列传》、《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庄子·天运》等文献记载,孔子曾前往洛阳向老子学习周礼。老子对礼非常了解,但却不喜拘泥于礼,知礼而已厌礼。

儒、释、道,皆为中华文明之魂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儒、释、道,皆为中华文明之魂骨

老子劝告孔子要追求清静无为,摒弃私欲和虚荣,以虚无主义的思想批评孔子的“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也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消亡的规律和法则。因此,祖师老子的“道”无量无边、无所不容。

正是由于道家思想,具有如此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包容气度,在战国中期,它逐渐吸收了儒、墨、名、法各家思想,形成了黄老道家思想。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西汉时期。

儒、释、道,皆为中华文明之魂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对黄老道家的这种特点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可以说,黄老道家思想是一种开放、兼容、简约、适事、宜民、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思想体系。正是由于这种特点,黄老道家思想在战国后期迅速蓬勃发展壮大起来。到了西汉初年,它成为当时的显学,登上政治舞台,成为统治思想。东汉末年创立的道教,以老子的“善道教化天下”为基础,成为道家以医行道、济世救人之核心宗旨。

儒、释、道,皆为中华文明之魂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创立主张效法夏商周圣王的治国之道,“主述尧舜,宪章文武”,但周游列国均未能实现。战国时期,法家学说占据政治主导地位,荀子曾试图改造儒学以适应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但终究黯淡离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儒生对其政策不满,导致“焚书坑儒”,儒家遭到毁灭打击、跌落谷底!

在西汉初年,汉惠帝取消“挟书令”,随后汉文帝和汉景帝重新设置儒学博士官,并积极鼓励全国献书,这为儒学的重新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国力也变得更加强盛。汉武帝聆听了董仲舒的建议,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五经博士和太学教授生徒,这些举措使得儒学开始走向辉煌,成为当时文化思想的主流。

儒、释、道,皆为中华文明之魂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本土吸收,逐渐融入了中国文化。同时,佛教也找到了“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的经验,依靠帝王的势力得以大大发展。在隋唐时期,佛教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利用,同时也得到了民间的广泛信仰和支持。

在中国,佛教、道教和儒学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儒、释、道,皆为中华文明之魂骨,这种局面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从儒、佛、道三教各自发展的历史来看,道家的思想发展最早、资格最老。这三种学术思想相互吸收补充。特别是在宋明时期,融合已成为主流,这三个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和理念所在。

儒、释、道,皆为中华文明之魂骨

儒、释、道,皆为中华文明之魂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子的思想和佛家思想讲的大道与凡间欲望相悖,但无欲望作祟人类文明便无法得以正常运转,而根本原因即为阴阳二气的推动。倘若人人都得道超脱凡尘,必然不符合此维度世界的运行法则。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祖师之言,在数千年的政权斗争中,能做到者寥寥无几。实则不少高层几乎都信奉佛道所言之因果,但其不会明说,私下却深信无比。在一定位置上的人,如在乎名利,最担心的就是哪天不在那把交椅,怎会上善若水?

儒、释、道,皆为中华文明之魂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家、佛家思想更体现在个人参悟,追求超脱于尘世,因此道人僧侣所修之道乃无欲于世间名利,道门佛门中人自然不会参与争权夺利之事。世间道人、僧侣所做之事是平衡天道之因果,度化有觉悟的有缘者追求大道、修德立身。老子祖师所言“不敢为天下先”,是因为不争名、不争利,无欲于名利。

综上所述儒、释、道,皆为中华文明之魂骨,如何辨别道门佛门中人真伪即显而易见。如其争名夺利,或以虚妄名利彰显自我,亦或是诱惑他人膜拜崇敬,如此种种早已偏离正道。修道修的是心儒家思想是粮食店道家思想是药店佛家思想是百货店,做的是事,而非修一身衣服、一套发型、一张戳了印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