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被米哈里圈粉,却对“心流”不以为意

10月20日,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心流之父”的创造力大师、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去世佛家思想的人生意义,享年87岁。

他曾出版包括《心流》《发现心流》《自我的进化》等畅销书,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初识被米哈里圈粉,却对“心流”不以为意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它是近年来国内最火的心理学概念,也是为数不多不需要过多解释,大众就知晓的心理学概念,曾为无数人指明幸福的方向。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赵昱鲲早年留学期间,曾修习过米哈里教授的课程,并与其多有交往。

下文摘自他为《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所作推荐序,文中回忆了其与米哈里教授交往的点滴,以及对“心流”从冷淡到惊艳的认知过程,并对其概念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阿信特此整理,以飨读者,让我们从文字中一起追寻大师的永恒星光。

初识被米哈里圈粉,却对“心流”不以为意

初识:被米哈里圈粉,却对“心流”不以为意

第一次读《心流》,是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念积极心理学研究生的时候,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也是授课老师初识被米哈里圈粉,却对“心流”不以为意,要求我们在上课前先把这本书的前三章读了。当时学业很重,时间很紧,我读得很快。

由于我对人生意义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于是顺便把最后一章也读了,后来把中间的部分也都跳着读了一些。

这样读下来,当然收获不大。但对于心流的核心概念我是认同的,因为我自己在创造、学习、踢球、玩游戏时就经常经历心流,我完全认同米哈里对它的描述和研究,那确实是一种很美好的感觉。

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我也采用米哈里的建议,用“明确目标”“即时反馈”“匹配难度”三个原则来改造一些任务,使我能在其中产生更多的心流。

更不用说,在上完米哈里的课后,我就成为他的忠实粉丝——这个不修边幅、带着浓重中欧口音的白胡子老爷爷,在讲堂上却活跃得像个20岁的年轻人,思维深邃、学识渊博,开着各种冷幽默的玩笑,对人却极为和蔼可亲。

初识被米哈里圈粉,却对“心流”不以为意

2017年《心流》中文版上市时,米哈里教授的视频问候

我曾有幸在课间和他一起吃饭,他就主动提起他有个儿子是学东方哲学的,跟我聊起中国传统文化,一下子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

初识被米哈里圈粉,却对“心流”不以为意

初识被米哈里圈粉,却对“心流”不以为意

再读:获取幸福、成功、满足的金手指?

回国后佛家思想的人生意义,我需要给别人教积极心理学,心流自然是绕不过去的一课,我就把这本书重读了一遍。这一遍读得我大为惊艳!

1. 读懂心流,要先弄懂“熵”这个热力学概念

首先,我发现,“精神熵”其实是个绝妙的比喻。米哈里没有具体解释这个比喻,可能让部分对热力学不熟悉的读者有点困惑。

简单地讲,熵是指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越混乱,熵值越高。

人的大脑里的念头就跟分子一样初识被米哈里圈粉,却对“心流”不以为意,时刻万马奔腾。如果没有节制、训练,心就可能经常处在混乱状态,虽然你意识到的也许只有少数几个念头,但在潜意识里,却有多得多的念头在相互冲突,在争夺注意力。

这个时候,内心一片混乱,熵值非常高。但如果进入了心流状态,那就不一样了。

初识被米哈里圈粉,却对“心流”不以为意

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所有的心理能量都在往同一个地方使,那些跟任务无关的念头都被完全屏蔽。

大脑仍在高速运转,但所有这些念头都是非常有规律、有秩序的,就像一支高度有纪律的军队,井井有条地组织了起来,高效率地去完成一个任务。

正如米哈里教授所总结,这就是最佳体验。

2. 心流帮助大脑远离混乱,持久且高效输出

当心熵比较高的时候,在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大脑的做功能力很低,很多心理能量都浪费在内耗上了。但一旦进入了心流状态,心理能量就围绕着同一个主题组织起来,向同一个方向高效率地输出。

这也就是米哈里反复强调的,人在心流状态下的表现最好。而且,如果一个人经常经历心流,以后进入心流就越来越容易,即使平时不在心流状态下,也不像一般人那样心猿意马。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冥想。

初识被米哈里圈粉,却对“心流”不以为意

佛家经常用冥想来降伏内心那瀑布一样奔腾的念头。经过长期练习之后,哪怕不在冥想之中时,心灵也会比常人更平静,遇到意外变故时能更快地集中注意力。

换句话说,心熵整体降低了,一切纷扰念头都销声匿迹,只剩下自己和当前的事物,那种心灵如同冰晶般通透、念头如同雪水般畅流的感觉,就是心理能达到的最佳体验,也是大脑里的奇迹。

3. 社交焦虑、职场难题,心流让被磋磨的生活重拾意义

在我第二遍读《心流》的时候,完全接受了米哈里关于“精神熵”的这个比喻,由此向下,后面很多本来觉得牵强的地方也都迎刃而解,不亦快哉(是的,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达到了心流)。

比如第八章的人际关系。作为一名前理工男,我以前视人际关系为畏途,并且也不认为人际关系有多重要。积极心理学改变了我的看法,让我知道情感、身体、关系至少和理智、思想、个人同样重要。

初识被米哈里圈粉,却对“心流”不以为意

不过最有意思的还是最后一章。它在探讨关于“追寻生命的意义”的时候,提到了人生找到意义之后的自得之乐。

初识被米哈里圈粉,却对“心流”不以为意

用米哈里的话说,“创造意义就是把自己的行动整合成一个心流体验,由此建立心灵的秩序。”

他对此的描述是:

痛下决心追求一个重要的目标,各式各样的活动都能汇集成统一的心流体验时,意识就呈现出一片祥和。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人,感觉、思想、行动都能配合无间,内心的和谐自然涌现。

生活在和谐之中的人,不论做什么、遭遇什么佛家思想的人生意义,都不会把精神能量浪费在怀疑、后悔、罪恶感及恐惧之上,精力永远用在有益的方面。

那么,我们该怎样才能把自己整个一生的行动、思想都整合成一个心流体验呢?

米哈里的建议是,首先要找到一个终生的目标,其次不要害怕复杂性,这就是对人生意义的挑战,而可以应对的技能是“行动式生活”与“反省式生活”相结合。

最终,你既有独特的个人特性,又与周围世界、人们所整合,“只要个人目标与宇宙心流汇合,意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显然,我那时还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回国以后,我开始经历现实的无情鞭打,对世界的看法不再像以前那么乐观,因此心情降落到了一个低潮。

初识被米哈里圈粉,却对“心流”不以为意

这时我又想起了《心流》这本书。我感觉我的人生的混乱度显著上升,心流明显减少。我想:“是时候去向米哈里老爷爷寻求智慧了。”

我把“追寻生命的意义”这一章又重读了一遍。米哈里对人生意义的复杂性的论述让我茅塞顿开。

米哈里的论述让我恍然大悟:我并不需要在这“纯善”和“厚黑”之中做一个取舍,而更应该是把它们整合,整合成一个更复杂的人生意义。

初识被米哈里圈粉,却对“心流”不以为意

顿悟:人生最佳体验的可操作实现路径

为什么油画比素描更美?

因为它动用了更复杂的色彩和技艺,最终把这些无比复杂的元素都统一在一副画里,让我们的大脑不由自主地就会觉得更美。

心流也是如此。一个小孩子兴趣盎然地算数学题,和一个科学家沉浸地思考物理问题,他们俩的心流体验可能是相似的,但是从旁观者看来,无疑是科学家的心流更宏大、更壮丽,因为它要复杂得多。

我当然不是贬低孩子的心流,但是正如米哈里所说:“伟大的音乐、建筑、艺术、诗歌、戏剧、舞蹈、哲学、宗教,都是用和谐克服混沌的好榜样”。

美有高下,技艺有高下,心流也有高下。原本的混沌越多,整合进去的元素越复杂,这个心流就越伟大。

初识被米哈里圈粉,却对“心流”不以为意

那么,自然,那些能够整合无比复杂的人生、世界和世界观,并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有最大的“大心流”。

这就是我第三遍读《心流》时,得到的最大启示。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把这本书读两遍。第一遍是学习心流的概念、技巧,第二遍则是用心与米哈里对话,体验他的这一曲冰与火之歌:

外界纷扰并不可怕,反而是我们铸成更大的心流的能量来源。

最后,我要感谢中信出版。这本书终于不再叫什么《当下的幸福》或者《快乐的真意》了。

它的内容和立意远远地高过了幸福和快乐。它所推崇的人生最佳体验,是奋斗、挣扎、咬牙坚持,当然还有最终整合之后的无上体验。

这才是心流的真意。

心流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开山之作

畅销全球28年,被译成30余种文字

影响全球千万人的开创性心理理论

《心流》

心流的实操手册

《发现心流》

中信童书诚邀各城市绘本馆同仁

阅读推广人成为我们的“中信童书阅读推广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