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佛教中国化系列之六剡东新昌佛教中国化的当代价值

新昌县是浙江省的宗教工作重点县,佛教历史悠久,东晋时期高僧云集,成为佛教大乘般若学研究中心,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近年来,新昌县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与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联手,开展佛教中国化发祥地研究,在挖掘文化积淀、赋予时代内涵等方面不懈探索。自2020年8月起,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办的核心期刊《中国宗教》连续刊登“新昌佛教中国化”系列文章,分享新昌的佛教中国化历史传承与当代实践。

剡东新昌佛教中国化的

当代价值

文:于光 黄夏年

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风靡到江南一带,“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魏晋南朝时期的写照。江南的佛教以浙江与江苏为重要地区,这里不仅培育了有影响力的寺院与高僧,而且还孕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从浙江杭州到新昌到宁波再到普陀山,是一道著名的亮丽风景线,曾经有人称此为“唐诗之路”,其实它更适合被称为“佛教之路”。因为在这条路上分布了很多著名的佛教寺院,这里的佛教早就闻名于世。杭州的佛教自不必说,如果再往东去,我们可以见到诸如新昌大佛寺、天台国清寺、奉化雪窦寺、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老庄开创的道家思想在当今时代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等等名刹名山,这些寺山在中国佛教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新昌佛教中国化系列之六剡东新昌佛教中国化的当代价值

新昌大佛寺开山祖师—昙光舍利塔

东晋时代般若学的“六家七宗”中,除道安的本无宗外,其他六家六宗都在剡东新昌,本无异宗代表人物竺道潜、即色宗代表人物支道林、识含宗代表人物于法开、缘会宗代表人物于道邃、心无义宗代表人物竺法蕴、幻化宗代表人物竺道壹,他们都在新昌大佛寺驻锡过,专研般若,畅玄探幽。

六家六宗的产生,繁荣了中国佛教思想,又因与剡东新昌有密切联系,表明剡东新昌在中国佛教理论界的重要地位。浙东青山和剡溪绿水养育一方人士,为思想家们提供灵感。虽然这时的浙东般若学思想家们还不能彻底、正确地了解佛教的“空”义,存在不足之处或缺陷,佛教所强调的“空”是自性而“空”,不是由人为地主观上先建立了“空”的观念后,然后再谈“空”和认识“空”,但是他们的勇气和对佛教思想思考的态度是令后来人尊重和敬佩的。由于他们推动中国人的思辨深入,促进玄学发展,玄学与佛学互补,对后出的思想和中国佛教宗派建立老庄开创的道家思想在当今时代的意义和价值,具有不可泯灭的重要作用。

六朝剡东时期新昌的般若学开中国佛教般若学先河。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德国柏林访问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到:“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1600年前在剡溪发生的“六家六宗”学术争论,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善于学习外来理论,补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能量表现。学术界通常认为在印度佛教初传中国之时,中国佛教徒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佛教知识,不通梵文,只能用中国传统知识概念来“格义”外来佛教。但是从中外佛教交流史与中国佛教发展过程看,中国佛教徒不仅在开始接触佛教时自觉地选用了中国传统学说概念比附佛教义理,就是在中国佛教徒已经接受并且了解外来佛教的正确知识后,也在继续用中国传统观念来融汇外来佛教,这种“在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的方法,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补充。中国僧人学习接受外来的理念学说,不迷信盲从,不全盘接受,而是加以系统和周密地考察,从不同角度给予理解。例如“六家”每家都是站在中国传统学说基础上去看待外来的印度佛教文化,选用与佛教理论概念相近似的老庄文化去进行比较研究,或者是用儒家的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去勇敢地面对外来文化,与圣贤为伍,与经典同行,他们选择在治学方式的同时新昌佛教中国化系列之六剡东新昌佛教中国化的当代价值,开始预设了促使印度佛教转向中国佛教的想法,因此他们能够尽可能自觉地按照其所认为的“正确理解”方式去运作,并没有消极地等待或停留,这种主动、认真、严肃的态度和积极地面对的学风,是我们现在仍然需要提倡的精神。

当代中国正在积极融入世界,走进全球化时代,剡溪“六家六宗”的先贤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去更加认真与有选择地研究外来文化,并将这些文化付诸于实践。剡溪“六家六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在中国传统特有观念下看待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学习态度,铸成了中国佛教三大传统之一的“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基因,带来的示范后学效应深远而不绝,具有明显的现代意义。

东晋时代般若学“六家七宗”中本无宗创始人、没有到过新昌的道安法师睿智地提出中国社会中特有的“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的政教关系法则,确保几千年来中国宗教与世俗政权和平相处,体现了“宗教中国化”的特点,也是“佛教中国化”的必然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这是根据中国宗教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后做出的最大创新之一。东晋“六家七宗”与政府发生互动是佛教界主动与自觉地选择走向中国化的行为,与名士和居士的互动则是主动与自觉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老庄开创的道家思想在当今时代的意义和价值,促使佛教与社会发生相适应活动,在社会上得以立足发展。近代佛教著名领袖太虚法师说过:“但佛法之流行于世间,以众生世界为依止,故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今中国之政教,既有时代之变迁,而佛教亦应随之而一变其往时之习惯,始能适应社会而生存发达。”中国佛教遵循宗教规律,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这些行为与活动源头,东晋“六家七宗”即是其一,起到先行作用,让后来者找到行动轨范,影响到今天而不绝。

新昌佛教中国化系列之六剡东新昌佛教中国化的当代价值

“六家六宗”主要活动地——剡东天姥山

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交锋具有长期性与时代性并存的特点,不止是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就是在同一国家内的不同民族,或是不同地域文化之间也会展开。东晋时代主要集中在浙江新昌剡溪大佛寺的“六家六宗”,作为一种思想交锋则显示了全国性活动,是南北两地文化的融合,以及南北地域文化,乃至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研究般若思想的起源在北方,道安法师因为参与译经之后,提出疑问,成为本无宗代表人物。般若学研究高峰与派别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在南方,曹魏末正始年间(240-249)出现玄学思潮,史称“正始之音”,改变以往沉闷的经学现象,思想界刮起清新风气,南方社会流行畅阐《老子》《庄子》和《周易》,追求“名士”“名达”,崇尚“虚静为本”的道家思想,同时还吸收了儒家以及佛教和道教的理论,以讨论“有无”“名教与自然”等哲学基本问题而展开的“玄之又玄”的问题,变成了以道家思想为本位,兼综百家思想的时代思潮。

玄学家尊崇道家的自然观,反对儒家的虚伪礼教和禁锢人心的思想,提出“以无为本,以有为末”的“举本统末”的玄学体系,认为“无”是世界的本源或本体,万物皆由“有”生出,而“有”又是以“无”为根本或依赖而存在,故“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也有人强调“生以有为已分,则虚无是有之所谓遗者也”。即万物是以“有”而分出,“虚无”是依赖于“有”而存在的主张,提倡儒道调和,“名教即自然”,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与道家自然主义可以调和起来,仁义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人人遵照安位,不越上,也就做到顺其自然,整个社会就安宁了。

佛教主旨是“诸法实相,般若性空”的离言扫相之理,强调世界万物皆为假名,实则性空的虚幻性。佛教的超越性主张创出一条思想新路新昌佛教中国化系列之六剡东新昌佛教中国化的当代价值,受到了时代的欢迎与研习。

“六家六宗”的不俗表现,提示我们思想的交锋与文化交流始终是中国社会的常态行为,在任何朝代都有这种不间断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六家六宗”以剡东新昌为中心,推动中国佛教般若学的讨论,开创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佛教中国化”的“剡溪模式",对今天中国佛教融入世界宗教之林,讲好中国佛教故事,仍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新昌佛教中国化系列之六剡东新昌佛教中国化的当代价值

新昌佛教中国化系列之六剡东新昌佛教中国化的当代价值

新昌佛教中国化系列之六剡东新昌佛教中国化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