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学思想精髓 图画日签:分享一张图,32篇答疑解惑

图画日签:分享一张图,主要选自影视、动漫、艺术画作、摄影

文学日签:了解一个文学知识

布告栏:广告牌

偶尔推出特别栏目「专题策划」

本周主题: 旅行;欢迎加入公号群讨论分享

文艺学 荐读

本文4748字

「文章介绍」

本文选自书籍 《智慧100讲》,作者:刘笑敢,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1。寥寥五千余字的《道德经》蕴含着无穷的生命智慧,但也因它的简洁道家哲学思想精髓,引发了后世读者的诸多迷思。刘笑敢教授在本书中通过八大主题,将《道德经》八十一章妙语整合为融贯的道家思想体系,详解《道德经》的核心关键词:道、自然、无为、正反……更有老子治国理政的独特命题和以及现代社会的重要启示。68项专题解读,32篇答疑解惑, 为读者扫清《道德经》的阅读迷障,深入浅出地传授老子的独特智慧。

「作者介绍」

刘笑敢(1947—)

刘笑敢,北京大学哲学博士(1985),曾于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曾于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伦敦大学、PSR、CST等院校任访问学者、客座教授、讲座主讲人。曾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创办主任,《中国哲学与文化》创刊主编,现为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荣誉主任。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道家与中国思想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选读」

老子的思想有自己的体系吗?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先来从总体上讨论一下老子思想的体系问题。什么是体系呢?我说的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包括多种部分,又大体一致的比较圆融的结构。这里有几个要点:一是有不同的部分,二是不同部分构成了一个整体,三是这个整体有大致融贯的一致内容。据此,我们看到,老子思想至少有道、自然、无为和正反观这几个部分,这几个最重要的部分构成了老子思想的主体,而这个主体的不同部分有大致一贯的理论内容和思想主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老子的道和其他概念的关系。 大家都会承认 道是老子哲学中最高、最重要的概念。最高的意思比较简单,因为它是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根据,万物和一切存在都是由它开始的,也是以它为根据的。这里我说的是由它开始,而不是由它生出。因为道生一的生不是母生子的生,所以有人说道生万物是不生之生,不是动物式的生出下一代。如果是动物式的生产,那就无法解释非生物的物理世界是如何产生的。道也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具体东西,我们讲过道只是那个可以作为天下之起始的东西的表字,或者说是一个代号或符号。道是推理的结果,按道理,宇宙万物一定有一个起源,它到底是什么,不知道,姑且称之为道。万物产生后,又有一定秩序,天在上,地在下,冬天有雪,夏天有雨,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决定这种现象的也是道。所以道一方面是宇宙的万物的起源,另一方面又是宇宙万物生成之后存在变化的根据。

作为宇宙总根源和总根据的道不是有意识地生成万物、保护万物的,就此来说,它是无为的,也是自然的,似乎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用现代的哲学术语来说,它是“实然”(what is)的客观的存在,但是老子之道作为宇宙总根源,也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基本的或最高的价值方向,也就是一种中心价值。用哲学术语来说就是“应然”(what ought to be),也就是关于人类应该如何做的概念。这就是说,道一方面有客观存在的意义,又有价值指导的意义。有人从现代西方哲学的实然和应然二分的理论出发,认为道如果是客观存在,它就不可能是有指引功能的中心价值,道只能是二者之一。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实然、应然的概念主要用于命题和判断,不适用于宇宙起源或根源等根本性概念。 上帝的概念、儒家天理的概念、佛教的空的概念都既有最高的实际存在的含义,又有指引我们应该如何做的含义。

第二,我们来讨论老子的 自然。

道为人类社会指出了什么价值原则呢?最主要的就是自然,当然道也体现无为的原则,也体现玄德,所以有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的说法,有道常无为(第三十七章)的说法,也有道体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玄德的说法(第五十一章)。当然, 道的价值意义往往通过圣人来体现或实现。从目前所有的典籍来看,老子是第一个使用自然这个词语和概念的。自然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由于自然的概念一出现就开始演变,到了现代汉语中又有了很多新的含义。一般人常常会根据现代汉语的自然来理解老子的自然,这就成了我们准确理解老子之自然的障碍。

我们根据《道德经》中五处讲自然的段落,分析出老子的自然有最高的含义,因为道要效法自然(第二十五章),同时道之尊贵也是自然的(第五十一章),道之自然就将自然的概念提到最高的价值地位。

道是一种最高、最后、最根本的客观的实体概念,而道要效法自然、体现自然,说明自然有最高的价值地位。

老子又说圣人要辅万物之自然(第六十四章),又有百姓皆谓我自然的说法(第十七章),这里万物、百姓都是包括一切全体成员的概念,说明自然也是用于全体和整体的价值,因此它就有了整体和全体的含义。

以上各段所说的自然都是道和圣人所推崇、所体现、所追求的概念,第二十三章中希言自然的说法也是圣人的特点,因此自然明显有了价值的含义。这意味着人们要去自觉地追求和实现它,所以老子的自然也隐含着自觉去实现的意义。这不是自然的直接意义,但是我们将它单独提出来作为自然的一个特点,因为在后来的自然的词义中,经常有无心而为的含义,这和老子的自然是要自觉地去实现的含义完全不同,为了避免这种常见的误解,我们将自然的价值义中的自觉义单独提出来。所以,我们要强调的自然就有最高义、整体义、价值义,以及自觉义。

那么老子所说的自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我们对原文的分析,自然或许应该理解为整体的、自然而然的秩序,这个秩序绝不是自然界的,不是野蛮状态的,不是个体自己的,也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而是人类文明社会中的。为了防止种种误解,我们特意将老子之自然解释为人类文明社会中的自然而然的秩序,简称为 人文自然,这样说是为了避免一般人将老子的自然解释为与人类社会无关的、自然界的、或生物本能的自然。说人文自然会让人想到人文主义的自然,这样理解并不准确,但是一时也找不到更为简明的表达。其实,不少道家学者也认为老子的思想和儒家思想一样,也是人文主义的,所以即使误解,也没有根本性的错误。

第三,我们来讨论老子的 无为。

如何实现自然而然的秩序呢?根据老子的说法,就是要靠无为的方式和原则。第六十四章说“是以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弗能为就是对一般的“为”的否定,就是无为之原则的体现。圣人不能做一般的为,能做的是“辅万物之自然”。显然,“辅”不是一般的“为”,而是与无为相一致的。第五十七章以圣人的口气说“我”如何如何,实际就是说圣人无为、无事、好静、无欲,民就会自化、自正、自富、自朴,也就是整体的自然而然的状态。这也就是说圣人无为就会实现自然而然的秩序。理想的社会秩序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而不是靠圣人的全面设计和控制。按照老子的说法,民之苦难恰恰来自上位之人的控制,压迫,所以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就是强调,老百姓饥饿贫穷,是因为在上位的人收了太多的税。社会当然需要一定的管理者,但管理者往往有意无意地借重自己的地位和权力限制了百姓的自由,过多地拿走了百姓的财富。但是, 老子认为上位者是有可能实现理想的秩序的,这就是“辅万物之自然”的方法和原则。从正面说是“辅佑”的方法,从反面说就是减少和限制自上而下的控制行为,也就是为社会的管理行为和急速变化提供一个刹车的思想机制。

关于老子的无为,我们需要再一次提醒的是, 无为的行为主体是圣人,也就是在上位的人,而不是针对一般人的。无为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社会效果,而不是单纯地减少社会行为。

简单说来,无为一方面来自道的楷模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道所代表的自然而然的社会秩序。

第四,我们来讨论老子的 正反观。

正反观不是来自一个简单的概念或某段具体的论述道家哲学思想精髓,而是贯穿于老子思想的一种思想方法,也就是说正反观是来自道的。《道德经》中说到“反者道之动”(第四十章),说明道意味着事物会不断地走向反面。我们将正反观的理论概括为四个层次,也就是正反相依、正反互转、正反相彰(包括以反彰正),以及以反求正。这四个层次包括了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事物的存在、演化的客观趋势,也包含了人们观察世界和处理问题时应有的以及有益的态度和方法。

在这四个层次中,前两个层次,即正反相依、正反互转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描述,是我们认识世界时应该看到的客观世界和万事万物可能的、不断发生的趋势,以免我们以简单的、僵化的、教条的方式理解世界。在后两个层次中,一个是正反相彰,这是一种客观描述,比如大成若缺,大巧若拙;但《道德经》中还有很多是以反彰正的,即从反面入手,或以反面的因素来达到彰显正面因素的效果;比如“知其雄,守其雌”。这样,以反彰正就变成了一种方法。

以反彰正只是以反面来彰显正面的内容,而以反求正则是从反面入手,更好地实现正面的效果,典型的代表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柔弱胜刚强。

以反彰正和以反求正为柔弱无为作了论证,也就限制了在上位的强制和控制手段,这也有利于实现自然而然的秩序。

总体说来,道直接推重和体现自然、无为的原则和方法,也为正反观提供了最高的依据。自然是道所代表的最高价值,也是应该推广无为原则的原因。而无为一方面体现了道的特点,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自然而然的秩序。正反观一方面体现了道的反者道之动的特点,另一方面为提倡和理解无为、自然提供了一个与世俗观念不同的视角,即无为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以及自然的秩序高于强制的秩序等观念。

老子的道、自然、无为、正反观四个方面各有不同道家哲学思想精髓 图画日签:分享一张图,32篇答疑解惑道家哲学思想精髓 图画日签:分享一张图,32篇答疑解惑,但可以相互融通,可以相互支持或支援,构成了一个大体圆融的思想体系。说大体圆融是说一方面,它不是一个严密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它的确有大体融贯一致的内容。我们理解老子思想,不能孤立地理解自然或无为,也不应孤立地理解小国寡民,以德报怨,知雄守雌,战胜以丧礼处之等思想内容。

总之,在今天理解、运用老子思想,应该尽可能全面地理解老子思想的整体性以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避免孤立地解说某一术语或概念。

听歌 ~

‍‍

图画日签2023/1/17

道家哲学思想精髓 图画日签:分享一张图,32篇答疑解惑

电影|倩女幽魂 (中国香港,1990)

导演:程小东

编剧: 梁耀明 / 林纪陶 / 刘大木

主演: 张国荣 / 王祖贤 / 张学友 / ...

剧情:宁采臣与燕赤霞安葬好小倩的骨灰后,分道扬镳。宁采臣回到世间,正是奸臣当道,朝政混乱,民生困苦的时代。宁偶入一家黑店,险被残杀之际又被捕快误抓入狱,遇到名士诸葛卧龙,得其相救。逃出狱后路经一所荒寺道家哲学思想精髓,被年青鬼马道士知秋一叶缠上,误会不断。山庄中阴森恐布,隐藏着一只巨尸,然巨尸未现,却出现一伙白衣鬼魂。宁偶摘掉其中一女子面具,发现其竟与昔日恋人小倩一模一样…

️ 文学日签 2023/1/17

临川四梦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剧作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是作者对个人旧作《紫萧记》的加工、改写,表现霍小玉、李十郎在爱情上的坚贞;《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南柯记》、《邯郸记》是汤显祖的晚年作品, 分别取材于唐人小说《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写人生无常、宦海风波。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布告栏

这是一块供大家交流的地方

你可以把这里当作校园里的「布告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