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儒学的演变及就业前景分析

儒学的演变

春秋时期--儒学的开创

开创者孔子

1.核心思想是“仁”,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学说;他反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出现的苛政暴政,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 “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包含民本思想。

2. 提出“礼”。针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的社会现实,他又强调以“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号召“克己复礼”,即恢复理想中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实现社会稳定,同时以中庸思想和“和而不同”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3.教育方面: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扩大的教育对象的范围;他以“成人”、“君子”为教育目标,提出“因材施教”等诸多重要教育原则。

4.文献方面:他整理编订文献“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传承。

战国时期—儒学得到丰富和发展

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孟子:(“亚圣”)

1.提出了以“仁”、“义”、“礼”、“智”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体系,以“仁义”为最高道德原则。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发展了孔子“仁”、“以德治民”的观点,提出较为完整的“仁政”理论,要求统治者停止兼并战争,减轻赋税,制民之产,尊贤使能。

3.发挥了“民本”思想,提出了以“民贵君轻论”为代表的民本学说,成为其思想体系中最为宝贵的成份。最典型的是言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伦理观上主张“性向善”,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

1.天人关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制天命而用之,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2.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掌握“礼”; 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

3.君民关系:舟水之说(君舟民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主张“性恶论”。

惨遭摧残——秦朝

秦朝虽已一统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的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遗留的政治势力和思想影响,釆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焚烧百家书籍,坑杀儒学之士,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高考志愿填报:儒学的演变及就业前景分析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代表人物董仲舒:

1.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 针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实,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孝道。

宋明时期儒学上升到新高度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将儒学上升到新高度即理学: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1.程颢、程颐(北宋):理是万物的本源,理的核心是“仁”;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2.朱熹(南宋):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观点有:理气论(理和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存天理,灭(或去)人欲”、心性论(性无不善,情也应当从善)。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反对理学的繁琐回归本心。

3.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创立者:“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4.王阳明(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 “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致良知;知行合一。

明清之际的儒学新发展

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反正统反权威;反对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1.李贽(明后期)否定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权威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核心分别是,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肯定人的正常需要,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3.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梁启超归结其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4.王夫之:“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提出耕者有其田;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核心分别是,唯物主义者。

刷题巩固

01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清静自然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两个学派分别是(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题目中的“做事讲求道德”即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德治”的观点;“超凡脱俗、清静自然”即先秦时期道家学派“逍遥”“无为”的思想。故本题答案选A。

02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下列观点与之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战也胜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核心分别是,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屆,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题干“乐以天下高考志愿填报:儒学的演变及就业前景分析,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下》。C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故本题答案选C。【拓展】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被人们称为“亚圣”,在儒家仅次于孔子,孟子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提倡“仁政”,他主张“施仁政于民“,并宣称“民为贵,君为轻”。他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至今是人们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03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对中国,东亚、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下列有关儒家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

B. 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

C. 奉孔子为先师

D.西汉以后,儒家思想逐渐在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而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B项说法错误,当选。《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包括:《易》、《诗》、《书》、《礼》、《春秋》,《左传》、《公羊传》、《毂梁传》高考志愿填报:儒学的演变及就业前景分析,《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尔雅》,A项说法正确。儒家思想奉孔子为宗师,所以又称为孔子学说,C项说法正确。西汉以后,董仲舒迎合汉武帝的皇权至上的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D项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