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中国古代名教时代的前世今生!

二、礼乐、名教时代

礼乐、名教时代大约1200年。朝代是周秦汉。时间为公元前11世纪—公元2世纪。这个时候,世界文化进入各自的地域特色,中华民族到了德政时期,这个时代的德政是纯中国化的文化,没有受到任何外来文化的杂糅和渗透,是中国的元民族文化。它的最主要特征是仁德、义理和术教。在这个时代,众多伟大的思想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甚至超越了封建帝王的政治影响。他们的理论成为主宰民族性格和文化甚至于政治导向。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墨家“民本思想”的盛极一时。法家思想的“君主集权”并形成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秦朝。这些都是纯粹中国特色的元文明。到最后,儒家思想大一统。“三纲五常”的教条理论是对德政名教的进一步固定。这个时代,主要是通过儒学政治思想的传播和推广达到重视名尊重名的目的。号召人们珍惜自己的声名和羽毛,要做君子和杰出的人。也因此,中国首次迎来了士人英雄时代。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代表是周公,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等。政治代表为商鞅、秦皇、汉武等。

自周代始高考志愿填报:中国古代名教时代的前世今生!,中华历史进入名世纪,也就是说名教时代。也可称作德政或仁政时代。

高考志愿填报:中国古代名教时代的前世今生!

所谓“名教”,就是以名为教,事实上是以“好名之心”去对抗“情欲”。这个“名教”针对的是普通人名不正则言不顺是道家的思想,即“中人”。“上智”“不待教而善”名不正则言不顺是道家的思想,“下愚”则“待刑而惩”,对于普通人就要通过“以名为教”的教化方式,去培养好名的欲望,藉由“清议”或舆论的力量高考志愿填报:中国古代名教时代的前世今生!,使人们摒弃邪恶,不至于触犯法律而受刑法。名教之名,大约相当于今日所说的意识形态,名教之教,就是宣传推广。那么,所谓名教,就是政治思想宣传工作。孔子说,“必也正名乎”。

西汉大儒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汉武帝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故也有“纲常名教”的说法。在汉魏时代约等于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粗略的说,也就是儒教。

周公是中华名教时代的起始者。中国的封建制度或者说封建社会可以说是从周公开始的,周公的分封制对中国影响极大。礼乐文化开启了德政时代。《管子·山至数》:“昔者周人有天下,诸侯宾服,名教通於天下。”孔子的仁政是树名。名不正则言不顺。成为名教代言人。名教促进了士人群落的崛起。名世纪的主导是儒教(或哲学)。以孔孟董为代表。中国并无严格的奴隶社会。从周朝开始就是封建社会,只是说属于原始特色的封建社会。

周的开创者是周文王。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他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奉行德治,政化大行。武王为了“屏藩周室”,拱卫周王朝,进行了封建。周公为周朝制定了礼乐等级典章制度,推行井田,制礼作乐,建章立制,主张“明德慎罚”。 他“制礼作乐”。 “礼”强调的是“别”,即所谓“尊尊”;“乐”的作用是“和”,即所谓“亲亲”。有别有和,是巩固周人内部团结的两方面。儒家思想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礼”,也源于周公。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有秩序的社会。他后来反复强调的“正名”就是周公礼乐思想的发展。

高考志愿填报:中国古代名教时代的前世今生!

“名教”的系统理论是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仁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发现仁,并且把礼乐文化植根于仁的基础上,这是孔子对中国文化最伟大的贡献。借助于仁,中国传统文化顺利地实现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转折;借助于仁,孔子之前数千年和孔子之后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得以沟通连接,而没有中绝断裂。以仁为核心的名教在中国影响最为深远。孟子在孔子仁说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的仁政说,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荀子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韩非提出了“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的著名论题。对名教进入实质有极大作用。以他的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的秦朝是对中国大一统的实际运用。

董仲舒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他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名教文化,使儒学成为官方哲学,其中心是“德主刑辅”。董仲舒的儒术比如“三纲五常”是儒家文化的顶点,也预示着儒家文化也即名教名世纪的衰落。因为接下来形成的歌功颂德风气和空疏学风民风形成了“假、大、空”的社会风气。并预示了德政名教

高考志愿填报:中国古代名教时代的前世今生!

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公元68年汉明帝创建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也是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同时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太平经》的完成标志着道教的初创。而道教实体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组织的出现也暗含了一个新的影响民族历史性格的初萌。

总的来说:中华名教时代是最早的具有纯粹中国特色的历史时代,也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往后一千年,即从三国到北宋。都是对名教时代的抵抗。特别是魏晋时代兴起的玄学,是道、佛、儒的杂糅名不正则言不顺是道家的思想,因而形成审美为主题特色的情世纪。直到理学的诞生。中国又重新回到“名教”时代。理学原本就是儒学的翻版。是另一种形式的名教。只是,它已经不是纯粹中国特色的名教了,而是杂糅了整个东方文化即佛道甚至于伊斯兰教的特色。

高考志愿填报:中国古代名教时代的前世今生!

王充率先对德政空疏的学风发难。他被称作名教第一罪人,他的“疾虚幻”的唯物主义学说的兴起,使他成为名教的掘墓人,还有张道陵创建的道教,汉明帝建造的白马寺引发的佛教传播。同时成为新的即将到来的“情世纪”的启蒙先锋。曹丕建魏,名教为核心的时代结束。蔡邕,孔融,诸葛亮,刘备等是名教的殉徒。摘自敬凌先生的《中华民族的性格历程之二》

敬凌简介

湖湘人在岭南。独立学者,心学家。号诚宗,安仁子,敬诚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