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什么要写作《道德经》一书?无非是要把他的思想通过这些文字来传递

老子为什么要写作《道德经》一书?无非是要把他的思想通过这些文字来传递

文|新知堂原创

老子为什么要写作《道德经》一书?无非是要把他自己的思想通过这些文字来传递给大家,从而与大家分享自己对自然与社会独特的理解与认知。

我想世界上众多思想家撰述其著作的目的也都是这样的。假如,牛顿不写他的《原理》,我们谁会想到还有万有引力的存在。爱因斯坦如果不写他的相对论论文谁会知道时间还会有快慢、空间还会变弯曲呢。

没有弗洛依德的著作我们就不会知道什么是潜意识,没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我们就不会知道人类是从猿猴演变而来的。

老子为什么要写作《道德经》一书?无非是要把他的思想通过这些文字来传递

哲学要研究认识论,要说明人类的知识究竟从哪里起源。我们都知道没有经验人类不会形成知识,但是只有经验也是不会形成知识的。为什么动物就不会有知识,这就说明创造知识是人类大脑特有的机能。

知识究竟从哪里来?它是我们从“知识树”上摘下来的果实。我想要吃苹果,我就要到苹果树上去摘,我想要吃梨子,我就到梨树上去摘,如果我想要学知识,那我就要到“知识树”上去摘。

也就是说创造知识的大脑与只会学习知识的大脑是不同的。树有品种类别的区分,人类的大脑也有其自然的分类,哲学家、思想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政治家、艺术家,这些常常被我们称为天才的存在,其实就已经说明了人类的大脑具有自然的区分。

你可能会说了,你这是唯心主义,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只是经过了后天培养才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分工。当然你也可以坚持你的观点,但你需要在认识论里搭建从经验到知识的桥梁。

人类的知识是人类大脑的产品,创造知识的大脑与不会创造知识的大脑具有天然的分别,天才从来都不是学来的。这个说法大多数人听了都会感觉到难以接受,似乎很伤我们的自尊,但事实却是在人类历史上能作出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特珠贡献的人往往是屈指可数的。而且在认识论里从来都没有成功构筑过从经验到知识的模型以取代天才在促进人类知识进步的特殊作用。为此我们也只能暂时认可这一假说。

老子为什么要写作《道德经》一书?无非是要把他的思想通过这些文字来传递

人类文明现象也的确有奇异之处,四大文明近乎同时发生。不仅如此,在几乎相同的时代里,彼此互不联系的文明体系中都各自发生了文化的繁荣,产生了一批思想巨人,并分别诞生了本民族的伟大著作。

西方学者称之为四大文明的轴心时代。我国的轴心时代起自春秋时期,首先诞生了老子和孔子两位历史巨人,孔子的著述较丰,被后世儒家学派视为宗师。老子的身世成谜,其著作仅五千言,后世称为《道德经》,其学说古奥难通,数千年来都没有获得一致的认识,《道德经》被后世道家奉为经典,并将老子看作道家的宗师。这其实只是一个误会,就像木工奉鲁班为祖师爷一样。

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这样一本书?如果我们将老子放到春秋时代的乱世中去思考,那它就不可能只是一门旨在修身养性的学问。孔子不管他主要维护谁的利益,但他却始终是在为整个社会的前途而思考,天下大乱会令他忧心忡忡,他一生都在梦想着自己成为周公而使天下归于太平。

他不是一个为自己而活的人,他活着,他思想的终极目标是要使天下从大乱转变为大治,所以我们称孔子为历史巨人是恰如其分的。如果老子的学问只为修身养性,他看到天下大乱但却视而不见老子道家核心思想,只管独善其身,这不过是一个历史逃兵的形象,如何称得上历史巨人的名分。果真如此,这样的学问不做也罢。

所以,老子的学问同样也是为整个社会而作,也是要回答天下为什么会大乱以及如何才能使天下从大乱转变为大治的问题,只是他的观点与孔子的大不相同,又不站到统治者的那一边,再加上他那道的概念扑朔迷离,不容易被大众理解自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老子为什么要写作《道德经》一书?无非是要把他的思想通过这些文字来传递

老子将他的思想通过《道德经》的文字传递给大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观点。为了实现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观点的目标,那他就需要在其作品中陈述自己的主要观点。

可是,你说过的别人就一定要信以为真吗?为了实现让别人认同自己观点的目标,他又需要在自己的作品中论证自己的观点。陈述主要观点和论证自己的主要观点,这是一个旨在说理的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讲一个道理别人就能够认同,就会无条件接受,除非那是神。我的观点是什么?它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正确?老子说理也必然离不开这些环节和步骤。任何一个学说都应当有一个中心思想,都要表达一个主要观点老子道家核心思想,当我们读过这些著作后,往往可以使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这一著作的主题思想。内经上说“知其要者,一者而终”,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可以将老子《道德经》的主题思想概括为以下两句话:道无为万物能治,德无为天下能治。法无为是政治的根本法则。

我们要想了解这两句话的具体含义,就需要知道老子无为这一概念的具体定义。无为的定义要找哪里去找呢?还是要到老子的著作老子的学说里去找。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比如我正读亚里士多德,非要到笛卡尔的著作中找寻亚里土多德的概念的定义,这样还有可能读懂亚里士多德吗?

老子的思想包含在《道德经》的经文中,为了阐释他的思想或特有的观点,他就有可能使用别人未曾使用过的概念,这个时候这些概念的定义就只能由他的学说来赋予,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有过创造新概念、新词汇的现象。比如,牛顿对时间这一概念的定义就与爱因斯坦对时间的定义不相同,虽然都用时间这两个字来标志它。

老子为什么要写作《道德经》一书?无非是要把他的思想通过这些文字来传递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经文中所说的玄德,其具体定义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翻译为现代的意思就是只求奉献而不求索取。

他说宇宙中有道这么一个无限的实体,它是我们经验中有限事物的原因,没有道我们的经验中的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样看来道必然是这个世界的真实主宰了。

我们完可以说它是经验世界的母亲、主人、或最高的统治者,但人们却无法经验到它,因为它没有因为自己对于自然万物的巨大功劳而高高在上,称孤道寡,反而隐身于万物之后之下,以致于还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相信它会真实存在,只要听到道的学说就大笑而讥之,这就是“大象无形”,“大白若辱”。

道实质上是万物的主宰,但却不以万物之主自居,反而退隐于万物之下之后,这是道于万物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也就是道无为。

反观春秋时代的现实社会,统治者们都争权夺利,高高在上小六壬,称孤道寡,生怕老百姓会忘记他的功劳。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住最好的,无限欲望于权力、财富。

他们不知道正是自已的贪高争上,才是导致天下不能得太平清静的根本原因。统治者统治万民,无疑是功于社会的,但他们因功而居,贪高争上老子道家核心思想,为王为主,奴役百姓,这即是“生而有、为而恃、功而居”了,也就是有为。

宇宙万物为什么治?就是因为道守无为的玄德。天下为什么会乱?就是因为人主都有为。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若要使得天下归于太平清静,那只有让人主效法天道无为之德,以无为治天下,天下才能得大治。

这就是老子《道德经》要陈述的主要观点。所以我们说老子的学说主要是社会和政治的学说。

老子为什么要写作《道德经》一书?无非是要把他的思想通过这些文字来传递

为什么无为必然会优于有为?哪个统治者愿意放弃对权力和财富的欲望?哪个帝王能在夺得天下后功成而身退?

所以老子会慨叹“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矣”。为了说服读者老子为什么要写作《道德经》一书?无非是要把他的思想通过这些文字来传递,让人们都认同他的观点他就需要对他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这些内容在经文中也是必须要有的,在《道德经》里老子用有为有以为和无为无不为两个命题对无为胜于有为的道理进行正反面的论证。

经文中很多具有辨证意义的箴言警句其实都是这两个命题的表述。比如,“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就是有为有以为这一命题的实例证据。

又如,“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又是无为无不为的具体例证。所以,读书不仅要知道某段文字在说什么,还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一看到经文就被吓住了,不敢去怀疑,不敢问为什么,这样就不可能读懂它。

如果我们假设老子《道德经》包含一个哲学学说,旨在说理,那么经文中就必然包含了主要观点的陈述和论证的内容,如果没有这些内容那它就不是说理的作品,其实就这么简单。

我们读老子的目标不也是为了获取它的主要观点,以及审查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吗。我国古代的经学传统将文字作品本身神圣化,只在考据字句上下功夫而忘记了理解其内容。要知道凡是原理性的内容都是简单,再者世界那么多智者匠人留下典籍存惠于人,只有我们中国的祖先是神是圣而不可企及,这于理也不合呀。

孔子、老子作为哲学家和思想家不比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更高明更神圣,读老子孔子书与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原则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老子为什么要写作《道德经》一书?无非是要把他的思想通过这些文字来传递

我们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要走理性的可理解的道路,搞一些虚而玄的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很深奥但又讲不出什么实质的道理来,这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

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的经学传统又有多少有效的自然法则被推导出来呢?没有坚实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容作基础,我们中华文明是难以在理性和科学昌明现代社会中立足的,我们古人的典籍只是古人在观察自然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和学说的陈述,而不是我们华夏民族对于自然与社会认识的终点老子为什么要写作《道德经》一书?无非是要把他的思想通过这些文字来传递,就如同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也不是物理学的终点一样。

为了我国文化未来的发展我们就需要打破对传统典籍的迷信,重寻古人的思考之路,从观察和认识自然开始,而不是扎进本本里去发展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会爬到古人的肩膀上去看世界,而不是仅仅站在他们的背影里去思考。世界文明方向都是向前的,我们中华文明也不可能停滞不前。

人类认识的终极目标是理智的理解自然与社会,我想这也应当是中西方文明的共同目标,理性思考是人类知识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传统文化的研究也必然离不开它。理性昌明便没有迷信的立足之地。

应当做的是对老子所面对的和部分解决的问题继续做出解答,而不是迷信他的答案。

【参考文献】

《老子译注》 高亨

《老子》 李存山 注译

《老子思想初探》 李红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