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初始由来——周易篇之二:义理派

周易的初始由来——周易篇之二:义理派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而要了解我们的历史与文化,就须从儒释道三家开始,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为历代文人学者所竞相注释。

相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一部族首领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得有背负"河图"的龙马负出黄河,有背负"洛书"的神龟负出洛水后而作画八卦,这便是周易的初始由来。周易这部经典最初只有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系为占卜而著,后人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注释,从而有了"易传",也称"十翼"。易经是“易”的经文,而“易传”则是“易经”的注释。现今通俗理解为:"易传"是为孔子所注,孔子将其自身对易经的理解进行了诠释。为何定为此书名?“周”指周朝,“易”则作日月之解,即变化的含义。因此被后人称为"周易"。

周易的形成本源在于占卜。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于是便有了天地,阴阳,四时,八卦,它包含了我们宇宙的所有物质。周易流传至今,大致可分为两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易学强调的是人文之理,而象数派易学强调的则是自然之理。因此义理派议的是人文科学,而象数派论的就是自然科学。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汉代象数派,倡导卦气说,讲节气、天文、历法等,并以此创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占卜体系,该体系即为今日所看到的"纳甲法",也称“火珠林法”,在民间也可称为“文王课”,周易预测最先是用筮草,后改用三枚铜钱进行预测,现亦可用三枚硬币替代。 历经千年,经无数学者总结,已成为一套理论较完善、平均准确率最高的占卜法,故被后人称为中国传统预测术中的“大统之法”

当代大学生在学校里学的就是义理派理论,重点讲的是周易的人文思想。而周易预测的实质在于运用周易的本质内容进行预测,即象数派理论的观点。故学习周易只学其人文哲学,而不探究其本质和根源,显然是片面的。时下推崇学习国学,而周易这部经典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那么,近代诸如将周易预测冠以封建迷信论也是不全面的提法。人们固然需要接受先进科学的事物,然而以偏概全,将事物绝对化,这本身就是不科学、不明智的表现。

何谓科学,何又谓迷信?关键在于人的主观认知程度。倘若不明就里,盲目崇拜,那么再高深的科技都有可能出现错误,难道这也是迷信?比如,天气预报为晴到多云,降水概率为零,而天上却飘起了雨,试问这种预报是科学的还是迷信的?当然没有人会认定其为迷信,尽管预报确实有误;再如,经济频道的股票预测,每天都有不同的分析师对明天的股市进行预测,预测的结果各不相同,可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那么预测出错的股评家难道会被舆论认为是迷信吗?肯定也不会。这便是"预"的含义。无论是天气预报还是股票预测都有预知推测的涵义,既然是推测,那肯定会存在误差的可能。可同理的周易预测一旦出错周易预测股市方法,却立即会被人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呢?

周易被大多数人误解的根源均出自其对周易这门学科的了解不够,往往是道听途说,就信以为真了。这就类似于:因对某人缺乏必要的了解.就断定此人为恶人,且不容其有任何辩解,那么即便该人本性为善,也会因此遭受他人的误解,被视为不受欢迎的人。周易预测也有诸如此类的遭遇。在现代社会,尽管周易预测被无情地批判为骗人的、封建的、迷信的伪科学,但其仍有众多上至达官贵人、下及黎民百姓顶礼膜拜者,笃信其者大有人在;且类似书籍也长年经久不衰,畅销异常;更有诸多新生代力量加入探讨研究周易的行列,周易之无限魅力可见一斑。因此我们坚信,周易预测也不会因某人或某报道的批判就被断然否定,其预测功能绝对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并研究周易预测的理论周易预测股市方法,这正说明周易预测存在强大的生命力!

周易的初始由来——周易篇之二:义理派

遇到很多问卦者,常常是自己也不明白到底是要问些啥事,也说不清想预测的内容周易的初始由来——周易篇之二:义理派,这样往往会影响到预测的准确性。曾有一女士,问其子与父是否有缘。乍一听,以为是测父子关系融洽否。可细问后,才知“女士本人与丈夫闹离婚,但此时已有身孕,不知这段婚姻会怎样周易预测股市方法,担心孩子的将来“,便想当然的理解为孩子要是与其父有缘,就不会离婚;若无缘的话.就会离婚。其实这类情况应直接问:我与丈夫的婚姻关系今后会如何。

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一些人故意将周易预测的神秘感扩大,其实周易预测本身是一个朴素的五行生克原理。中国历代的预测术都离不开周易思想的理论,只有当人们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后周易的初始由来——周易篇之二:义理派,才不会受骗上当,也能明白其是不是迷信,这点有待大家进一步的认识。

周易的初始由来——周易篇之二:义理派

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发扬光大,周易这部经典一定会与我们的民族共存,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而时间会给予我们一个客观的评价。

本文作者 李师傅 【原创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