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审美的定义与发展提供合理的审美依据?

233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6NO.5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旅游是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古已有之。中国是旅游古国。很早以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就有周穆王西游的记载。1而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各种大、中、小型城市纷纷定位于发展旅游城市,即以旅游为主导产业和城市功能的城市。然而在其快速发展中显露出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许多城市没有找到合适的审美定位,盲目借用并不适合自己的城市建设模式,而忽略了自己宝贵的特色资源。由此,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对旅游资源的审美进行分析,为各类旅游城市的规划与发展提供合理的审美依据。1.旅游资源审美的定义。旅游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欣赏活动就是对旅游资源的审美。旅游资源审美:是指作为主体的旅游者对作为客体的旅游资源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关照感知和体验、鉴赏和探求等,从而得到感官上、情绪上和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2.旅游资源审美因素分析2.1感觉: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通过感觉器官(如眼、耳、口、鼻、舌等)的活动,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美感的形成有两个前提A、人的感觉是美感的前提B、客观世界是人的感觉的源泉。形成美感的过程为客观世界(旅游资源)——人的感觉(如视、听、嗅)——美感。2.2知觉:知觉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过程,是由感觉经过分析、综合、联想而转化来的,它比感觉复杂、完整,是多种感觉的结合。2.3思维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从“感觉”、“知觉”到“思维”,旅游者对旅游资源产生了"想象"和“理解”。这样,对旅游资源的欣赏就更深刻、全面,“想象”和“理解”越丰富、越多,从旅游中获得的美感就越多。2.4情绪:情绪是从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中产生的一种主观经验。情绪发生时,往往随着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具有情景性、短暂性的特点。2.5情感:情感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它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与人的立场、观点有关,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的特点。情感与情绪的联系外部表现都是喜、怒、哀、乐等。情感与情绪的区别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的特点,而情绪具有情景性、短暂性的特点。3.旅游资源美感分析人们旅游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即使同一个人每次的旅游动机也会不同。

旅游资源审美的定义与发展提供合理的审美依据?

然而,无论何人、无论其旅游动机如何,在一切旅游活动中都无不包含着对美的追求,并且首先是从美的享受开始。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享受,其核心是对美的享受。旅游业经营者和一切旅游从业者,仅仅考虑一时的接待数量和经济效益是不够的,能否将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所蕴含的美充分表现出来,能否发现美、创造美才是衡量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经营成败的关键。高度的美学价值是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3.1形象美:旅游资源的形象泛指地象、天象之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综合美。可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旷、野等价值特征。3.2色彩美:旅游资源的色彩极其丰富五彩缤纷。这些色彩主要是树木花草、江河湖海、烟雾云霞及阳光构成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色彩美主要包括山色、石色、天色、水色、植物色等。3.3协调美:3.3.1物态协调美:是指人类为了审美的需要对自然风景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如修建亭、台、楼、阁),以协调和强化整体旅游资3.3.2心理协调美:是指通过自然风景联系到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典故传说,名人轶事来反映崇高的风尚、道德、伦理、情操、美好的心灵等,给人以心理上美的享受,进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3.4风情美:独特性;神秘性;、真实性;体验性。

旅游资源审美的定义与发展提供合理的审美依据?

4.旅游资源审美方法14.1定点——散点法4.1.1定点透视法——静态观赏:在欣赏旅游资源时,找到一个准确的审美视角选择最佳欣赏点。4.1.2散点透视法——动态观赏在运动中观察旅游资源,表现出旅游资源观赏的流动性。4.2分离欣赏法在旅游资源审美中,将特定的对象从周围的现实背景中抽取、剥离出来。被当作一个独立的相对封闭的系统来观赏,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4.3联想——想象法联想——想象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方法,它可使旅游者享受到一种“活化”的形象旅游资源审美的定义与发展提供合理的审美依据?,使美感得到深化。4.3.1联想欣赏法:指旅游资源以一种“感性魅力”来触动观赏者的生活积累这种触动唤醒了观赏者所直接感受的对象(旅游资源)与自身的审美经验记忆之间的某种联系,从而产生出新的审美对象。4.3.2想象欣赏法想象主要表现为不仅感知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旅游资源而且还能在观赏者的头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4.4情景交融法情景交融法是对旅游资源的高质量的欣赏是旅游资源审美中令人陶醉的境界。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分析(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展定位于发展旅游城市,即以旅游为主导产业和城市功能的城市,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对旅游城市资源的开发进行一些分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侧重分析旅游资源的审美因素、美感、审美方法、审美特点和城市开发理念。

旅游资源审美的定义与发展提供合理的审美依据?

关键词:旅游城市游客美学特征资源利用审美意识自然文化市场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234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6NO.5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4.4.1触景生情观赏者在旅游资源审美中,由于各种不同的旅游资源的触发,而引起的各种不同的情感反应。其特点为“因物起兴”:一是不同情感对应于不同的对象形式结构;一是不同的美感有着不同的心理基础。4.4.2缘情择景:指旅游者根据不同的情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特定情感需要的旅游资源寓情于景旅游资源审美的定义与发展提供合理的审美依据?,把内在的情感投射于外在的旅游资源上。5.旅游审美特点分析5.1审美对象复杂而综合罗丹曾指出:“美是无处不在的。”何况作为重要审美对象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资源包罗万象其时间跨度亦非常之大,这就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并且经常以综合形式出现,各种因素间又有着密切联系,相互产生影响形成综合效果(这往往也正是旅游业经营者所追求的)。因而对旅游者的审美能力要求较高。旅游资源类型不同,其所提供的美感的基本属性有明显的差别。自然旅游资源本身无所谓意图,因而其美感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或称为欣赏者的主观性。

旅游资源审美的定义与发展提供合理的审美依据?

即同一对象,可因观赏主体的个人处境和心境的差异而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如面对同一优美的景色,有人会认为是“良辰美景”、“姹紫嫣红”,因而兴致勃勃;有人却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认为是“奈何天”。甚至同一个旅游者面对同一对象在不同的时期也会产生完全相反的感受。而人文旅游资源则因其创造之初就融入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并调动一切手段来体现其倾向性,影视作品中的"蒙太奇"就是极典型的例子。因而便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了主导性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或称为强制性。越是成功的作品,这种主导性越强烈。5.2旅游审美主体的群众性 现代旅游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由于每个旅游者 的各方面状况的差异,即使面对同一对象,其感受和理解也往往 大相径庭。而旅游者中相当数量的人受了文化程度、生活阅历、 兴趣爱好等限制其审美能力并不很高。这便与第一项要求恰恰 矛盾。但另一方面,旅游者都有积极主动获取美感的愿望,在旅 游过程中最易直接、生动、形象地接受美学教育,所以旅游 过程又最易提高审美能力。 5.3旅游审美过程直接却短暂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可亲临现场直接面对审美对象,获得 切身的感受,信息刺激强烈这是优点。然而由于旅游时间的限 制,旅游者经常只能是走马观花,没有机会反复观察和深入思 考,一般重复前往某地旅游的可能性较少,因而其对旅游对象的 印象难免是庞杂的、不系统的。

这些既是特点也是困难甚至比专业美学工作者还困难,因 为后者大多有条件反复地、长时间地审视某一审美对象。 旅游从业者的职责就包括了尽可能解决上述难题,以提高旅 游者的审美能力。 6.旅游城市开发理念 6.1生态理念 传统大众旅游业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造成了旅 游地资源的损坏和生态系统的原种失衡,旅游业被称作“无烟工 业”。2中国生态学家马世俊教授指出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 为中心的自然界、经济与社会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在当今的 尘世发展中必须把生态放在第一位,确保生态系统不遭破坏。旅 游地的产业取向定位生态服装生态饭店生态旅馆生态商店; 生态交通。 6.2特色理念 随着旅游城市的增多竞争将会也来越激烈,旅游城市的开 发必须走个性道路这就必须充分挖掘本地的特色资源从自然资 源和人文资源中寻求自己特有的资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美学 定位。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人才网《旅游美学纵横谈》 [2]中国旅游网《旅游资源概论》、 《中国旅游地理》刘振礼著 《旅游资源概论》郭跃张述林著重庆大学出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 模展开,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及其救 济将成为今后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

环境侵权作为一个集合性名词,是对各式各样的环境污染 与生态破坏所生权益侵害的总称,而各式各样的环境污染与生 态破坏致人、物损害现象的发生原因、形成机理与结果状态等 均有不同。因此,所谓环境侵权的特征,只能是从整体上而 言,其相对于现实生活中各种具体的环境侵权形态尚有一定的 伸缩性与相对性。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并参酌前人研究之得 失,笔者拟从环境侵权的主体、对象、原因行为、侵害过程 及损害结果等方面对其一般特征作如下分析: 1.主体:不平等性、不可互换性与不特定性 首先,环境侵权行为两相主体大多具有不平等性和不可互 换性。在近代不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小业主、小作坊主,传统侵权行为 主体也不例外。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各主体的经济 实力相差不大,其作为加害者与受害者的机会也大体相当,因 此其地位、位置具有平等性和互换性。而自20世纪以来,企 业在规模上逐渐大型化甚至巨型化,在工艺技术上逐渐高科技 环境侵权的特征分析 (徐州市环境保护局云龙分局江苏徐州221000)摘要环境侵权越来越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本文从环境侵权的主体、对象、原因行为、侵害过程及损害结果等方面作了 深入、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侵权行为价值双重对立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D912.6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