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春”“秋”冬”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中感受中国人的文化时空

任明

“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人日”指的是哪一天?“獭祭鱼”是什么意思;“雀入大水为蛤”是怎么一回事;蛰被什么所惊;“伐冰之家”是什么意思?在读《二十四节气——中国人诗意的时间哲学》的过程中二十四节气文化常识,发现这些问题都得到颇有说服力的解答,我感觉自己也随着作者,完成了一场富有文化价值和诗意的中国文化之旅。

二十四节气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是我们的祖先根据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〇一六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现在每当立春、雨水、惊蛰等二十四节气中的某一个到来的时候,媒体、个人或某些文化机构总会发些与之相关的内容,使得现代人忙碌的生活,瞬间与中国传统联系起来,譬如每年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总是要吃汤圆、元宵,冬至要吃饺子、馄饨,端午节插艾蒿和吃粽子……这种物质、文化与精神上的联结是快速而有效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将古人的生活与情绪通过文字置入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体会到一种精神、文化与记忆上的圆满。

对日益承受着现代生活压力的都市人来说,这种联结无疑是很重要的;这也是近年来二十四节气文化热度不减,我眼前这本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诗意的时间哲学》值得欣喜的原因。

该书作者董点观由从天文地理、文字溯源、气候与物候探讨、古人的实践活动与文学创作等几个方面入手二十四节气文化常识,全面的梳理和阐发了二十四节气文化,解答一些饶有趣味的问题。

作者引用《说文解字》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等文献资料,认为“春”“夏”“秋”“冬”这四个字本初的意思分别为“推”“大”“就”“终”,暗含着四季的特点与哲学意义;现代人很少听说的“人日”,是正月初七,作者引用古人诗作《人日思归》《人日立春》等表明“人日”这一说法在隋唐时广泛出现;“獭祭鱼”是“雨水”节气的一候(每个节气有三候,统称“七十二物候”),初春时气温回暖,薄冰融化,鱼在水面上很容易被捕捉,水獭捉到的鱼太多,吃两口就放在一边,颇像人在祭祀时摆放祭品,所以称“獭祭鱼”。“獭祭鱼”也被用来形容家里书多,读书时书摆满书桌,北宋诗人文同有诗“缣缃罗几格,无限有奇书。想在中间坐,浑如獭祭鱼”,南宋文学家陆游也有“夜灯咏史虫吟草,朝几陈书獭祭鱼”的诗句……

各种旁征博引与文化趣事,使得整本书读起来趣味盎然。

作者的严谨与诗意也颇令人赞赏。“惊蛰”通常被认为是蛰虫被春雷所惊,然而作者通过考察该节气名称演变的过程,认为最初的命名“启蛰”更为准确地描述了蛰虫在此时的状态:它并非被春雷所惊,而是被土壤中的温度与水分变化唤醒,轻轻拱开泥土,开始活动。

“雀入大水为蛤”作为秋季寒露节气的物候,表现了古人的天真与诗意:鸟雀消失而和鸟雀有着同样花纹的蛤开始在海滩出现,这一现象促使古人做出了这一现在看来颇具蒙太奇色彩的表达。

冰在古代夏天为稀奇贵重之物,立夏日在皇帝给群臣的赏赐之中,就包括冰块;大诗人白居易在领到皇帝赏赐的冰块之后,还写了《谢冰状》以示感谢——“颁冰之仪,朝廷盛典;以其非常之物,用表特异之恩”。从前想在夏天有冰用,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挖地窖、伐冰和运冰,除了皇帝,只有豪门贵胄才有能力储冰和用冰,因此这种等级的贵族被称作“伐冰之家”。普通百姓的消暑降温问题,直到宋代因为商业发达才获得解决;当时民间商业储冰发达,冰店开始多起来,“‘冰雪冷元子’‘冰雪甘草汤’‘冰雪凉水荔枝膏’,这些都是宋朝时冷饮的名称”,作者罗列的这些名称,看起来清凉扑面,在酷暑中似乎比舶来的冰淇淋和时下五花八门的网红奶茶更有吸引力。

近五千年以来,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几个气温变化比较明显的阶段,导致雨水和启蛰(惊蛰)、清明和谷雨这两组节气的位置发生过几次变动。农历“新年”在历史上曾从不同的日子开始:夏朝的新年在农历正月初一,周朝的新年在农历十一月初一,商朝的新年在农历腊月初一,秦朝和汉朝初年的新年在农历十月初一——现在的农历新年是沿用夏制……

除了这些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本书也不乏作者多年潜心在该领域所获得的感悟和真知灼见。对于二十四节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作者说,“二十四节气只是给农事提供了一个参考时间,因为节气的时间是固定的,而气候会变化,天气也会变化。动植物根据气候变化生长、繁殖、迁徙,农人种地不能只看节气,还要观察物候是否到了,相应的物候到了,才表示适宜的各种耕种时机到了……”考虑到当今全球气候变暖,虽然动植物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发出预警,但走出农耕社会的我们往往不予理睬,而这是否会像忽略气候和物候变化而导致农业歉收一样,为我们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与灾难呢?

这是一本浸透着生命体验的书,是作者以求知与感悟的心态对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一次梳理与回应。作者在序言中介绍自己从上大学开始才知道观察周围景物、感受景物与环境变化对自己心灵的冲击与疗愈:“这种对美好的发现和热爱是我生命的支撑,我在人生低谷时任明“春”“秋”冬”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都会去行走,在远处或近处行走,看日月星辰,看山川风物,看草木荣枯,看人情深浅,领悟天地节律带给我的启发和诗意。”作为与作者在同一个宿舍中度过大学生活、一起共度了很多美好的闲散时光的中文系学生二十四节气文化常识,我深刻感受到这种观察、感悟与发现,对我们热爱生命与好好生活的重要性。

生命中不仅有我们自己,还有大自然和天地万物任明“春”“秋”冬”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还有宇宙变迁与四季轮回;仔细体会万物的变迁,感受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道理,这也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之一。

读这样的书与这样的写作,是一种享受,并且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大哉问的真诚:“在我们一生的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里,我们在每一阶段都做好该做的事情了吗?”

(评论者为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文学与传媒博士,主要研究电影、城市文化与比较文学。偶有电影、图书与戏剧评论散见报刊。本文原载《解放日报》2023年3月18日,有改动)

任明“春”“秋”冬”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任明“春”“秋”冬”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任明“春”“秋”冬”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任明“春”“秋”冬”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任明“春”“秋”冬”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任明“春”“秋”冬”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任明“春”“秋”冬”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任明“春”“秋”冬”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任明“春”“秋”冬”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