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黄山市以学校为平台传承

文档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1

黄山市以学校为平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弘扬徽州文化,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普及徽剧、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曲,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黄山市文化馆与黄山学校将在黄山学校小学三、五年级,开设戏曲培训班。黄山市文化馆协助黄山学校办好戏曲培训班,负责聘请徽剧、京剧、黄梅戏专家担任教师。首先从京徽剧、黄梅戏历史发展、戏曲唱腔、身段表演等基本知识进行授课。然后从毯子功、身段、表演、把子、唱腔等方面系统的进行培训,从中择优选出好苗子,根据不同的人才,排演出一些京徽剧、黄梅戏经典剧目。拟在2011年“六一”儿童节首次展演。

近日,双方在黄山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和签字仪式。学校已经把戏曲教学纳入正式的课程,这在黄山市还是首次。

2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廖翊、白瀛)“短短五六年间,我们初步建立了‘非遗’四级保护名录,向联合国申报的‘非遗’保护项目有28项,还有6项亟待保护的项目,这在世界都是领先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田青在本次两会召开之际接受记者专访,交谈的话题离不开“非遗”、“文化传承”、“软实力”……

“中华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不管是精英阶层以文字传承的经史子集,还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戏曲、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都是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最基础的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根系。”田青说,“保护‘非遗’,看似保护昨天,面对历史,其实是为了更好地面对今天和未来,是为了让我们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迷失自己。”

“现代化的终点是什么?今天的中国人不能在现代化过程中一边跑,一边把口袋里的东西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把我们传统的宝贝都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跑到了终点,发现***裸什么都没有了。”田青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根据他的调研,上世纪80年代,山西尚有52个地方剧种(文档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黄山市以学校为平台传承,如今只剩下28种!

5

“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文化一体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冲击。”田青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务之急是保护和传承,而不是发展。

他觉得日本‘非遗’保护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曾尝试歌舞伎的歌剧化,但如今完全抛弃了‘遗产也要发展’的观点,而将保护和发展当做是两条并行不悖的、两个同时存在的不同的领域。”

田青表示,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义重大。他同时认为:“在‘非遗法’的整体框架下,要完善细节,要建立退出机制,以正告对‘非遗’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

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保护“非遗”的长远意义,只是把“非遗”申报当成提高当地知名度、发展旅游的手段,申报一成功,根本不保护,甚至胡乱开发。

“进入国家‘非遗’四级保护名录,不能是一劳永逸。必须建立相应的检查、退出机制。保护不力的,警告;出现比较大的问题,严重警告;对‘非遗’破坏、滥用的,除名。”田青告诉记者,这是他在本次大会上提案的主要内容。

6

(一)在民族中小学教育中建立民族心理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共生机制

影响民族心理变迁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其中文化因素包括教育、语言文字、风俗****惯、宗教信仰等;经济因素主要体现为民族群体及个体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社会因素主要是民族社会及周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碰撞和融合。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决定着文化因素的变化趋向,而民族心理的变迁可以通过文化因素直接反映出来。

应在民族中小学教育中建立民族心理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共生机制,在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使民族心理的发展也得到合理的引导。共生机制的运行在考虑时代发展对民族发展影响的同时,更应以合理的方式让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民族教育、学****民族语言和文字,使学生在传统的民族风俗****惯和传统的宗教信仰中,树立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健康的民族心理也有利于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避免民族心理的变迁带来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断裂。

9

(二) 明确民族中小学教育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

少数民族地区的受教育者在文化背景上有其独特之处,所以有明确的目标尤为重要。民族地区的学生应该是“文化综合人”,不仅要与时俱进掌握现代知识,也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文档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黄山市以学校为平台传承,这样的人才才是少数民族需要的人才。

民族地区的教育者担负着更多的责任,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现代知识,更应该告诉学生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其与本民族发展的关系。同时,高素质的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造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