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常识判断练习题(二)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最好分点答,言简意赅】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 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孔子的 主张“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 政治思想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孔子 孔子的教 举办私学和“有教无类” 育思想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 学习方法:实事求是和独立思考 评价 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1、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孟子思想 2、主张人性本善. 孟子 的内容 3、人的修养和义利观 影响 《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孟子成为“亚圣”,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自然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荀子主 伦理观:人性本恶 荀子 要思想 政治上:礼法并施 影响: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深远 (二)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 1、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说 独尊地位 2、董仲舒的思想 “大一统”的理论,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 的确立 “三纲五常”学说,成为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 3、“独尊儒术”的影响: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适应西汉经济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②确立儒学在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③儒学独尊局面形成,禁锢人们思想,扼杀创造力 (三)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融合儒道佛) 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对儒学的影响、佛道兴起及儒学面临危机 宋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宋 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程朱理学 ③ 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事物才能明“理”) ④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明 两大流派 陆王心学 ①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心即理也” ②“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 评价: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明清 1.出现的背景 ①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②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③思想:理学和心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李贽思想 ①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 ②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 ③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④主张男女平等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1、主要观点: (1)政治: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思想:继承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① 强调治乱标准:“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② 提倡“法治”:“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③ 改革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常识判断练习题(二) ,提出君民共治天下,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3)经济: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 2、评价: (1)其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黄守羲的思想震动当时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 ; (3)“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了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有时代特征; ★ 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 1、主要观点: (1)政治: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①《日知录》说:亡国——改朝换代,亡天下——整个民族的沦亡. ②“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③“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学术思想: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① 主张走出家门,在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②《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述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 2、基本评价: (1)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儒家思想民贵君轻,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2)经世致用思想为近代新思潮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 王夫之:唯物思想 1、主要观点: (1)唯物论:认为“天下惟器”. ① 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② 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认识论:客观对象引起主观认识,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认识的. (3)辩证法: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静止是相对. (4)发展观: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闪烁着革新的思想光芒. 2、基本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评价: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2)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 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孔子的 主张“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 政治思想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孔子 孔子的教 举办私学和“有教无类” 育思想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 学习方法:实事求是和独立思考 评价 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 1、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孟子思想 2、主张人性本善。

孟子 的内容 3、人的修养和义利观 影响 《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孟子成为“亚圣”,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自然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荀子主 伦理观:人性本恶 荀子 要思想 政治上:礼法并施 影响: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深远 (二)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 1、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说 独尊地位 2、董仲舒的思想 “大一统”的理论,以加强君权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常识判断练习题(二) ,维护君主专制 的确立 “三纲五常”学说,成为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 3、“独尊儒术”的影响: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适应西汉经济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②确立儒学在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③儒学独尊局面形成,禁锢人们思想,扼杀创造力 (三)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融合儒道佛) 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对儒学的影响、佛道兴起及儒学面临危机 宋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宋 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程朱理学 ③ 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事物才能明“理”) ④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明 两大流派 陆王心学 ①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心即理也” ②“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

评价: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明清 1.出现的背景 ①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②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③思想:理学和心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李贽思想 ①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 ②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 ③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④主张男女平等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1、主要观点: (1)政治: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思想:继承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① 强调治乱标准:“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② 提倡“法治”:“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③ 改革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君民共治天下,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3)经济: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 2、评价: (1)其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黄守羲的思想震动当时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 ; (3)“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了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有时代特征; ★ 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 1、主要观点: (1)政治: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①《日知录》说:亡国——改朝换代,亡天下——整个民族的沦亡。

②“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③“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学术思想: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① 主张走出家门,在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②《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述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

2、基本评价: (1)以崇实致用的学风,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2)经世致用思想为近代新思潮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 王夫之:唯物思想 1、主要观点: (1)唯物论:认为“天下惟器”。 ① 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② 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认识论:客观对象引起主观认识,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认识的。

(3)辩证法: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静止是相对。 (4)发展观: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闪烁着革新的思想光芒。

2、基本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评价: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2)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我就列一下提纲,很明确的

先秦时期是百家齐放,也是三教九流形成时期

后来确立秦朝的法治,即韩非的法家学说

西汉初期因为连年征战需要休养生息,所以采用黄老的无为而治,因此也就出现文景之治,为后来的汉武兴盛打下了基础

到汉武帝时,取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学开始真正兴盛

然后东汉时期佛教也开始流行,不过当时佛教还不占主流。魏晋时期则以玄学为主,主要是当时三国后西晋统一,但政治不稳定,比如八王之乱等,因此这个时期世人大多都选择逃避,所以当时盛行道学,《道德经》《庄子》《周易》被称为“三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就有劝人不要避世的思想)

南北朝时期是佛学的大兴,既有达摩来华,一苇渡江,少室山面壁坐禅而后留下易筋经与洗髓经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常识判断练习题(二)

接下来的隋唐时期是儒释道三足鼎立,儒家有三省六部制及科举,道家有陇中世家支持,佛教有后来的武则天支持。当时士大夫盛行儒治世,道治心,佛治身。

五代十国基本差不多

宋朝理学开始兴盛,即改变了的儒学,然后明朝八股制度,理学一直控制到近代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自汉武后一直以来都是儒法兼用,儒治表儒家思想民贵君轻,法治内。

4.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过程,知道的请速答复,谢谢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所谓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

最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考古学所谓“史前文化 ”指最广义的文化而言。最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这即“文化部”所谓文化。

一般意义的文化指与经济、政治有区别的意识形态及其物质化的成果,包括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存载于哲学典籍之中,宗教有其经典、寺院和仪式,科学有其仪器及书册,文学有其作品,艺术更表现为书法、绘画、乐器以及建筑、雕刻等等,都有其物质载体。

这些都是文化的内容。物质载体是凝固的,其中所含蕴的精神和意义却需要正确的理解。

本文所谓文化指包括哲学宗教、科学技术以及文学艺术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国传统的哲学宗教、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化的内容是广泛的、复杂的,其中哲学宗教、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属于不同的层次。在广泛而复杂的文化体系中,哲学和宗教居于主导地位。

哲学是世界观,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有意或无意中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当然也会对于哲学思想的发展起一定的作用。我个人对于科学技术史和文学艺术史都没有专门的研究,不敢强不知以为知,所以本文的论述以传统的哲学思想为主。

因此,本文只是一个“以管窥天 ”的初步尝试而已。一中国文化起于何时?目前史学家尚无定论。

《周易·系辞下传》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无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垂衣裳而天下治。”

这是《周易大传》作者的远古文化起源论。司马迁作《史记》,“自黄帝始”。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常识判断练习题(二)

汉代以后,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很多。“五四”运动以后,20年代至30年代,国内出现了疑古思潮,对于传说的三皇五帝一概持否定态度,认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都是神话人物,实际并无其人,甚至也否认了大禹治水的历史真实性。

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商代的历史总算肯定下来了。夏代仍在怀疑之列。

但是近几十年的才古发现,证明中国确有很长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是缩短了,而是伸长了。夏代的真实性已逐渐肯定下来。

我认为伏羲、神农、黄帝虽然是传说人物,也未必全无事实根据。伏羲指畜牧时代的代表人物,神农指农耕时代的代表人物,黄帝指发明了宫室衣裳的时代的代表人物。

尧舜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墨、道、法诸家学者共同承认的,未必出于人们的臆造。近来中国古代神话的研究者认为尧舜本是神话人物,后来转化而为历史人物,是神的人化。

我则认为,从先秦诸子的记述来看,尧舜禹本来是历中人物,后来《山海经》等把舜禹转化为神,无宁是人的神化。汉代纬书也曾经将孔子神化,幸而《论语》、《左传》、《史记》都保存了关于孔子的记载,孔子还是被还原为人。

我认为,在殷周以前,中华民族(当时称为华夏族)已有长久的历史,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商代宗教和艺术已相当发展,保存至今的商代青铜器的精美,至今犹今人赞叹。

商代的甲骨文表明当时文字已很繁富。《尚书·周书·多士》记述周公说: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这表明商代已有典籍,但都失传了。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1)孔子已叹夏商之 礼“文献不足”,今日更难考其详情了。

甲骨文提供了商代史迹的一些证据,但仍然是不完备的。《尚书》的《洪范》篇,传本列在《周书》,《左传》记述春秋时期士大夫的对话,其中引用《洪范》中的文句,却称为《商书》。

20年代有人怀疑《洪范》是战国的作品,但《左传》中记述春秋时卿大夫已引用《洪范》的文句,足证在春秋时《洪范》已是公认的典籍,不是后人依托。(郭沫若先生认为《洪范》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更是主观 臆断。)

《洪范》是中国上古时代第一篇有系统的理论文章。《洪范》提出五行、五事之说:“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五行是关于自然事物的类别;五事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初步分析。

《周易》古经可能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周易·系辞下传》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从《周易》引述了一些周初的故事而没有引述其后的故事来推测,《周易》应是西周初年编成的。

(有人认为《周易》出于战国,也是无据之说。)《周易》提出了六十四卦的完整体系,含有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常识判断练习题(二)

Z Z 孔子赞美周代文化:“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2)从《尚书·周书》的记载来看,周公旦确是文化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对于以后儒家有深远的影响。要之,殷周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时期。

西周末年,伯阳父提出“天地之气”的观念,史伯提出“和。

5.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历史课06月10日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2)政治基础: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经济基础:井田制崩溃儒家思想民贵君轻,封建经济的发展(4)阶级基础:士阶级崛起和受重用(5)文化基础: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1)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 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评 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2)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评 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3)荀子哲学思想——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 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1)老子 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 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庄子 哲学思想——①、“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②、“消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③、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法家:韩非 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 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墨家: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评 价——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②、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③、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4、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①、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②、战国时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5、西汉董仲舒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在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1)发展: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 天人感应;② 君权神授;③ 三纲五常;④ 大一统。

(2)、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③、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6、理学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兴起来的?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人?(1)兴起背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③、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2)、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7、概述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宋明理学家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1)、主要内容:程朱理学: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①、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

6.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

中国是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十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其中包括对当今全球化本质内涵的最早追寻与赋予。

当然,这里特别需要指出两点: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全球化本质内涵的部分思想原先是特指内地和边疆、中原与边区、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处理国与国关系和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原则。二是当今时代已经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今天所说的全球化,无论从内涵还是到外延,都远比昔日中国传统文化所涉及的本质内涵要广泛丰富得多,但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当今全球化本质内涵的思想,依然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7.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我就列一下提纲,很明确的先秦时期是百家齐放,也是三教九流形成时期后来确立秦朝的法治,即韩非的法家学说西汉初期因为连年征战需要休养生息,所以采用黄老的无为而治,因此也就出现文景之治,为后来的汉武兴盛打下了基础到汉武帝时,取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学开始真正兴盛然后东汉时期佛教也开始流行,不过当时佛教还不占主流。

魏晋时期则以玄学为主,主要是当时三国后西晋统一,但政治不稳定,比如八王之乱等,因此这个时期世人大多都选择逃避,所以当时盛行道学,《道德经》《庄子》《周易》被称为“三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就有劝人不要避世的思想)南北朝时期是佛学的大兴,既有达摩来华,一苇渡江,少室山面壁坐禅而后留下易筋经与洗髓经接下来的隋唐时期是儒释道三足鼎立,儒家有三省六部制及科举,道家有陇中世家支持,佛教有后来的武则天支持。当时士大夫盛行儒治世,道治心,佛治身。

五代十国基本差不多宋朝理学开始兴盛,即改变了的儒学,然后明朝八股制度,理学一直控制到近代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自汉武后一直以来都是儒法兼用,儒治表,法治内。

8.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老子、庄子 儒家:孔子、孟子 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子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宋明理学 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1)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他的思想还传至日本、朝鲜。

明初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2)压抑人性,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3)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清儒学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上这些可以看高考5.3……上面有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