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感悟精选八篇(学)

儒家思想感悟儒家思想感悟精选八篇学儒家思想有感彭艳()2010级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一班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有趣,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等各个领域,使后人受益无穷。而中华民族创造出的思想成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巅峰,纵观华夏历史,让我们回到先秦时期,无数的朴素思想交织出智慧的火花,真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著名的有孔孟、墨翟、荀况韩非李斯一脉,他们的思想既对立又相容。在百家面前,秦最终因势利导,取法家之说,统一了天下。其实,不管是那一家的思想,从他们诞生的那天起就深深地影响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特别是为统治阶级统一天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大到国家世界,小到家庭个人,这些思想家们的思想对其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对我个人而言,我比较钟爱于儒家思想。孔孟是儒家的代表,儒家的思想成就让世人瞩目。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实为安身立命之根本。古人有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说的是孔子带大家从野蛮进入文明,他落脚于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温和。其实说起儒家,提及孔子,我们不得不提的一本书就是《论语》。《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是圣人之言,于是在封建社会中神圣不可侵犯。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其中无一句虚言,处处都落在实处。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过而不改,是谓过也”都值得我们深长思之。然而《论语》自“五四”以来被视为民族落后的根源,于是一度被欲弃之而后快。孔子和他的儒学,也曾经被曲解。最终孔子的《论语》历经沧桑,传递到了今天,现代人仍然可以得到温暖,我们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金典的平凡智慧,而他们也在千古之前,缄默的微笑着,注视着,我们现代人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余下全文篇二:谈谈学习儒家思想的感想谈谈学习儒家思想的体会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后的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习了儒家思想后,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及想法。学习了儒家思想,深深地体会到“仁”的核心,“仁”字虽然简单,所含的意蕴却是深刻的,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每个人都能心怀着一个“仁”字,那些大义不道,烧强掠夺,不孝不敬等不良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美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这令我想起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我认为,“世外桃源”就是一个充满“仁爱”的世界,在这个充满仁爱的世界里,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爱互助,生活得非常和谐美好。

而我又认为,儒家思想不仅是提倡用“仁”对人,还提倡用“仁”来对待自然,心怀“仁爱”的人是懂得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破坏自然。儒家思想提倡的“仁”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思考的,获得“仁爱”之心,最重要的是自己有那种想要达到“仁”的决心,就像孔子说的:学习儒家思想,习得了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活在世界上,有进取心和能够独立自主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要有进取心才能够不断地取得进步,从而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仔细想想,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重要的。因而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必须要培养自己的进取心,不断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儒家思想还提出了很多怎样与别人相处的问题,这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信用问题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在社会里生存,就要懂得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还是要诚信。从小学到大学,老师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做人要讲信用,只有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相信。但放眼当今社会,不讲信用却大有人在,翻开报纸,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不良商家为了一己私利而在商品里加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或者制造假冒商品的新闻,这是商家们不讲信用的最典型的例子。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呢?学习儒家思想后,我总结了几点:首先,在作出承诺之前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兑现这个承诺。其次,做出了承诺以后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兑现,不能轻易放弃。最后,如果尽了最大的努力后,承诺还是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而无法兑现,要及时向对方说清楚,请求对方原谅并且与他一起想办法。我觉得一个人若能做到这几点,那他便是个讲信用的人了。余下全文篇三:儒家思想学习感悟儒家思想学习感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讲的两方面的意思,一个是人应该好学,这是一种学习态度问题;第二就是人的学习不在于学到知识,而是获得智慧。只有好学,加上能够自己思考,独立分析,得到自己的见解,这才叫智慧。所谓的“智者不惑”讲的应该就是这个了。“力行近乎仁”,讲的也是两方面的意思,一个是人应该崇尚道德,对人有仁爱之心;第二就是道德修养必须要在实践中体现,在实践中提高。一个人要是有仁爱之心儒家思想的感想三四百字儒家思想感悟精选八篇(学),和人相处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那么他一定会是一个受人喜爱的人,他的道德情操也一定是高尚的。“知耻近乎勇”,强调的是一个人认识自己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气。

这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在我们还小的时候,大人们都教育我们,错了不要紧,关键的要承认自己的错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了。在我们小时候,我们没有自己的辨别是非的标准,我们的是非观都来自我们的长辈,长辈说我们做得不好,我们就认错,朝着他们说的方向行走,那时我们敢于承认错误,这是一种勇气,但是不是《中庸》说的勇。等到我们长大了,有的自己独立的个性,要想改变我们的想法那就真的很难了,而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不愿意承认错误,到了这时就真的是“知耻近乎勇”了。因为知不足之耻,所以好学;因为知行恶之耻,所以行善。“知耻”是“勇”的前提,只有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我们才能有所提高。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我对“知耻近乎勇”的理解。我觉得一个人的荣辱观很重要。现在的社会荣辱观都已经乱了。虽然国家颁布了“八荣八耻”,想借此来纠正大家的荣辱观,但是效果好像不是很好。其实荣辱观这东西本来就不应该以这种方式来纠正,这是一种意识流,大家都这样,光靠八句话就转正比较难。中国是一个东西南北跨度很大的国家,文化差异本来就大,不同地方的人有着不同的对“耻”的理解,加上现在中国对外开放,在国外的文化渗透下,我们对“耻”的定义就更加广泛了。

我们应该对不同的文化持一种包容的态度,但是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还是应该要保留的。问题就在于,现代的人都不那些应该觉得“耻”的事情而感到“耻”了。比如说,“啃老族”现象。父母把我们拉扯这么大,到余下全文篇四:读儒家思想感想读儒家思想感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儒家思想的感想三四百字,主要包括富国富民的管理目标,礼法相济的管理原则,严情结合的管理手段,中庸之道的管理标准,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选贤任能的用人之道,五德兼备的领导素养,上兵伐谋的战略思想以及出奇制胜的经营艺术,轻视经济工作的思想,轻视民主管理的思想,反对变革的思想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精华值得我们学习,也有一些局限性需要我们的重新探讨。但不论是它的 积极内容或消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都深深打着儒家思想 的烙印。 首先是重视人的因素。现在世界上的各种管理学说,无不强调以人为本,人本 思想恰恰是孔子最先提出来的。孔子以及儒家的管理思想,把人的因素放在首 位,认为要搞好管理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主要包括:“民为贵”的人 本论思想,“举贤才”的人才管理思想等。《礼记中庸》所谓“为政在人”,就非 常明确的表达了这种思想。

儒家思想感悟精选八篇(学)

孔子“仁”的学说,是儒家管理思想中重视人的理论 基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这里君子是统治者、管理者, 小人则是被统治者、管理对象。孔子主张爱小人,并且以君子之道教育小人, 就是为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君子的役使,也就是愿意为了实现管理的组织目标 而努力。同时,他又强调“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也 就是说要选拔政治的人,罢黜百家的人,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服从,也能管理好 国家。孟子进一步发扬了孔子的这种思想,强调为政、治国的关键在于“得民”, 而得民的根本要义是“得民心”:“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同时又说“不 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把是否重用贤能之时提到了决定国家存亡的高度。而 他在用人问题上的反对论资排辈的观点则在现代企业管理学中仍然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荀子则在两者的基础上,进一步精辟的阐述了人与法的关系。“法者, 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 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便,足以乱矣。”也就是说,制定法律仅仅是 治理的开始儒家思想的感想三四百字,关键是要用贤能的人来执行,君子是制定法、执行法的根源。用 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制定良好的管理条例,管理规则仅仅是有效管理的 第一步,而真正要想要管理好,甚至能弥补管理规则中的某些缺陷的,却在于 管理人才的 余下全文篇五:感悟儒家之仁 感悟儒家之仁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同时得益于机遇,它登上中国文化的顶 峰,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首选。

这其中的缘由,除了历代儒家弟子 的极力宣传外,更大程度上得益于他自身的魅力,那些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 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并且努力践行的现实意义上的真谛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让 人信服。 如果说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一座高山,那么“仁”无疑是这座山峰上最耀眼的 明星。即使是在百家争鸣那段中国思想文化暴涌的时代、在那个群星林立、巨 子如云的岁月亦不能使其星光暗淡。在儒家经典《论语》一书中,先师孔子曾 不止一次地讲到“仁”,但是我们并不能看到夫子去硬性的划定“仁”到底是什么样 子的。尽管我们都知道“仁”是儒家文化品质的核心,是一个君子所努力去接近 的,但到底什么是仁,夫子的定义很宽泛,甚至可以说有点笼统。从这一点也 一睹孔子的大智慧。他兼用并包,同时又能自成一家,开宗立教,既衔接了远 祖的文明同时又启迪了后来人的智慧心门,通过门生著书立说影响了中华民族 的进程儒家思想感悟精选八篇(学),这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都是极少的。不夸张的说,能与孔子比肩 的先哲,在辽阔的宇宙,寥寥几人耳。 在历史上曾有段时间,儒家思想被当做毒药一样横找批判,遭受了无尽的屈辱, 用“斯文扫地”这个词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但我们要晓得,此时的儒家已非孔孟 时的儒家,而是经过后世所谓的“经学家”“道学家”们精心改造和重新塑造的新的 宗教,同时也成了那些封建统治 者们钳制人民的利器。

儒家思想感悟精选八篇(学)

经过历代文人迎合上意而献上的奇谋妙计把个儒家思想 改造的只剩下个躯壳,其他的都是假的,都是表面文章,都是毒药。 儒家仁学是其思想的核心,强调品格的修养,是标准同时又是典范,是最美好 的境界。在儒家的道德规范里,“仁”居其首,这也不难看出,在儒家思想看来, 这些都应该是与身体融合的,就好似血液一样流淌在人内心一样,在任何时候 都是旁人夺不走、拿不去的。有句话叫“仁者无敌”,说的就是正气在胸,顶天 立地。曾子曾说过:“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远乎?死 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是孔子身后宣扬其思想的最重要的布道人,可说是孔 子的继承人。他说出这样一段话,无疑是其自觉承担的表现,因为孔子有言在 先:当仁,不让于师。他用言行践行了仁的真意,而《论语》就是他不灭思想的 最好载体。 余下全文篇六:浅谈儒家思想 浅谈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论文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 产,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作为各 类文化中的精粹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与行动。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不仅前人的做事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后人观摩学习,前人的思想也当值得我们 去思考借鉴、以为我所用。

诸多古传统思想中的儒家文化一方面在处理个人与 社会的关系中,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鼓励现代人追求技能,提高其 社会责任感,另一面其鼓励员工勤奋工作,挖掘潜力的管理特色,弥补西方管 理的弱点和不足,通过人的自内而外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实现个人 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目标。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 奉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进而促成和谐 社会的形成必将获得有益的成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 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 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这 种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之要义体现的。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为经典 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建设起一个和谐文明的 社会,根本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素质状况。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 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个社会才能达到文明和谐之境。因而每个社会成员的和 谐人生乃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自然应从“修身”开始。

儒家思想感悟精选八篇(学)

儒家提倡仁爱精神,“仁”包含在两个方面:政治原则和伦理原 则。而伦理原则中又包括:“爱人”“博施济众”“忠” ,我们常言“爱出者爱返”即爱对方就会得到对方的爱,当然这种爱并不是指男女感情的爱而是一种象征 者“友爱”“和善”的积极和谐的人际态度。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提倡社会和谐,假如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积极学习儒家的这种仁爱博爱的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离“和 谐”已经不远了。呼吁政府对儒家“仁爱”精神的大力宣传。 余下全文篇七:收藏孔子文献资料,感悟儒家文化 精髓 建言三坊七巷建收藏孔子文献资料馆 ——福建张祖仁的孔子文献资料收藏研究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是中国2000 多年的文化集大成者,汉太史公 司马迁赞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可谓至圣 矣!”因此孔子被誉为世界文化巨人名符其实。在政治上:孔子主张仁政德治, 在思想上强调一种子“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他认为一个人应做到:大智者 应有力而不骄,有勇不暴,富而益俭,一部《春秋》是孔子的代表作,经孔子 之手整理的《诗》、《书》、《易》、《礼》、《乐》、《春秋》历史上称 《六经》是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孔子大半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在长期教 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又不断总结经验,从内容到方法,从理论到实践,各方 面都作了显著的成绩,在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都做出杰出的贡献,他办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世才干,因而首重礼乐,即政治标准第一,道德品质第一, 孔子自己好学、乐学、博学,虚心地学,实事求是地学,学习结合、学思结合、 学行结合,自己身体力行,并以此教育自己的弟子。

他一生有三千弟子,其中 身通六艺即学习成绩优良的七十多人,在当时社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儒家学说群。 孔子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 张祖仁收藏孔子文献资料是从19xx 年参观孔庙、孔林后,感悟到儒家文化的 精华,开始收藏孔子文献资料,研究儒家学说的精髓,我热衷于收藏孔子像、 孔子画册、孔子照片,有关孔子的书籍,总共有二千多件,特别是孔子画像, 民国初期,可谓珍品,另还有司马迁《史记》以及朱熹集注的《论语》、《大 学》、《中庸》、《四书备要》、《四书章句集注》等几十册线装本。他从收 藏中感悟到收藏研究孔子文献有以下几个价值: 1、学术价值。孔子是历代崇奉的圣人,孔庙遍及全国,儒家思想影响中国 2000 多年的文化、历史、教育。 2、社会价值。孔子的忠孝仁义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是集大成者,影响了中国的 历史和文化。对社会的精神文明教育十分重要,全社会讲仁义,重礼数。 余下全文篇八: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茶道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茶道的影响 [摘要]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可以说,中国茶文化就是众多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国的茶 道思想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精华而成,其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本文旨在 从历史上儒家思想与茶道间的典故中试着发掘中国茶道的精神核心,从而探讨 儒家思想对中国茶道的影响。 [关键词] 儒家思想中国茶道茶文化中庸中和天人合一 茶树生长在山野之中,察山川之灵气,得天地之精华,具有独特的察性,被人 们视为“草木之灵者”而备受钟爱。身为灌木,默默生长在山野丘陵,寒冬不凋, 四季常青,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云遮雾罩,绿色的叶片总闪耀着光亮。客观 的自然条件,决定了茶性微寒,味醇而不烈,使人提神醒脑而不过度兴奋以至 【1】早在唐代,裴汶就已经在《茶述》中如此评价茶叶;而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诗中也说:“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心灵味,本自出山原。”可见, 出自山原的茶叶,天然具备精清、浩洁、雅静的品性,微寒、味醉的特性,与 一般烈性饮料大不相同,饮后会使人更为宁静、冷静、闲静。因为茶叶对人类 文明进程所发挥的作用,曾被誉为“智慧的静穆”。 【2】饮茶的这种效应,也体现在茶艺操作的过程中,使得茶艺也具有同样的功 能。这一现象自然会引起儒家的注意和重视,因为与其学说思想有共通之处。 一、中国茶道与儒、释、道三教精神的联系 反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基本上是由儒、释、道三教精神 及其影响组成的,而这一切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与走向。

比 如儒学的 “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道家的“宁静致远,道法自然”,佛教 的“茶禅一味,梵我一如”,其要义均在于人与大自然的精神联系与心灵感悟。 儒、释、道的思想精髓渗透到茶文化,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其中佛教 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禅,从茶中体昧苦寂的同时,在茶文化中 注入佛理禅机;道家强调人在品茶时要乐于与自然亲近,在思想情感上与自然 交流,在人格上能与自然相比拟并通过茶事实践去体悟自然的规律;而儒家则 是以茶作为沟通自然与心灵的契机,重视自然与人文的高度契合,追求“天人合 余下全文-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