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国家 树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国际关系理念(第一辑)

近年来,学术界发表了大量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成果,但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及其流派的介绍和评价却不少。有的学者想自立门户,但大多摆脱不了西方理论的刻板印象。与马克思主义一样,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是进口的。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外,中国缺乏能够被世界普遍接受的国际价值观。

任何一个能够引领世界前进的大国,除了有相当的硬实力外,还必须有相当的思想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不仅需要在经济上崛起,还需要在文化上崛起。否则,中国的崛起将是片面的、畸形的、缺乏吸引力的。文化的兴起来之不易。要摆脱这种困境,就必须向儒家学习。

儒家以人际关系为基础,治国理政是重要内容,追求道德完美是核心目标。它超越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观念、政治、法制和世界主要宗教文明,其内在价值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将儒教视为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并列的宗教,其实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误解。因为宗教离不开信仰本教的神明和天国理论,而儒家则回避这些。论语:“子不言,异能,神明。”因此,借用儒家思想,不会出现因信仰一种神而排斥另一种神的现象。它是以伦理道德为主体的非宗教文明。任何国家或地区都需要这种文明。因此,将儒学引入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将有利于中国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的建立,具有普遍的国际价值;这将有利于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调整世界主要文明之间的分歧和误解。积极影响;对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促进世界长期和平、繁荣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一、“以德治国”——天下大治之本

“以德治国”是儒家的核心,儒家认为它是天下大治之本。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古时,欲立天下,必先治国。欲治国信儒家思想的国家,必先正家。欲正家,必先修身。欲治国,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有心者,先诚其志。欲诚其志者,先达其知。知是察物。”

《论语》中的“君子”是指道德高尚的人。孔子认为忠诚和信任可以增加君子的美德。 “君子修德,修其业,忠信也促德。”即“德政如北辰,众星共享”。 “道者有德,令者有礼。有耻有礼。”

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比_儒家,道家,佛家哲学的核心思想_信儒家思想的国家

我们从儒家知道“德”的含义。 《大学》:“止于至善”; 《尚书》:“德为善治,治则在养民。” “三德:一为正,二为刚,三为柔。”孔子说:“君子忠信、同理、德。” 《左传》详细划分“德”,说“孝、忠、信是善德,盗贼叛国是恶德”。韩愈认为美德是人与物的本源,没有必要。外在影响(“足以与外人无关,这就是美德”)。

简而言之,儒家认为德是光明、善良、正义、忠诚、美丽、中庸、幸福等的象征,是人和事积极的一面。有人认为它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德治之道,就是以高尚的德行教育人民,形成道德的风范,实现治国治天下。

“以德治国”与现代国际关系是什么关系,又该如何借鉴?

1。一个国家只有成为道德国家,才能顺利生存和发展。

儒家认为,在一个有德的国家里,统治者和人民都是有德的,国家才能顺利生存和发展。孟子曰:“国土之民不利用边疆,国家不依山河之险,天下不依战利。得之则得之多,而失之道则少之。至,天下皆顺之……君子不战则胜。”

信儒家思想的国家_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比_儒家,道家,佛家哲学的核心思想

2。一个国家只有遵守道德、弘扬道德,才能强大。

孟子说:辅佐君子治国信儒家思想的国家 树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国际关系理念(第一辑),提高人民素质,德育再好不过了。如果不遵守道德,不履行道德,您将无法做任何事情。孟子以商唐七十里统一天下,周文王一百里的事例来说明他们之所以恪守道德,使世人向往,让他们的力量变得更强。即“以实力服人,不以心服人,以养不服人。以德服人,心乐而诚。”

3。如果所有国家都遵守国际道德,世界就会长治久安;如果各国不遵守国际道德,世界将陷入混乱;个别国家不遵守国际道德,自取灭亡。

这个想法很好理解。比如在唐代,东亚国家普遍吸收了崇尚道德的中华文化,使东亚国家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战国时期信儒家思想的国家,诸侯国没有道德自律。二战期间信儒家思想的国家,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未能遵守国际道德,最终走上了失败的道路。

4。遵守和弘扬国际道德,就是在国际关系中坚持“以德为本”。如:富有德,穷也有德;大有德,小也有德;强有德,弱也有德;坚持正义,不以大欺小,不以强欺弱信儒家思想的国家 树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国际关系理念(第一辑),不以富贫剥削;反对邪恶、反对霸权、反对恐怖等等。

儒家,道家,佛家哲学的核心思想_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比_信儒家思想的国家

二、“仁政”——立国之本

“仁政”是儒家治理的重要命题。儒家认为,国家是否实行“仁政”,关系到国家的执政基础是否稳固。梁惠王问孟子:“有国利我国吗?”孟子曰:国之民皆争利,国之危矣。他对梁惠王说:只要讲仁义,就能治好国家,何必讲利呢?依德行仁义者,可令天下臣服,令天下臣服,不靠国力。孟子认为夏商周因仁政而得天下,因不仁而失天下。他说:“君有仁,无不仁。君有义,无不义。君正,则国安。”他认为仁慈的力量不能用数字来衡量。 ’”。高位不仁,危害大。他说:“天子不仁,不保天下。诸侯不仁,不护社会。官吏不仁,不护祠堂。

什么是“仁政”?孟子曰:“仁为心之心。” “仁者爱人”,“爱人者永远爱人”。 “同情之心是仁。”孔子说:“克己归礼,就是仁。终有一天,自己克制自己,回礼,天下就归仁。”问:“若有造福于民,造福于民,应该是什么?”孔子说:这不仅仅是仁,简直是圣人的工作。孔子说:“能行天下五事,就是仁。”即“尊、宽、信、敏、仁。尊不辱,宽为民,信为人,感为功,善为善,足以使人”。 《大学》:“只有仁者,才能爱人,恶人。” “坚强、坚持、木讷、天真、近乎仁慈。”一个高尚的人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追求“仁”,捍卫“仁”。即“有志之士仁者,不求命以害仁,而杀身以成仁”。有道德的“仁”,才会有行为的勇气。 “君子永不断命违仁,自卑必行。”按照儒家的理解,“仁政”以仁爱、仁慈、布施、智慧、诚信的精神境界来治理国家。

“仁政”对于国际关系有以下五种含义:

1。一个国家实行仁政,可以使国家安定繁荣;各国实行仁政,使世界安定繁荣。否则,国无安宁,世界无安宁。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仁者为荣,不仁者为耻。”美国总统华盛顿、林肯等在美国实行仁政,为美国的长期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信儒家思想的国家_儒家,道家,佛家哲学的核心思想_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比

2。对其他国家的“仁政”。

儒家的“仁政”可以分为内政和外政。借用儒家思想,我们不仅要强调一国对内实行仁政,还要强调一国对他国实行仁政。二战结束后,西北欧部分国家长期向经济欠发达国家提供政府发展援助,不仅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而且稳定繁荣。

美国的外交政策可以是仁慈的,也可以是不人道的(霸权)。美国在中东的控油政策带有霸权成分,因此遭到恐怖分子的报复,使国家处于不稳定状态。

3。以仁政约束利益追求。

在国际关系中,如果各国以自身利益为首要目标,必然会出现争利的不善局面,世界将陷入混乱。因此,不应宣扬国家利益至上的口号,而应以仁政约束利益。仁政就是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比_信儒家思想的国家_儒家,道家,佛家哲学的核心思想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在谈判过程中,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中方有权要求日本政府赔偿,因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中国政府认为,赔偿责任必须转嫁给日本人民。因此,放弃对日战争赔偿要求,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从1939年到1940年,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利益,不惜损害一些小国的安全利益,建立了“东线”。后果非常严重,为日后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4。要把握“仁政”的恩惠本质,兼顾“仁政”的各种变化和表现。

“仁政”在国际关系中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一个国家应该在不伤害其他国家的情况下保卫或发展自己。富国应该支持穷国。穷国不应安于靠外援,而应勤俭持家。即:“天行健,君子自强。”

5。对外实行“仁政”,必须有智慧,不能实行愚蠢的“仁政”。

智慧不是“仁政”的首要含义。孔子说:“善善不善学,其隐亦愚。”一个国家的仁政外交必须与智慧相结合。 “9月18日”事变后,中国国民政府一再容忍日本的侵略。 1935年6月10日,国民党政府甚至声称:“对友好国家、武盾、友谊,不得有排斥和激起不良情绪的言论和行为。” 6月27日,当地政府与日本签署《察哈尔协定》(《秦土协定》),规定解散抗日机构,协助日本建设各种军事设施。国民政府的这种“仁慈”,就是帮助周某自虐自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