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先秦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追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基础(图)

论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本文从先秦儒家思想追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基础评价先秦儒家思想,继而分析现今先秦儒家思想的价值,古为今用,传承并赋予先秦儒家核心思想新的时代内涵,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意义。标签:先秦儒家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启示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创造”,在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都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进行的,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今环境形势的影响。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从何提炼而出?这必然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立足于历史文化传统,要把中华民族传统的精髓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资源。一、先秦儒家思想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元素从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来分析,不难看出,它与我们今天所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些相通之处。

(一)“仁”与“民本”:文明、和谐、富强、友善先秦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以“仁道”为最高政治原则,主张“礼之用,和为贵”、“民贵君轻”,以民为本,施行仁政,以礼义维护社会秩序。《论语颜渊》中提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可见,这里的“仁”有关心爱护之意,而后《论语》中也提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体现对人的关怀、友善观点。孟子也提到:“亲亲,仁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仁”是处理人与人相处的一种准则,从爱护亲人开始,而后“爱人”,对他人怀着一种同情、关心和爱护之意。而友善、和谐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美好品德,宽容待人,友好团结,社会也就自然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与此同时,“仁政”思想也体现了先秦儒家对于百姓安居乐业的一种认识与责任,统治者应该“以民为本”,富国强民,这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富强”也有着相似的思想因素。(二)“义”与“礼”:公正、诚信、法治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有“见得思义”,孟子也说过:“义,人之正路也”,荀子更是认为“义”不可缺,“义”源自于人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群”与“分”的需要,人类社会不能没有“义”,也不能不讲“义”,“仁”与“义”其实是一种统一有对立的关系评价先秦儒家思想,我们要有仁爱之心,但是同时又是需要“义”的合理性与节制,可见,先秦儒家把“义”看做人的立身之本和基本道德规范。

“义”有着适宜、公平正义的涵义,这其中透露着为人处世的一个“度”的标准,这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公正、诚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人认为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人治”,不重视法治。其实不然,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礼”在中国古代是指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用以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制。《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孟子更是提出:“徒善不足提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可见,我们早已认识到,仅仅只有道德约束或是法律制度是不行的,而是需要两者结合起来,在现代评价先秦儒家思想,我们依然提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二、先秦儒家思想的价值分析或许会有人认为,先秦儒家思想大多是为了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些“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思想体现着封建社会对人的等级划分以及禁锢,到了今天,我们讲的是“自由、平等、民主、科学”,这些古老的东西我们已经不需要了。但是我们真的可以把自己的传统文化丢弃吗?其实不然,先秦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民本”、“仁政”等思想中也有着人类文明价值观念中的一些共性因素,可以让我们学习和借鉴。(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渊源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搬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不能全盘西化,被普世价值所占领。

我们应该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时代变迁、适应生活需要的情况下,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的核心价值观,建设适合我们需要以及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能够成为我们核心价值观理论渊源,是因为本质上,它既有我们的文化特色同时也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一些相同之处。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立了共产主义社会学说,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物质极大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与先秦儒家提倡的民本思想、社会和谐风气等有着相似的地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得到传播与发展,“不仅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科学真理,适应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且因为几千年来形成的中族民族文化心理与马克思主义在许多方面产生共(二)继承和赋予先秦儒家核心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先秦儒家核心价值观提倡“仁、义、礼、智”、“以民为本”“仁政”,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其进行研究、评估、继承和改造,辨析其原义和今义,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得以新生和传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它深深根治民族灵魂,世代传承,不仅是维护民族团结,保持国家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生命力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我们国家在内忧外患,丧失主权的情况下,学习到了西方的新理论,如“民主与科学”,这些新观念新理论对中国封建文化进行猛烈抨击,“打到孔家店”的口号也随之而来。先秦儒家思想的理念本质上虽然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社会秩序,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民本”、“仁义礼智”、“仁道”等理念也有着人类文明价值观念中许多的一般性、共性、普适性等有益成分,反映了人类价值认识中的许多价值共识。在以往的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中,儒家思想也一直处于主流的位置,即使到了现代化的今天,儒家思想的一些价值观和主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三、先秦儒家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同文化侵入与冲突,面对西方普世价值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本文从先秦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追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基础(图),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呢?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既要根植于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凝练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也要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优秀成果,使其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用中国人民最熟悉的语言和最易记又宜传的方式表达出(一)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的核心价值观先秦儒学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许多的相通之处,如“平”、“民本”、“和谐”等既是先秦儒学核心价值理念,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本文从先秦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追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基础(图),又讲“君子和而不同”,要宽厚待人,与 人和谐相处,这里有着“和谐、友善”的影子。我们今天倡导“公正、法治、诚信”, 先秦儒家思想也有“君子喻于义”、“舍生取义”、“不学礼,无以立”、“礼不可废” 的说法,提倡“仁政”同时也用礼法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与人相处要诚信待人, 不取不义之财。 先秦儒家典籍也提到了“民主”一词,但是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 民主()不是一个概念,先秦典籍里面提到的“民主”意思是“为民做主” 或“民之主”,就是说要为百姓负起责任,要处理好百姓们的事情。那么最大的“民 主”也就是君主了,同时也说明了君主要肩负最大的责任。先秦儒家的“民本”思 想中,其实也包含了一些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民主相通的思想因素,比如,只有对 百姓负责的人才能担任“民主”一职,在“民贵君轻”、“民本”等思想中蕴藏着人民 大众是国家主体和政治基础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民主精神相通。为了让这些文 化精髓富有现代气息,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辩证分析,创新及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优秀成果,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成为科学的、现代的、符合马克思 主义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 化,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 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优秀的 传统文化。先秦儒家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并且传播广泛,我们今天要辩证地看待传统儒学的价值观,既不能全盘否定,也 不能全部继承。我们应当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时代发展要求,对先秦儒 家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创造性的分析与改造,同时吸纳其他文化传统的优秀价值 观,树立符合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价值观。这样,有利于推进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践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更好地走进群众、引领群众。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先秦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源远流长,对中国人的普遍伦 理和价值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近代以来,“平等、民主、科学、自由、博爱” 等西方文明和传统的中国文明进行碰撞,时代的变迁和世界格局的变化要求我们 必须与时俱进,但是既不能全盘接受西方理念也不能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全面继 承。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条基本成功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首先也必须坚持这一基本经验,在坚持这一基本前提下我们也要立足 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戴木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现实和前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0. 〔3〕周桂细.中国儒学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徐克谦主编.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5〕钱穆.讲堂遗录〔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6〕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7〕黄岩.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J〕.理论与研究,2012,(08). 〔8〕贾磊磊,潘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谐仁爱自然〔J〕.东南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9〕张翔.“和”:核心价值观之核.光明日报〔N〕.2011-7-11. 〔10〕邵孔发.仁道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2,(04).〔责任编辑:史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