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儒家和先秦道家的合流价值是什么?

首先说明,这里比较的是先秦儒家和先秦道家。之后儒家和道家发生了合流,差异就没有先秦时期明显。

更具体说,就是孔子、孟子、荀子,和老子、庄子、列子、杨朱的价值观区别。

价值有四个:义、身、名、利。价值观,就是它们的优先级排序。

利,也可以说物欲——二者相通。例如获得金钱,然后用金钱满足物欲。

儒家和道家在价值观上,有共同处。就是都轻利、寡欲——放在最后。

区别在于,身是第一位,还是第二位。

道家更看重身,把身放在第一位——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

儒家更看重义,把义放在第一位——在大义面前,会舍生取义。

这里需要辨明的,是义和名的关系。

道家认为,儒家的好义,其实是好名。庄子、列子、杨朱,都有这个观点;老子不详。

我觉得这是误解。

儒家确实重名。但是,这个名,与义紧密联系。重名实是重义。如果名和义无关,那么,这个虚名儒家也不看重南怀瑾老师儒家和先秦道家的合流价值是什么?,甚至引以为耻。

义,是儒家的最高价值(仁是最高的概念,其中包含了义等等。这里为了说话方便,把仁说成义,虽然不够精确,但是在本文中不影响)。

义首先和亲情相关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不同之处,然后再从爱家人推广到爱天下人。

道家把身看得重于义。我觉得,跟他们都是单身有关系。

庄子、列子、杨朱,似乎都没有家庭。就算有妻子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不同之处,似乎对妻子的去世,也无动于中。

我猜想:他们在父母去世的时候,有没有哭泣?

他们应该也没有孩子。

如果有孩子,那么就可以体验身为父母的心情。

父母爱孩子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不同之处,是愿意为了孩子受苦受累的(多数父母如此)。这就是义的起始——然后由此推充,成为大义。

我觉得,庄子、列子、杨朱,如果有孩子,就会把义放在身的前面。岂止拔一毛,全拔光都无妨。

我是这样想的。

补:

子曰:幼而不逊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贼南怀瑾老师儒家和先秦道家的合流价值是什么?,就是偷生。

孔子认为,长命百岁,于世无益,是为偷生。

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用”——于爱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