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塘区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年工作任务

截至5月31日西乡塘区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年工作任务,西乡塘区提前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年工作任务。该城区通过走访挖掘共收集整理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00多条历史文化旅游,并对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和剧目进行艺术加工、改编公演,使之传承,为城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增加了不少文化色彩。

西乡塘区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年工作任务

西乡塘区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多种文化艺术融合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该城区上尧街道办事处的陈东村古傩戏《大酬雷》就极具代表性。

“傩”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逐鬼驱疫、祈福消灾的宗教仪式,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南宁古傩戏历史悠久,明末清初时期最为盛行。文化大革命期间,师公活动一律被作为封建迷信取缔,傩戏逐渐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民族文化高度重视,南宁市部分乡镇师公戏团才得到恢复。然而,当年的师傅已年老或去世,导致古傩戏出现断层的濒危状态。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西乡塘区摸清了师公傩戏《大酬雷》的历史沿革和现状等演变规律,拿出经费重新组建了心圩、友爱、石埠、下灵、刚德、五联等师公艺术团,以陈东村师公团为重点保护,以点带面加大传承力度,吸引年轻业余演员参加表演,举办中小学生民族文化生态兴趣班,设立学习傩面舞蹈和民族打击乐器训练班,让古老艺术得到发扬光大。

所谓《大酬雷》,就是用大规模的人力、财力来酬谢与报答神之意。壮族先民把打雷的自然现象作为神来崇拜,他们以为雷神能赐福于人间历史文化旅游,能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壮族先民祈求借助神力战胜大自然的原始思维。

西乡塘区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年工作任务

目前,傩戏《大酬雷》在西乡塘区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表演时历史文化旅游,表演者在狂热、古朴、粗犷、刚劲、火红的傩祭舞蹈动律中分别表演闪电、打雷、下雨、上山伐木、制造农具、耕田犁地、播种、插秧、施肥、收割、打谷、做饭、喜庆丰收、盛请贵客等舞蹈组合,反映水稻生产的全过程。

该城区还在石埠街道办事处设立了美丽南方文化生态旅游保护区,通过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为人们提供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游人来到石埠“美丽南方”旅游西乡塘区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年工作任务,可以看到傩戏《大酬雷》、那龙高腔山歌、安龙歌会、南宁近郊平话山歌等表演,文化和旅游联姻促进了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