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且通俗,基本摒弃意识形态的干扰——通史

看这部纪录片看的不多,大概也就看了七八集的样子,其中主要包括隋炀帝、武则天、唐玄宗、晚唐几集,主要以中古为主,看得不是很多,但是这部纪录片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简单谈一下我对这个片子的看法,这部纪录片可以说是良心之作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全面且通俗,基本摒弃意识形态的干扰,大体代表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较新的研究成果。所谓通史,通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贯通,一部通史最少也要包含自西周到晚清以来的中国史,要不然难以全面覆盖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史,第二就是通俗,正是因为通史的特性,决定了他所面向的人群是真正的普罗大众,大部分老百姓对于历史都是没有自己的独立认知和完善的价值判断的,他们对于历史的理解基本来自于课堂、网络、历史小说以及各种地摊文学,他们对历史的认知依然主要停留于英雄史观的范畴全面且通俗,基本摒弃意识形态的干扰——通史,哪怕涉及制度史也不过是科举制、九品官人法这个层次。然而通史则要包括方方面面的各种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宗教、科技等等方面,几乎要做到无所不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要求通史做到面面俱到,浅尝辄止并不是不可接受的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通史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帮助真正的老百姓了解我们的历史,而不是要让每一个看了这部纪录片的人都成为历史专家,科普才是通史的真正意义所在,任何以专著的标准挑错的行为都属于吹毛求疵。

既然明确了通史的定位是科普,那么我们对于他的评价标准也就明晰了,首先是要通过这个纪录片让观众对于中国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还要保持一个中正平和的态度,避免意识形态、民族主义、陈旧的英雄史观等不良因素对观众的误导,尽可能以一种中立的态度给观众阐述历史,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这部中国通史无疑是成功的。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还是炀帝功过和开天盛世两集,对隋炀帝功过的评价基本上跳出了陈旧的道德史观,处于一个比较公正的视角,当然如果要说代表了最新的学术成果显然也不合适,自从八十年代开始重新评价隋炀帝的呼声便已经出现,只能说是代表了较新的学术观点。开天盛世同样如此,他虽然摒弃了红颜祸水的陈旧史观,但依然把责任归咎于唐玄宗本人的怠政,没有涉及更深刻的制度和社会原因,但是历史解释学本身便是一个非常学术化的学问,很少有哪种学说能够完善的解决一个问题,从科普角度来说这样的选择也未尝不可。既然提到了学术观点,我们不妨再说多一点,在武则天一集中,这部纪录片大量使用了陈寅恪先生的观点,包括关陇集团、科举新人等,虽然这些观点至今仍有争议,但是基本得到了认可,纪录片在使用这些观点的时候也极力减少学者本人的学术印迹,以第三方的中立态度进行引用,这也体现了本片严谨、中正的态度。

有人认为这样和稀泥的态度使得本片食之无味,但是还是要回到最初的问题,这是一部通史,目的是做史学科普,而不是学术报告。而且学术研究和奥斯卡不同,不是这两年出了什么新片我们就立马选最好的,学术观点需要经历一二十年的争论、沉淀之后才能够真正稳定下来,即使是陈寅恪先生经典的关陇集团说,直到今天还有人对其性质、瓦解时间进行商榷,可见历史本来就不是一个可以非常前沿的学问,就通史而言,更应该选取那些已经稳定下来、更加中正、可以被接受的观点,因而我觉得使用八九十年代的学术观点并无不妥之处,需谨记的是,这是通史而非专著。当然本片也有一些让人觉得略显遗憾的地方,一个就是在某些部分过于简略了,这里要举得就是中晚唐的例子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其实是唐宋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转型对于宋代的政治体制影响极其深远,尤其伴随着藩镇割据的大背景,更使得这个时期意义重大,然而这部纪录片之中将牛李党争、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几个大问题全都放进了一集,使得很多问题没能得到进一步的剖析全面且通俗,基本摒弃意识形态的干扰——通史,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当然这毕竟是一部通史,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黑暗的中晚唐自然没有盛唐重要。而另一个更关键的遗憾,其实大部分人都能看出来,特效太他妈渣了……最后说一个留给有一定基础的观众的福利吧,那就是这个片子的顾问真的是找了一堆大神,就我看到的那几集,已经出现了陈苏镇、罗新、刘后滨、楼劲等等一大堆各自领域的大神级别人物,可见这个片子用力之深啊(当然这几个大神也都不会讲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的,都是以科普为主,所以看这帮大牛忽悠老百姓还挺好玩的~)。

全面且通俗,基本摒弃意识形态的干扰——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