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自己觉悟、他人他人、觉悟

南怀瑾老师:自己觉悟、他人他人、觉悟

佛: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 南怀瑾: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和谐:儒释道三教共同追求的境界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理念作为文化方面的支撑。 和谐理念的生成途径是多维的,其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应该是我们在营造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着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我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传统的。也是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大陆中国出现了“传统文化热。” 1.“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达到的和谐境界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 以道家儒家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的观念与做法,而是竭力主张在“敬天”、“畏天”的基础上追求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尤其是道家的思想,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 李约瑟:道家智慧的实质是禁止反自然的行为。 生态平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迭起南怀瑾老师:自己觉悟、他人他人、觉悟,这无疑是破坏天人平衡与和谐的结果。

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当代西方许多学者对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畏天”从而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要求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与政策法规等。 2.“人我合一”:人与他人关系问题上达到的和谐境界 与西方文化有悠久的利己主义(或称合理利己主义)不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一直主张利他主义即仁道、恕道。 儒家:孔子:“仁者不忧” ,“仁者无敌”! 道家:自在逍遥 谦卑不争 佛家:因果报应 看破、放下、随缘、自在 * 自然是道的依据,虽生长万物,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 传统文化与当前社会 一.儒释道思想基本特征 二 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传统文化对当前社会的影响 一、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的精髓 1.儒家发展历程 (1)孔孟之道的发展史 诞生于春秋战国:创始人是孔子;集大成者为孟子; 发展于汉代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的主张,并逐渐成为主导文化; 勃兴于唐宋:唐太宗“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曾经带来盛唐气象; 衰弱于明清:“五四”对孔孟之道的全盘否定 复兴于现代:西方新儒学的兴起和当今中国的儒学热。

1.1、孔子与儒家思想 孔子推行“礼”,倡导“仁”,政治思想体系以德治主义为核心。”。 (1)思想核心:“仁”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是为仁, 做事原则:中庸之道(中和之美) 修身:仁义礼智信 治国:德政-仁政 回复周礼 三纲五常 伦理:亲亲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仁礼) 教育原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我看孔子的思想 修身—治国; 理念优先 不能算作是有完整体系的哲学思想 本体认知的不完善——人物关系(主客关系) 方法论的不足 这两方面由后人补充完善,but····· 春秋战国 西汉 宋明 产生并初步发展、百家之一 确立正统地位 新发展并形成儒教 1.孔子:仁、礼、忠恕、中庸、为政以德 2.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3.荀子:仁义、君舟民水、礼治、 制天命而用之 1.天人感应佛家思想的根本精义,君权神授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朱熹:理气论-先理后气、心性论-存天理,灭人欲 、三从四德 3.王阳明: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 明末清初 1 李 贽:儒学异端、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否定孔子权威;用童心说(真实的思想感情) 2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公其非是于学校;工商皆本 3 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4 王夫之:循天下之公、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 1.3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知识结构董仲舒 3.三纲五常 设太学,以儒家经典教授学生 1.二程:天地只有一个理, 批判与继承 确立正统地位 董仲舒 3.三纲五常 1.4、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和处事原则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建功立业。

南怀瑾老师:自己觉悟、他人他人、觉悟

1.4.1重德 (1)追求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言“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即三不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价值观永垂不朽,流芳百世人要脸树要皮 (2)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言 1.4.2、重义轻利认为追求利是人的本性,但义高于利,是人们更高层次的追求。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为人子怀利以事其父南怀瑾老师:自己觉悟、他人他人、觉悟,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1.4.3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孔子对“和”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君子和而不同。” 二是“君子和而不流。” 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 ?这是儒家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德性原则。 1.4.4.中庸为美的处事之道 庸者,以中为用; 所以,孔子讲“过犹不及”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极高明而道中庸。” ?这是儒家关于做事方面的德性原则。 做事不要太苦;享欲不要太乐; 待人不要太苛;用物不要太荣。

南怀瑾老师:自己觉悟、他人他人、觉悟

1.4.5.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 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孔子还曾经提出克己的三大目标指向: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明代王阳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这是儒家关于对己方面的德性原则。 1.4.6.诚信无欺交往之道 论语: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 ?这是儒家关于交往方面的德性原则。 思考:如何看待儒家思想的糟粕和精华?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消极影响有哪些?(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①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道德教育; 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①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 ②重天道,天命,人治思想,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③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 ④它宣扬的等级制度,君权思想。

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重义轻利,不利于商业化的发展。 探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能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呢? 可以的。比如,儒学中“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民主建设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儒学中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同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三人行,必有吾师”“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只要赋予中国传统儒学以新的时代涵义,就可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可以的。“仁者,爱人”是儒学的思想核心。在现实生活中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的主张也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性格佛家思想的根本精义佛家思想的根本精义,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不能惟利是图。 2.道家发展史 (1)道家之学的产生 创始人是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道法自然”的思想。 集大成者庄子则提出“不刻意”的命题来阐发之。 (2)道家的衰落与复兴 道家在几经曲折之后具有复兴的趋势。林语堂把道家的智慧称为“自然”的智慧。“新道家”在美国及欧洲的兴起。 中国未来的命运:“自由就是无为而治”